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读毛泽东《七律二首 . 送瘟神》①

卢忠仁(教授)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1)

笔者小序:

新冠疫情已在世界、中国发生肆虐近3年了,至今还在蔓延。 世界人民、中国人民的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此时笔者再次敬读伟人毛泽东60多年前写的抗瘟疫的诗篇——《七律二首 . 送瘟神》,感慨万千,崇敬无限。写一篇学习毛泽东此诗篇的感想和体会,请人们雅正。

在64年前的1958年的6月30日,伟人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见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后,高兴地写了《七律二首 . 送瘟神》。 诗前有小序: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②、③

《七律二首 . 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④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⑤ 万户萧疏鬼唱歌⑥。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⑦ 六亿神州尽舜尧⑧。

红雨随心翻作浪,⑨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⑩。

借问瘟神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二诗表达了人民领袖与人民心连心,悲人民之所悲、喜人民之所喜、忧人民之所忧、乐人民之所乐的广博深厚的爱民情怀。下面说几点笔者敬读伟人华章之感想: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2)

1、毛泽东诗前小序。

小序交代了伟人作诗的缘由。诗人1958年6月三十日读《人民日报》关于江西鹰潭市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报道,(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被誉为“第一面红旗”。) 诗人兴奋不已,无比激动喜悦,乃至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此时,诗人千般景象来眼底,万种情感集心中。诗人辗转反侧,一夜不眠。

伟人毛泽东是大诗人、大词人,情感浓烈,想象丰富,此时他要用诗歌来表达人民战胜瘟神的兴奋和喜悦,于是通宵构思酝酿,渐渐灵感来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西晋 陆机《文赋》) 他囊括天地的葱茏诗意充溢心头。在晓色初明、旭日临窗、晨风吹拂之时,诗人遥望南天,欣然命笔,遂成两篇高妙华章。

2、两章诗意异同。

毛泽东《七律二首 . 送瘟神》,二首都是与血吸虫有关,但书写和情调不同。 简言之,第一首是为人民的苦难叹息,忧人民之所忧;第二首是为人民的壮举而喝彩,乐人民之所乐。 王万森先生说:第一首是“旧社会的悲歌”, 第二首是“新中国的豪情”。“前者凝注沉郁悲愤之感,后者充盈高昂豪放之情。”(引自马连礼主编《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总之,虽然两首诗其内容都是在说血吸虫,但其一说的是血吸虫的危害及诗人的愤慨, 其二说的是诗人听说人民战胜血吸虫后的的喜悦。 两首诗内容相关,事事对比,处处照应,而又色彩不同,情调迥然。反差中见出两诗的审美指向:一悲美,一壮美。 诗学上把这样的诗叫“连章体”。

对毛泽东二诗,孙望、史双元二位先生也说得到位:“这两首诗的另一特点是对比鲜明。 前一幅诗歌画面色泽黯淡,没有生气的村庄,薜荔蔓延的断垣坍墙,悲风萧萧,鬼歌啾啾,乾坤疮痍,日月无光。……后一幅画面色彩热烈,意气飞扬;红雨涨春,青山送翠,东风浩荡,杨柳翻飞,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前一首诗感情压抑低沉,如品呜咽之洞箫; 后一首诗情绪热烈飞腾,如闻欢乐之唢呐。 前一首诗陈述艰难,声带哽咽,如‘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后一首诗语调高亢,一气流走,如‘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烘托了主旨。” (见王臻中、钟振振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3)

3、《七律二首 . 送瘟神》其一品赏。

第一首主要写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荒凉景象和悲惨生活。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⑤、 “薜荔”,一种灌木。有说是一种蔓草。 “矢”,本意是鸟的箭羽,引申为箭;又与“屎”是通假字,所以又可解释为屎,见司马迁《史记 . 廉颇相如列传》。毛泽东此诗中的“矢”是指屎。“遗矢”即代指腹泻。) 祖国的绿水青山,无限美好。

毛泽东为什么说“绿水青山枉自多”呢?(“枉自多”即空自多,也就是多也枉然、徒然的意思。) 这是因为在旧社会,人民被血吸虫害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瘟神和病魔折磨得人们痛苦不堪,连神医华佗对血吸虫都没有办法。 同时,在血吸虫的肆虐下,千村薜荔,草木丛生,田园凋敝,门户萧条,死亡枕藉,阴风飒飒,鬼哭凄凄,不闻人声,只听鬼歌。 这种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景象真像杜甫说的:“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难见哭,城市不闻歌。”(《征夫》) 这么多绿水青山有什么用呢?! 格调沉郁,诗意惨淡。表现了诗人对血吸虫的厌恶和憎恨,对旧社会悲惨历史的愤怒和谴责。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4)

毛泽东《七律二首 . 送瘟神》其一的 颈联、尾联,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联想、幻想、想象的形象思维 ,健羽俊翩,高飞远举,坐地上天,创作的奇异景象: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人神飞意驰,张开想象的羽翼,于大地不动飞行八万里,翱翔天空一千河。(地球自转一周,人在地球上即使原地不动,也跟着地球转了8万里。地球赤道全长4万公里,合8万华里。当然地球在自转时还在绕太阳公转。)诗人跟着地球转了一圈,在8万里的巡游中,诗人见到了天上“一千河”,即宇宙中无数像银河一样的天河。8万里走过了,一千河看过了,时间中有空间,空间中有时间,奇思遐想、豪迈浪漫。

尾联“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善良勤劳的牛郎(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关心人间的疫情和疾苦,想问问瘟神的事情。 巡天遥望的诗人只能以凄伤沉郁的心情回答他说:瘟神还在,疫情依旧,人间的悲欢只能随着流逝的时间而去了。 这真是“长夜难明赤县天”啊!(毛泽东《浣溪沙 . 和柳亚子先生》) (“牛郎”,中国四大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主人公之一。又是银河边的牵牛星。《东汉的《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5)

4、《七律二首 . 送瘟神》其二品赏。

第二首诗是写新中国的血吸虫消灭后的农村美丽景象。 过去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条鬼唱歌。” 而现在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今天,大地神州,万千杨柳,舞动春风;六亿神州即神州六亿人民,如同伟大的舜虞、唐尧,个个超凡入圣。他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战天斗地。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⑨ 祖国大地风光明媚,落英缤纷(有说是“春雨”指花上春雨),随心翻作锦浪;靑山葱茏,远连蓝天,随人心意化为座座长桥。 似真似幻,似幻似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一片空灵,一片明媚。

在诗人笔下,红雨有情,青山着意。优美隽永的诗句表现了作者喜悦欢快之情。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人民群众在与天相连的五岭(南方五岭山脉)上挥动闪亮的银锄, 在三河(一般指北方黄河、淮河、洛河)中摇舞铁臂,改造山河。不论南方北方,人民银锄齐落,铁臂争摇; 干劲冲天,撼天动地;身影宏伟、气势磅礴。 正像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的:“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毛泽东选集》第5卷《介绍一个合作社》) 诗人最后风趣幽默地揶揄嘲讽了瘟神一把:“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可恨的瘟疫之神啊!你要逃向哪里?你逃吧!我们焚化纸船、燃烧明烛,以这样的方式把你送上西天!

5、《七律二首 . 送瘟神》写作手法和技巧。

《七律二首 . 送瘟神》的写作手法、技巧和特点也很值得一说。此诗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比喻夸张,修辞多样;语言生动,意象逼真。对仗工切,声韵和谐(声律、韵律)。 写法上比、兴、赋兼具,写实、言志、抒情齐全。诗人把历史现实、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地理江河、山水人物、乡村原野、杨柳春风、桃花红雨,哀景乐景、谴责歌颂、慈悲仁爱……囊括其中,融为一体。可谓是熔千铜于一炉,纳万景于诗篇。 《七律二首 . 送瘟神》诗句十分高妙,使人民领袖的赤诚之心、爱民之情的无疆大爱,自然而然跃然纸上。诗写得既精练又多彩,既豪放又婉约,既恳切又深情。真不愧是诗歌绝唱,而且将会成为千古绝唱。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6)

6、大爱无疆。

人民领袖毛泽东关心人民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一以贯之。早在1933年,毛泽东在《长岗乡调查》中写道:“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1944年 5月24日,毛泽东在延安说:“近来延年疫病流行,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想办法加以解决。” 1945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强调:“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 1952年6月10日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1953年9月,毛泽东在一封回信中写道:“血吸虫病危害很大,必须着重防治。” 1956年2月17日,毛泽东再次对防治消灭血吸虫病发出动员令:“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 1965年 毛泽东指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1958年毛泽东为《七律 二首. 送瘟神》写了一段后记,说血吸虫危害比战争还大: “是可忍,孰不可忍?” 又说:防疫工作有“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党组织是领导保证,科学家是关键,人民群众是主力军,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打赢疫病防治战。”……毛泽东这些论述和号召,都体现了伟人毛泽东的痌瘝在抱(11)慈悲之怀、仁爱之心,体现了他的人民立场、人们情怀。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7)

7、坚决送走“新冠”瘟神。

新冠疫情已经爆发近3年了,全人类为战胜新冠这场人类遇到的时间漫长的巨大灾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武汉保卫战”、“上海保卫战” ,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积极成果。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今天新冠疫情还在漫延肆虐,彻底战胜疫情还任重道远。因此在今天,我们读伟人毛泽东的《七律二首 . 送瘟神》,不仅别有一种崇敬之感在心头,而且更能从伟人的诗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激励,能增强我们抗疫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今天,我们一定要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和理念, 坚持“外放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 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落实中央防控疫情的20条措施,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把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进行到底,夺取最后的全面胜利。

参考文献

①、(“瘟神”,元代无名氏《三教搜身大全》说有五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即掌管瘟疫的神。)

②、③(东汉张衡《思归赋》:“缤联翩兮纷暗暧。” 西晋陆机《文赋》:“浮藻联翩。”)

④、(唐代薛用弱《集异记 . 蒋琛》中湘神歌:“年年绿水青山色,不改重华南狩时。”元代白朴《天净沙 . 秋》:“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⑤、(柳宗元(唐)《登柳州城》:“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谭用之(唐)《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湘江薜荔村。”)

⑥、(李贺(唐)《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 李商隐(唐)《曲江》:“空闻子夜鬼悲歌。”)

⑦、白居易《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

⑧、(《孟子 . 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

⑨、刘禹锡(唐)《百舌吟》:“花树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孟郊(唐)《同年春燕》:“红雨花上滴,绿烟柳际垂。” 郭钰(元)《重到山家》:“红雨长茶芽,东风吹柳花。”)

⑩(“五岭”,即五岭山脉,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由5条大岭及周围群山构成,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三河”,历史上一般指黄河、淮河、洛河。后也泛指天下河流。)

(11))“痌瘝”,tong guan,病痛,“痌瘝在抱”,即把人民的病痛放在心中,语出《尚书》。)

折小船最简单方法(纸船明烛照天烧)(8)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