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姜姓族谱(清代姜氏家谱与族人)(1)

文/刘玉涛

十年前,在龙口滨海度假区试驾庄村首次发现了清代姜氏家谱,长246厘米,宽164厘米。家谱为绢卷轴式,边底为群青铺地,上天为青龙腾飞、祥瑞纳云,下地反映了姜氏宗祠的恢宏壮观和市井风情、工笔重彩,画面人物,栩栩欲生,亭台楼阁,惟妙惟肖,字迹工整,蝇头小楷填写,男尊女卑,长孙有序排列。姜氏家谱始祖为姜鉴、姜贵二人,依次后排序一世姜江,二世姜豪,三世姜思齐,四世姜宗孟,五世姜三才,六世姜愷,七世姜成时,八世姜进思,九世姜生色,十世姜世隆,十一世姜时增,十二世姜大信,十三世姜德高等为代表。

从姜氏家谱看,家族庞大,人丁兴旺,男女总计500余人,反映了三百多年的家族历史。据市旅游局局长、滨海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赵树杰介绍,姜氏家谱是试驾庄村民姜氏后裔无偿捐赠给黄县民俗博物馆收藏。同时捐赠的还有其它三件民俗文物,为黄县民俗博物馆增添了家族发展史的佐证,进一步丰富了《莱夷风情》馆藏民俗文物。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记载。《水经注》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甫申、吕、纪、许、向等姓并封为国。

从姜姓迁徙分布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姜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三。

姜姓辈分,姜姓字行辈分严谨有序:《唐.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系50世》 世运承先泽 光华继后如 家国文明远 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 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 天壁可为谟 子能辉前志 兆泰俊良储 井泉庄姜氏为“储”字辈下延 储文茂胜永 大守志兴启 贤能道仲时 金常必正家(之) 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如下: 孝友本厚 俊秀芬香 前传衍庆 勋烈降昌 肇基建业 丹书训详 英才左汉 忠信相唐 封侯赐爵 祖武留芳。黄县自十四世起姜氏排定十字:庆振延宗厚,祥增启绪昌。名绍先范远,润泽尔继光。姜姓特殊的字辈: 循环用字字辈 和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派来进行循环。

据黄县《黄城阳姜氏族谱》记载,姜姓原居于甘肃天水,明洪武年间,姜鼎夫妇携男带女在黄县城东南“东有香炉顶,西有望海岭,南有双角山,北有椅子圈”的黄城阳村,耕田织布,繁衍生息。那个是黄城阳已有“战山户”黄、张居住,后来黄张相继迁徙他乡,从此以后,作为“买山户”的姜姓便长期在这里居住下来,直到如今,村中除姜姓之外,别无二姓。

据境内现存的七八种版本的《姜氏族谱》记载,在历史上,以姜鼎为始祖的《姜氏族谱》进行过七次刊修,早年间的族谱,曾至于唐代古刹——文基寺中珍藏,有一次文基寺失火,谱书被焚烧一尽,片纸无踪。由于前四世失考,二次修谱便由第五世“公、栋、振”三兄弟开始,前四世祖在谱书中只有一个简单的记述。

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洼里重刊的《芝阳姜氏族谱》第一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姜姓四岳之裔,世居天水,徙山东,居黄县东南丰义社,其地名黄城阳,衣冠继世,为邑望族至。”谱书中说,清代初年“我曾祖丛,以少时负笈从事,道经古洼里庄,见其地林木葱茂,佳气氤氲,负山面河,左右映带,遂与从弟思道谋居于斯,娶姚氏为侧室,佃置田地暂居,来往年久产丰,遂归白沙社五甲,与黄城阳始祖往来,未曾绝也。”洼里姜姓世代相传,先祖姜丛是一税官,负责黄城西北一带税事,每日骑马往返于途,早出晚归。也有人说是因为姜丛经常在北海打鱼,看中了这块地方,便在这里娶姚家的女儿为妻,安家落户,遂于临海隅地,置田造屋。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洼里村耄耋老人回忆,过去在村中间路北有一座家庙,庙门顶端悬“姜氏祠堂”匾额,门上年年更换对联,但内容始终不变,上联是“天水名门先德厚”,下联是“芝阳世胄古书香”。祠堂门前有明柱,其楹联是“一祖传流千枝万叶同此脉,五宗衍亿子兆孙共斯跟。

黄县姜姓族人乐善好施,多有义举,为此民国年间重修的《黄县志》以罕见的形式,为后世留下了“洼里镇……土圩,姜溎捐款,村民合修,枪炮合置”这样一段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姜家经商在通都大邑均为富商巨贾,为官者在异地他乡多属清官廉吏。姜姓人才济济,巾帼不让须眉。清光绪七年(1881年)姜家门里出生了一位千金小姐,这便是后来远嫁栖霞,成了大地主牟墨林之长孙—“日新堂”主人牟宗植的儿媳妇的姜振帼。

其婆婆鹿氏因牟宗植早亡,人称“大寡妇”。姜振帼婚后生有一子一女,不幸丈夫英年早逝,姜振帼虽然早年守寡,中年丧子(女),但把日新堂这个庞大的家业管理的井然有序。

栖霞有关牟氏家族的史料中说: “姜振帼才华超群,治家有方,日新堂的大小事情由她作主”,人们将其与大观园里的王熙凤相提并论。姜宣,号河,山东黄县人,康熙癸巳科(1713)年举人,任两淮盐运司通判,授儒林郎。姜重霱,字瀛洲,山东黄县人,清乾隆壬申年(1752年)恩科,乡会试同年举行,“由本年举人中本年进士”,任天长县知县,敕授文林郎。从此黄县姜氏族人姜其垓家传出了一门二进士的佳话。

蓬莱姜姓族谱(清代姜氏家谱与族人)(2)

目前,黄县姜姓族人遗存下来保护较好的姜氏木楼(原东北遇学校旧址)现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姜氏木楼最早的主人是姜寭。早年间,黄县城里小狮子口东北面的大片豪宅,均为姜姓故宅(今东北遇一带)。这片大约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住宅,坐北面南,西到小十字口北街,东达城墙跟下,具有的明显的清代建筑特色,是黄县房屋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这组清代建筑布局上的节奏和韵律,色彩上的搭配和对比,借鉴于宫廷建筑,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淡雅清幽,既实用,又美观。一行行沿中轴线展开的房舍,分别由正房、厢房组成了一个个穿堂式四合院。西边小十字口北街路东路西,东边墙跟下临街的群房,使整个建筑形成了一座皇家宫殿式的封闭院落。

姜氏木楼,为北方硬山式建筑风格,木楼为灰色小板瓦屋顶,让人感到端庄稳重,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

蓬莱姜姓族谱(清代姜氏家谱与族人)(3)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蓬莱姜姓族谱(清代姜氏家谱与族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