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知维生素D缺乏可致软骨病、低血钙和多发性骨异常。现已明确,机体能以维生素D为前体合成具有激素活性的钙三醇,调节骨和钙、磷代谢。
钙三醇的生成维生素D3,也称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是胆固醇的开环化合物,可由肝、乳、鱼肝油等含量丰富的食物中获取,也可在紫外线照射下,由皮肤中所含的7-脱氢胆固醇迅速转化成维生素D3。
维生素D3分子需要经过两次羟化才具有激素的生物活性。首先,维生素D3在肝内25-羟化酶催化下生成25-羟维生素D3;再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1a-羟化酶的催化,生成生物活性最高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即钙三醇。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结构以及转化关系如下图。
因此,即使体脂储备大量维生素D,可供数年之需,但肾功能衰竭时钙三醇的合成减少,甚至缺失。钙三醇的生物活性为25-羟维生素D3的3倍以上,但后者在血中的浓度是前者的1000倍,因而也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
钙三醇具有脂溶性,在血液中以乳糜微粒或与特异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血液中的钙三醇浓度约为100 pmol/L,其半衰期为12~15小时,灭活的主要方式是在靶细胞内发生侧链氧化或羟化,形成钙化酸等代谢产物。维生素D及其行生物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可随胆汁排入小肠,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入血,形成维生素D3的肠-肝循环;另一部分则随粪便排出体外。此外,钙三醇也可由胎盘和巨噬细胞等组织细胞生成。
钙三醇的生物作用钙三醇与靶细胞内的核受体结合后,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产生效应。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主要分布于小肠、骨和肾。钙三醇可防止血钙的异常升高与降低。
1.对小肠的作用 钙三醇可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Ca2 。钙三醇进入小肠黏膜细胞内,通过其特异性受体经基因组效应,促进钙吸收相关蛋白的生成,如与钙有很高亲和力的钙结合蛋白(CaBP)、钙通道、钙泵等蛋白,直接参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钙的转运过程。同时,钙三醇也能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对磷的吸收。
2.对骨的作用 给予缺乏维生素D的动物以钙三醇替代治疗,结果显示钙三醇的净效应是增加Ca2 沉积于骨。钙三醇对动员骨钙入血(直接)和Ca2 沉积于骨(间接)都有作用,但总的效应是升高血钙。此外,钙三醇还可协同PTH的作用。钙三醇还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骨钙素直接刺激成骨作用,增强骨形成过程。
维生素D缺乏对骨代谢可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而成年人缺乏维生素D则易发生骨软化症,出现骨痛,甚至骨折。
3.对肾的作用 钙三醇能与PTH协同促进肾远曲小管对Ca2 和磷的重吸收。
此外,钙三醇还能抑制PTH基因转录及甲状旁腺细胞增殖;增强骨骼肌细胞Ca2 和磷的转运,缺乏维生素D3可致肌无力;钙三醇还参与免疫调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