当你凝视深渊的时深渊也凝视你(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1)

《哭声》分两天看完,第一天看到第55分钟,午夜23:52,停下来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被吓破了胆……但事后觉得不准确,那种不适感不是来自恐惧,而是觉得在长夜将至之前,身上沾了不净的东西,这东西会黏住我,我的注意力粘在某种不具名的东西上转移不开,我从那一刻意识到不太好,我如此迫切的渴望天明,我知道阳光进来我就会被释放,但是夜晚像是看清了我的心思,它用黑色盯住我,盯的很深,我的内心竟然冒出这个夜将有无尽长的想法。我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想象力,尽量让它不去回想,可是已经有剧情在脑中闪回,并且好奇心开始打量电影中的细节……远处挂在墙上的照片里,女儿的眼神开始异样……之后所有轻微的异响都在脑海里产生无法抗拒的联想,我既不敢回到故事里,也不敢凝视窗外的夜。终于在某一刻,恐惧从我的后脑撕开我的想象力,像洪水一样蔓延到我所有脑神经的末梢,那一刻放佛跌进深渊,于是大吼一声把自己拉回现实。但是手已经无法控制的回到ipad上,在那个被诅咒的故事上点了Play键……

能吓到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的想象力。而一部牛逼的作品,不会着急扮上妆,放上弦乐,然后伴着音乐突然出现,他会慢慢的打开你的想象空间,在那些空间的角落里放上若明若暗的种子……你听的到有东西在滋长,但是你看不清那是什么,于是你被吸引……当你走进的时候,你看到黑暗中的你自己,可是这时你哪里都去不了了,但是你终于能听清那个窸窸窣窣的声音,那是你自己的哭声。

那一天晚上,拯救我的是我发的那一条朋友圈,无数的留言让我的心思有了去处,那终于不是一个无尽的夜。

第二天,在阳光下我看完了电影剩下的三分之二。我发现头一晚停的地方是整部电影的精神分割点,我刚好在影片创造出最大神秘感的时刻选择了停止,再之后的情节,无论视觉上多么暴力血腥,剧情多么离奇波折也抵不过神秘感引领你去往的精神世界。神秘感减少、恐惧感也开始消散,电影转入悬疑类型的路线,一直到片尾最后一刻才破。但是当情节大白之后,那种被某种力量召唤的感觉又重新回来,这个时候的抵抗和觉醒已无济于事,绝望和窒息的感觉已遍布全身,仿佛恶灵附体。

敲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是五天之后,看了大量的电影相关评论以及导演的创作访谈,这能让我渐渐摆脱那种自我代入的感觉。在这里我还是不去解析剧情,有剧情疑惑的我建议去看豆瓣里最热的那篇影评《让人脊寒的反思》,作者笔名01。链接如下:movie.douban/review/7953175/

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习惯,借由电影去说说我的感受。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深渊也凝视你(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2)

这篇文章创下了本人两个第一次。

这是我第一次写恐怖片的观影感受,因为首先我就不是一个恐怖片爱好者,我并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片刻提升自己肾上腺素的行为。坦白讲,除了影史经典的恐怖片外,从不主动观看这种类型,更不用说给这类电影写文字,上一次看完一部电影被吓到,而且久久走不出来的还是那部小逼格邪典影片《万能钥匙》。

而这一次主动迫切的看《哭声》完全是因为对导演罗泓轸的追捧,他的前两部作品《追击者》和《黄海》彻底把我震撼,前者是导演处女作,就俨然有了《七宗罪》的气质,而后者则塑造出了极强的宿命气息。《哭声》目前是他本人评分最低的作品,但毕竟刚刚出炉,我认为这部电影可入影史邪典,只需稍待时日。单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前两部的人物和剧情都极为完整通畅,《哭声》的叙事由于题材关系确实在段落里有些遮遮掩掩,因为要引导观众的想象力,部分情节设置颇有些重复拖沓。但是我之所以颇费周章的去描述自己的观影感受,就是因为我觉得《哭声》这部电影放佛摆脱了导演创作的企图而自己给自己赋予了灵魂,这本身就跟导演在故事里创作出来的情节一致,我们在不自觉的走入这部电影的灵魂,像是《指环王》中的魔戒一样,轻声浅颂的呼唤着你……这种无法言说的感受也就是我写这篇东西最重要的东西,就像我拼命的告诉你这部电影有恶灵附体,千万千万不要看,而你看完这篇文字之后却燃起了更加高涨的热情想一睹为快。我想说的就是这种东西,你看完电影之后也会明白,电影本身也是如此这样的一个故事……

这也是我第一次写韩国电影的长篇影评,我意识到这一点是一个朋友在我的朋友圈里的留言,他说“写些韩国的影评吧”。我才突然想到,我观影量如此之大,曾经一度格外的喜欢韩国电影,也写过无数篇的影评,为什么竟然没有写过韩国电影呢,一部都没有!我后来心里有一个答案,借这个机会说说韩国电影在类型片中的进步,因为我翻遍了自己对韩国电影的短评,无一例外不在谈“类型”两个字。

所谓类型片,其实就是按套路拍。100年来好莱坞摸熟了不同的套路,就叫做不同的类型。套路里自带丰富的娱乐属性。无论是爱情文艺、惊悚悬疑、温情励志,只要按照这些套路就可以创造出标准的全民眼中觉得“好看”的电影。这些创作技巧已经遍布在各种“如何写好剧本”的书里,创作者只需按照自己民族和地域特点树立好可信的人物,勾画出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气氛即可,至于什么时候人物该出场,什么时候人物该做什么事儿,完全按书里的来。

《哭声》第一拨影评的标题党是,“此片一出,韩国电影在类型片上又甩中国电影好几条街”。这句话的两层意思是,韩国拍类型片越来越好,中国拍类型片没有丝毫进步。我觉得这两句话都对。韩国电影近20年真是突飞猛进,所有电影类型几乎都有代表作扬名,反观中国,真的是没有几部拿的出手的。自以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喜欢讲究意境,尤其在文化创作上,殿堂级别的诗歌是人类“留白”艺术上的巅峰,于是放佛变成了,中国真正有才华(或者自认为有才华)的创作者很少喜欢按套路讲故事,他们都热爱重构框架性的东西,在意识流里寻找耐人寻味的空间,让人隐隐品出牛逼之意味,那电影拍出来自然算不上好看。除了第五代有浓厚历史背景的导演外,大部分追求这种独特意识创新的人,基本上也没有几部拿得出手的作品。新生代的导演里也只有陆川有非类型片的代表作,而个人认为中国大陆唯一一个能拍的好类型片的导演,就是宁浩。还有几个二流的,像徐峥、乌尔善这样的,虽然没有在类型片中展露过特别耀眼的才华,但是中规中矩的给老百姓拍套路片,也都变成了坐拥几十亿票房的大导演。题外话:个人认为当今华语影坛能完全靠个人才华创作出非类型、或是自创类型片的导演,只有三位:姜文、杜琪峰和周星驰。

而韩国电影各个类型现在都质量颇高,有些作品都能登堂入殿,可是我为什么喜欢归喜欢,但是没写过任何一篇文章呢?问题也出在“类型”两个字。正是因为韩国拍出了堪比《无间道》的警匪片——《新世界》,堪比《伴我同行》的青春怀旧片——《阳光姐妹淘》,堪比《阿甘正传》的时代历史片——《孝子洞的理发师》,堪比《谍影重重》的谍战片——《柏林》,堪比《哥斯拉》的怪兽片——《汉江怪物》,堪比《黑社会》的黑帮片——《卑劣的街头》,堪比《七宗罪》的犯罪片——《追击者》等等等等,但是再堪比,电影中让人无限感慨,想以文抒情的内容,我都在原版电影中写过了呀,韩国类型片再牛逼,我去重复感慨一种情怀的动力是已经没有了。

但是不停在类型中打磨也是有回报的,就比如像罗泓轸这样的鬼才导演,用类型杂糅来突破类型的局限性,正是韩国电影拍出杰作的最好方法。其实类型杂糅是有很大风险性的,谈着好好的恋爱,突然画风突变,男生变僵尸,女生变吸血鬼,观众是要骂娘的。所以必须在对类型片有绝对的熟练的掌握情况下,才可以做到天衣无缝的融合,就比如这一部《哭声》。

《哭声》有非常高级的类型拼合方式,有时候是用在气氛塑造上,有时候是用在叙事上,有用在故事框架上的,也有用在镜头处理上的。让你说不清他到底是恐怖片,还是悬疑片,或者是惊悚片?犯罪片?宗教片?僵尸片?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深渊也凝视你(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3)

首先电影全篇都有浇在观众心头的大雨,就像当年奉俊昊在《杀人回忆》里用的一样,主人公钟久的身份是一名警察,片头就开始去查案,这种气氛和角色设置,让人一开始就觉得是一部犯罪片,而这种处理的好处就是你会很容易相信故事的真实性,而不是打着对怪力乱神的心里抗拒去看热闹。当你真正走入故事情绪中,用悬疑片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带你走进一个一个现象,同时用惊悚片的元素调取你对非自然事件的想象力,如同《驱魔人》一样;在剧情打开神秘的外衣时,又用僵尸片的情节掰开你的下巴,最后用宗教故事的细节去将故事的内核重重的凿实……这种类型片多层次的运用,就是这部《哭声》在电影性上堪称杰作的原因。

电影跟信仰一样,最最主要的就是让人相信,这部极恶之作,花了很多时间在“让你相信”的身上,当你相信之后,他抓住你每个神经末梢,把所有对恐惧的想象力都填满你的毛孔。这只是完成了第一层基本的感官的震撼;在这之后,就是整个故事内容对你的洗礼,就像本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描述的那样;最后,他让你如恶灵附体,紧紧着盯着一个陌生的自己,不知道该靠近谁,相信谁。就如同,本文的标题!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深渊也凝视你(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