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的舞台活力——从《歪唱太平歌词》看相声表演的互动艺术(上)

知乎ID:书生大人

在张云雷的相声专场,有一个特别具有张云雷个人特色和魅力的节目,就是逢场必演且作为压轴演出的《歪唱太平歌词》。

我们知道,一个演员如果在他的演绎生涯里接大量雷同的角色,很快观众就会对这个演员产生审美疲劳。一档电视节目如果只单纯模仿,缺少创新,观众就会对这类同质节目产生审美疲劳。那么,作为张云雷相声专场演出中出场率最高的节目《歪唱太平歌词》,会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呢?

我们就从“互动”这个词来谈一谈,张云雷的代表节目《歪唱太平歌词》,到底有何魅力能在一遍遍的专场演出中,依旧牢牢抓住现场观众的心。

张云雷开演唱会相声完整版(从张云雷的歪唱太平歌词看相声表演的互动艺术)(1)

一、互动是张云雷赋予相声舞台表演中的新活力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人们的审美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也纷纷地在积极寻找适应的土壤。那么,相声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新的审美需求下,又该怎么去适应和改变呢?

1、互动是一种交流,没有互动的舞台是没有生命力的相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相声演员的继承和创新。怎样去继承和怎样去创新已成为当代相声演员需要思考的课题。在继承上去除糟粕传统,在创新上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相声艺术的生命力才能更健康,更强劲。

在相声传统的舞台表演上,是不需要观众互动的,甚至观众的强行互动会打扰到演员的演出进程,扰乱演员的演出节奏。但没有互动的舞台,又很难调动观众的兴奋性,使观众容易陷入疲乏困倦的氛围里。而在一些有观众互动的舞台表演中,我们会发现观众的兴奋性会跟着演员的节奏一点一点的被带起来,在高涨的气氛下,使演出达到一个高潮。

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的相声演员在舞台的表演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舞台氛围和效果。这种差异性,正是由“互动”所决定的。

互动是一种交流,没有互动就没有交流。而舞台交流是表演艺术的基础,没有交流的舞台便是你演你的,观众看他的,互相都进不了对方的氛围里。那么,这场演出便会变得乏味无聊。长此以往,这种脱离观众“反馈”的艺术,便只能被埋葬。

“不互动即死亡!”第八届荷兰电子艺术节就以它作为主题。当然也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危言耸听,但不容辩驳的是我们很多的传统艺术形式,正是在这种脱离观众“反馈”中,一点点的式微,没落了。

张云雷开演唱会相声完整版(从张云雷的歪唱太平歌词看相声表演的互动艺术)(2)

2、互动是一种反馈,没有互动的舞台是没有创作力的在张云雷的相声舞台表演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别于其他相声演员的演出氛围,便是与观众的互动性比较热烈。

譬如,张云雷相声专场演出中出场率最高,也是互动性最强的节目《歪唱太平歌词》。在这个节目的演出中,也完全地体现出了张云雷的个人优势和独特魅力。

<1>、粉丝的传统曲艺大合唱,已成为张云雷相声专场演出中的一道特色文化符号

我们都知道,在《歪唱太平歌词》这个节目中,是以太平歌词的演唱为主,演员唱的好与不好决定了这个节目的质量和品质。一直以来,太平歌词的单调唱腔并不受到观众的喜爱。所以,在以往的相声演出中,这个节目偏于冷门,在演出的时候更是减少太平歌词的演唱篇幅,而倾向于舞台的搞笑与滑稽。

相声传承至今,会唱太平歌词的虽大有人在,但太平歌词却一直处于一种衰落,不被人喜欢,无人爱听的尴尬境地,更别说把它发扬光大和推广普及了。太平歌词真正的进入大众视野,真正的火热起来,是从张云雷的《歪唱太平歌词》这个节目以点带面的粉丝学唱开始的。

张云雷从小以唱功见长,而现在的声音又极具辨识性。他演唱的太平歌词节奏鲜明、吐字清晰、行腔酣畅,使人听起来易学易懂,深受观众喜爱。因此,凡他演唱的段落都被广泛流传和学唱。有的粉丝甚至把他演唱过的所有太平歌词的唱段都打刷出来,装订成册,跟着他的视频一字一句的学唱起来。为了配合太平歌词的演唱节奏,张云雷的很多粉丝自购乐器,开始练起了御子板。每每看到这些粉丝的练习视频,都不得不感叹一句,他的这些粉丝可真是手不释板,孜孜不倦啊。

因张云雷唱的讲究好听,韵味十足,再加上口齿清晰,使人听之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清脆悦耳。他演唱的太平歌词不仅观众爱听,也爱学。因此,太平歌词在张云雷的粉丝群体中掀起了火热的学唱热潮。

在2019年6月由张云雷七个个站联合举办的“跟张云雷学曲艺”活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还引起了现代年轻人对传统曲艺的强烈关注和参与。而今年6月份由路人甲-张云雷个站举办的“张云雷粉丝御子大赛”,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2亿人次,讨论量达到2.9万人次。以跟张云雷学习打御子唱太平歌词,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为号召,在张云雷的粉丝群体中又一次掀起了一股学唱太平歌词,学打御子的热潮。

在粉丝这样火热学唱和勤奋练习下,出现了只有张云雷相声专场才有的“粉丝传统曲艺大合唱”现象。几千人同唱太平歌词、京剧、评剧,在这种充满传统曲艺文化的氛围里,台上台下和谐相融,情感交互,响亮夜空。

这种粉丝自发学唱传统曲艺的热潮,以及饱含粉丝高涨情感的大合唱,不仅让传统曲艺在现代年轻人中传播普及开来,也让传统曲艺多了一份可供其栖息的土壤。

当传统的太平歌词、京剧、评剧像流行歌曲一样在年轻人的手机里被下载与播放时,被喜欢与学唱时,那些还在苦情哀叹着传统艺术没落,悲哀着现代年轻人不懂欣赏的人,请睁眼看看,可悲的是你们,不是时代,更不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把传统艺术凌驾于高不可攀的金字塔,再自翊为传统艺术的守墓人,里子面子都想要的你们不觉得羞耻吗。把传统艺术的魅力和风采以大众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传统成为流行,对于这些正在做的年轻演员,社会可以多些包容,行业可以少些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