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

作者:木子

张骞墓位于什么地方(张骞通西域)(1)

张骞墓位于什么地方(张骞通西域)(2)

张骞墓位于什么地方(张骞通西域)(3)

张骞者,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也。富有报效国家、效忠帝王、开拓和冒险精神的张骞生于公元前一六四年,逝世于公元前一一四年。张骞通西域又称张骞出使西域,指的是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断匈右臂”,而于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年)派遣张骞率领一百多名随行人员出使西域各国的伟大壮举和轰轰烈烈盛事。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张骞使团于建元三年,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陇西,西行进入时被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而被全部抓获,押送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的匈奴王庭。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使团欲出使月氏后,肯定不会放行,继而将张骞使团扣留和软禁起来。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张骞率领使团继续出使月氏的念头,匈奴单于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因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而均未达到目的。光阴似箭,其实张骞等在匈奴度日如年地熬过了十年。

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一直寻找逃跑机会的张骞终于等来了良机,趁匈奴人不备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但在张骞使团屈居匈奴期间,西域各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匈奴崛起以前就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的古代游牧民族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寡不敌众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而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张骞使团因此经车师后没有再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有如红军长征之艰苦。大戈壁滩上,寸草不生,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而号称世界屋脊。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全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这真是一次长征壮举啊!

早就仰慕大汉而意欲与大汉建立直接联系的贤明的大宛王听说张骞此行目的后,遂派向导和译者将张骞使团护送到了在安息东北方、大月氏北方的西域古国康居。张骞使团历经千辛万苦得以抵达大月氏,新大月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且其新国土距离匈奴和乌孙很远而成为了一片乐土。当张骞向他们提出联合起来夹击匈奴的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加之今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月氏与匈奴为敌而招来匈奴攻击,汉朝也爱莫能助、鞭长莫及,那只会让月氏自取灭亡。张骞使团在保持中立的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使团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今阿富汗汗瓦齐拉巴德的大夏的蓝氏城。

元朔元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张骞使团见再无希望说动月氏联合大汉夹击匈奴便动身返国。在归心似箭的归途中,张骞使团为避开匈奴而改变了回国路线。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但出乎意料,时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而又被扣留。

对于外面的自由人来说转眼过去了一年多,但对于遭到扣留的张骞使团来说终于熬过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终于逃回了十多年不见的长安。

已经熟悉西域地理风情的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大喜,授任张骞为太中大夫。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当时西域出中国没有的汗血宝马,中国出西域各国没有的丝绸。欧亚商贾发现了这个商机,便买丝绸运到西域换汗血马,又把汗血马卖给中国,从中获利也。由此来来往往贸易经商,便把张骞使团走过的路,变为了贸易繁忙的“丝绸之路”。

虽然张骞使团出使西域的战略意图没有达到,但让西域各国初步了解了大汉,也让大汉初步了解了西域各国。其名垂青史、功高盖世。尔后,汉夷文化日渐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中亚、西亚、南欧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