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补票挤在餐车里的春运记忆(是最安稳的幸福)(1)

2023年1月18日,人们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的年货大集上购置红灯笼等新年饰品。图/新华社

春节回家的前一个晚上,我失眠了。

回家的路,对我而言,其实没有那么漫长。路上大概4个小时的高铁,一年里我也总能找到几次机会回家。

这是三年来,我第一次回家过年,有一种别样的心情在。我也知道,现在过年也许并没有那么“特殊”。以前“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现在不用等到春节,平时就可以用语音电话畅聊。回家了,也许也就是躺在那玩手机,各自刷着短视频。

但过年回家,却永远那么让人期待。

从近几十年城市化的进程来看,今天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一个从乡村、小镇到大城市的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里重新建构了身份。在城市里,是大学生是职场白领,但只有回到家乡,回到乡土之地,人们才回归那个“自己”,回到坐标系的原点。

就好像我回到老家,看着柜子里那一套20年前从县城书店买的盗版《笑傲江湖》,一下就让我想到了曾经的那个小孩,怀揣一份写作的理想,想象着未来的生活。

除了家乡,很少有一个地方能给人这种体验,让你重新想起自己最本真的样子。就像宋代诗人王禹偁的诗句“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只有与家乡相似的地方,才能一下触动心里的某个地方,陷入一种独特的离愁别绪。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人们永远向往着春节回家。回家过年,是最原始也是最安稳的幸福,它诞生在我们的生命之始,铺垫在我们各种人生况味的最下层。

动车补票挤在餐车里的春运记忆(是最安稳的幸福)(2)

2023年1月8日,北京南站,旅客们准备登车。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在这个节日,几乎全体中国人集体进入返乡仪式,人们将自己的心理调适至温柔的状态,与家人谈笑、对他人和善,平日里的抱怨、牢骚,这一段时间都会从朋友圈里消失。这就像是所有人回到了童年,快乐、简单,没有那么多复杂纷扰。

回家,永远是春节的主题。春节期间最动人的图像,也未必是年夜饭上的其乐融融,而是人们想尽办法回家。

大包小包在火车站挤着,排成长龙的摩托车队,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行李,塞得满满的行李箱……这些照片总有让人泪目的力量。

人们常说“家是中国人的信仰”。没有可以理性、定量分析的原因,但无分老幼、男女、社会阶层,春节之际,人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回家。

言至此处,我想起李白。我们在启蒙时就会背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他在少年离开家乡蜀地之后,终身都再未回去过。这也是为什么他寥寥几笔不加修饰的话,却可以打动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真情实感、不加修饰,保持简单、质朴和诚恳,就是家乡给予我们的心理温润,贯穿一生。

春节回家,也就构成了我们的身份认同,是中国人最大的社会共情之一。

因为有这一天,我们理解了“人各有家”。每个人都有一份彼此相同的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人们都有一份为家更圆满而努力、拼搏的愿望。我们与他人相处,其实都亮出了我们的底色,我们都有对桑梓之地的依恋,都有心底最淳朴的盼望。

相信今年,很多人都踏上了返乡之路,享受到了久别的重逢。愿今年回归如常的春节,能够让人们获得心灵的平静,也凝聚起人生向上的热情。

向家乡回溯,仍是为了向远方出发,家乡给予我们抚慰,也赋予我们力量。愿新的一年,每一个人都与平安顺遂相伴而行,向着幸福美好奔赴而去。

撰稿 / 夏研(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陈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