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大家说到了农村做棺材一般会需要的木材,大多都是选择辛木和楠木,有钱的则选择松柏之木。

大多数人觉得用柳树做棺材是比较忌讳的,其他的木材会比较随意一些。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1)

而今天要来和大家说说,关于农村做寿棺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封棺时,该不该使用钉子?

针对这点,有人觉得不可以,有人觉得可以,下面就简单来说说这两种说法以及背后的农俗吧。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2)

说法一:不可以用钉子封棺

我们知道人去世后,是需要入殓装棺的,逝者的家属需要按照长幼尊卑为逝者洗脸,农村以前叫净面,就是象征性地为逝者擦拭一下脸。

有的地方边擦还会边喊“给您净面了”!

擦好脸后,家属们瞻仰遗容,与之进行告别。

有的地方有规定,如果去世者是女性,那需要娘家人在场,不然不能入殓。

在我老家做完这些,就可以把遗体装进棺材里了。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3)

我老家用的棺材大多都不需要钉钉子,木结构镶嵌起来,是契合紧凑的。

也叫木锲,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有的地区还会用皮条把棺材底部好盖子捆在一起,横着的木板长,捆三道,竖着的木板倒短一些,捆两道,“三长两短”正是源于此。

必要的顶多就刷一层油漆,确保密闭性,不让其他东西飞进去。

按照我老家的习俗里,遗体不能沾任何金属,而钉子属于金属,自然不能使用。

当地说,钉子会把魂魄钉住,对逝者不好!

所以我老家基本上不用钉子的,也不能放任何金属的东西。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4)

说法二:寿棺要钉钉子,且需要钉7根

还看到一些朋友说,装棺后,需要用钉子钉棺盖,这些钉子也叫镇钉或子孙钉,一共是7根。

当地习俗是说,这些子孙钉对逝者的后人会很好。

按照当地的习俗,在钉子孙钉的时候,家属要一边钉一边大喊“躲钉”,然后在棺盖上撒五色粮,入殓完成。

部分地区规定说,棺材在封合之前要进行“眼殓”仪式,就是一体停在大厅内,棺材盖不能盖起来,棺口上要蒙上一层白布,叫“天罩”。

要等到逝者所有的亲人来做最后的告别之后,才能关上。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5)

有时候一些亲人隔得比较远,就需要长途跋涉赶来,得等这些人见到亲人最后一面才合上棺盖。

而合棺盖就需要进行钉钉子的仪式,先用4根铁质的寿钉,由木匠用斧头钉进去。

其中3根要钉到底,铆入棺帮。

如果逝者是男性,3根寿钉为左二右一,女性则是右二左一。

其他的钉成桃形,叫主钉,按男左女右钉在棺盖前一侧,大致上就这样。

还有一些地方说,要留一颗寿钉,让逝者家属自己钉,如果是女性或入赘男性,那需要由娘家人亲自钉。

在山东一带,出嫁女在夫家去世,需要由其父母兄长亲自钉盖,当地叫“引钉”,娘家人不来,丈夫是不敢代办的。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6)

棺盖钉好之后,还需要用骨胶等东西把棺缝涂好,以免空气和灰尘之类的进去。

还有钉棺盖的时辰也非常有讲究,一些老人会找专门的师傅看。

沿海一带一般选择在涨潮时盖,还有个细节就是,钉棺时,亲属和其他帮忙的人要远离棺材,不能让影子倒影在棺材里。

还有生肖与逝者相冲的,也不能在场。

钉子在农村有人丁兴旺的意思,所以留一根钉子逝者家属自己钉,蕴意是好的。

钉棺后,家属还要再次瞻视泣别,之后要三次烧纸哭祭,这个过程叫“捻香”,直到出殡为止。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7)

有钱人家还会请人来做法事和超度,部分地区改革简单化了很多!

各地习俗不一样,我老家就觉得不能用钉子钉棺盖,但其他地方就觉得可以,且必须钉7根。

人们之所以觉得需要钉起来,主要愿意原因是以前人去世了之后,并非很快就能下葬,需要停放很久。

用钉子把棺材钉起来,能保证其气密性更好,让遗体不容易腐烂而散法出味道。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8)

还有一些说法则是,钉棺材是为了让逝者不再受到打扰,让其安安静静离开。

为了让逝者顺利进入地下世界,还会刻意把棺材底部做得更薄一些。

其实棺材是否钉钉子和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关,比如有的地方办白事的时间可能比较长,那就需要钉钉子,保证好气密性。

如有的地方则办理的时间较短,那么就不需要钉钉子。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9)

不过就习俗来说,一些地方觉得钉钉子是子孙钉,保证人丁兴旺,那不管办理丧事的长短,都是需要钉的。

好了,那么你们老家办白事的棺材需不需要钉钉子呢?欢迎带上坐标留下你的答案吧!

农村起棺封棺(农村打寿棺能否要钉钉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