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1)

我们中国在英语里的发音为China。古代的时候,中国的手工业远远领先于西方。西方人特别喜欢中国的瓷器。瓷器制造最好的地方是在江西的景德镇。景德镇原来叫昌南镇,这就是中国的发音来源。

那昌南镇为何又改名景德镇呢?这跟北宋的一位皇帝有关。他就是宋真宗赵恒,他有一个年号叫景德,就把当时的昌南镇改为景德镇。

一、 天子难做否?

宋真宗出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太宗为他取名德昌。他出生的时候身上就自带纹身,左脚指头上有个"天"字。

他小的时候就长得很帅。童年时和别的贵族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喜欢军事游戏,自己当元帅。梦想着有一天可以亲自带兵打仗,事实上他后来也如愿以偿。

宋太祖曾经说乱世要靠武功,他也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侄子。他把德昌接到宫里来抚养,对他有很高的期望。

有一次,德昌跑到了太极殿坐到了龙椅上。宋太祖赵匡胤看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摸着他的小脑袋问他:"天子好做吗?"他稍作迟疑,缓缓的说:"命好就好做,命不好就不好做"。太祖微微一笑,心想这个孩子有点见识。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2)

当他开始读书的时候,稍微看一遍就可以倒背如流。宋太宗即位后封他为襄王,改名为元侃。七年后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恒,主管开封府的事情。

皇太子是帝国未来的储君,本来朝堂开会的时候要站在百官最前面的。可是赵恒向来谦虚,一直都站在大臣中间。平时见了大臣也会主动行礼,把他们送到宫门外的台阶才离开。

首都开封人口很多,事情也很繁杂。赵恒对待所有诉讼都是高度谨慎,几乎没有冤假错案。不仅百姓称颂,太宗也多次点名表扬。

宋太宗至道三年,太宗因病去世。赵恒登基为帝,史称宋真宗。次年改元咸平,因当时契丹屡屡侵扰北宋边境,咸平乃是真宗期望天下太平之意。

二、澶渊之盟

自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以来,北宋对待契丹一直处于守势。而契丹人并不满足。

景德元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以及承天太后萧绰大举南侵。他们一路掠夺财物,屠杀百姓,使边境地区的人民苦不堪言。

他们从边境深入到了宋朝腹地定州,来势汹汹。消息传到开封后,朝野震动。真宗紧急召开朝会,朝臣分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部分。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3)

图为辽国的承天太后萧绰

主和派以王钦若、陈尧叟为首,他们认为契丹骑兵日行百里,开封附近又无险可守,主动前往金陵或者成都暂时避难,等契丹人撤退了再回来。

主战派以寇准为首,寇准认为如果一旦迁都,人民会对国家失去信心。而且宋朝主场作战,不一定就打不过对面。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亲临前线安定民心,鼓舞士气。这样不仅增加君王的权威还可以打击契丹人的嚣张气焰。

宋真宗思虑再三,决定御驾亲征。

与此同时,辽军愈战愈勇,兵临澶州城下。因宋朝大都是步兵,五天后才到达澶州。

澶州被黄河分割为南北两城。在寇准的劝谏下,宋真宗跨过黄河到达了北城。宋真宗真澶州城楼召见了军队将领,守城的士兵一顿皇上龙颜立即高呼万岁,士气大振。

随后赵恒把军权交给了宰相寇准,自己坐镇澶州前线。士兵们每日看到君王都在前线,怎么敢不效死力?各个奋勇向前和契丹人肉搏。

宋辽在澶州战事胶着了近半月。承天太后见澶州城久攻不下,恐有损士气,也亲自前往前线督战。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4)

图为寇准

正在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之际,宋军用弩箭射杀了辽军大将萧达凛,辽军瞬间大乱。辽军的战斗之心开始瓦解。

萧太后担心自己进入宋地太深,会被宋军抄了后路。遂派人前来宋营求和。经宋真宗的亲信太监曹利用和辽使的几番讨价还价之后,双方在澶州签订了合约,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规定宋朝每年给辽20万匹绢,10万两白银。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世代交好。后世的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屈辱的合约,毕竟历来只有正朔王朝接受蛮夷的进贡,哪有大国年年给小国钱的道理?

其实不然,因为打仗很烧钱,俗话说兵马未动先行正是这个道理。打仗除了烧钱以外,还要赔上两国人民的性命。不仅如此,还影响国内的经济建设。继续打下去是没有意义的,按照宋朝当时领先全球的GDP来说,30万来换双方百年和平其实是不亏的。

合约签订后,双方罢兵各自回了自己的首都。从此以后宋辽一百多年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两国人民在边境互相贸易,互通婚姻,互相融合,也算很有利。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5)

图为澶渊之盟场景

三、景德镇竟来源于他

就在签订澶渊之盟的同年,江南的一个小镇也因为改名而千古流芳。这个就是我国的瓷都景德镇。

在唐朝及以前,景德镇还不叫景德镇。它叫新平镇,又因为在昌江之南,所以也叫过昌南镇。那个时候的昌南镇就已经以制造瓷器出名。

景德元年,因当时天下太平,宋真宗令昌南镇烧制一批瓷器以作庆祝。

当时烧出了一批制作精美的影青瓷,外观尤其上等。史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真宗皇帝龙颜大悦,就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赏给了昌南镇,景意为大,景德意为皇帝今年给黎民百姓带来了福祉,有大恩大德之意。这就是景德镇名字的由来。

那么景德镇为什么能烧出这么好的瓷器呢?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6)

图为景德镇古县衙

其核心是土质好。景德镇有一种特质的高岭土,这种土特别白腻,烧出来的瓷器也宛如白玉。

其次是当时烧上好的瓷器需要大量的柴。景德镇不止是瓷都,还是竹木之乡。它是浮梁县下辖的行政单位,而浮梁县正是以木材多而出名(浮木为梁)。这也是宋朝有官哥钧汝定五大窑而景德镇独步天下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瓷器远销海外,东亚,东南亚等地。最远到了西方的欧洲。因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复杂和成品精美,西方人愿意拿大量的黄金来换。

哥伦布后来开辟新航路达到美洲的初衷之一就是想到中国来换取更多的瓷器,那个时候已经是后世闻名遐迩的青花瓷。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7)

图为景德镇烧制的风景圆盘

四、 昏聩的晚年

从澶州回来以后,真宗本认为澶渊之战是自己毕生最得意的一战,其盟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可是马上就被打脸了。有个大臣王钦若("瘿相")跟真宗聊天,提起澶渊之事突然提高了声调:"官家,城下之盟在历朝历代都是耻辱的。何况是天子您亲自签的呢?"宋真宗恍然大悟,原来被寇准忽悠了。寇准得了名相的称号,自己背了大锅。

本来真宗就对寇准不满,再加上寇准在朝廷人际关系不好,很快就被贬到广东的不毛之地。

景德五年,真宗谎称有天书降临。和大臣在朝会上说:一个月以前做梦有仙人说到今天会赐天书三卷给我,天书名字为大中祥符,果然有了。

他很快带人到承天门把天书收了起来,天书上也无非是吹捧他的话。这些东西哄小孩子还可以,大臣们自然不会相信。当然这件事犹如皇帝的新衣,明知道很荒唐,就是不能戳破。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8)

图为瘿相王钦若

真宗大喜之余,改年号为大中祥符。

有了天书,真宗更加明目张胆了。提出要"封禅泰山"的想法。封禅意为即使天地,只有经天纬地的君王才可以去封禅。

在他之前,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和唐玄宗才封禅过。这些帝王无一不是缔造了一个强大时代的人,而真宗的封禅着实令人可笑。

他东封泰山、西汜汾阴除了耗空了国家的财政和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以外,一无所获。

乾兴元年,宋真宗赵恒驾崩于开封延庆殿,时年55岁。在他在位的二十五年里,他勤政治国、礼贤下士,开创过"咸平之治"。曾亲赴澶州前线抵抗外侮,也曾做过伪造天书,封禅泰山的荒唐之举。

宋真宗在位时战争列表(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9)

图为泰山封禅

也恰恰说明凡是人,都会有上进心和虚荣心。他给后人曾留下《劝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出自于此。

结语

宋真宗赵恒的一生被后世毁誉参半。尤其是他在位时期签订的澶渊之盟,后世史学家争论不休。毋庸置疑的是,自从澶州之战后,宋辽百余年再无大的战事。两国的人民再也不必因为国家需要扩张领地而被迫参军战斗。就这一点来说,宋真宗的功劳足以被当时以及后世的百姓所铭记。

参考文献:

元·脱脱《宋史》

游彪 《正说宋朝十八帝》

王瑞来《君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