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哪首古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哪首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哪首古诗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许颖 李士金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古代文学的“人民性”[2]问题曾经是一个时期学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袁编认为,战国诸子百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所以“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鬼神’等思想”,以此推理,则春秋时代著述似乎没有“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所以流行的是“天命”“鬼神”等思想。这个“等思想”是什么意思?说战国诸子 “很少提及春秋时流行的‘天命’‘鬼神’等思想”,那么“天命”“鬼神”之外的“等思想”是些什么思想?这样缺乏逻辑、文理不通的语句是袁编空言不实的典型表现。袁编为了说明庄子思想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便云其“虽然较为玄虚,却是建立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庄子思想既不是“较为玄虚”能够概括,也不能说其“对现实”一定有“清醒认识”,袁编只是要掩饰自己的笼统结论之谬误而已。因为庄子思想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本质上,都不能说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的!按照袁编的说法,“功利色彩较为浓厚的法家和纵横家”,“他们看重的是政治形势和政治手段”,这就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3],且不论法家与纵横家之异同,难道说看重政治形势和政治手段就表明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了吗?若是如此,庄子思想与之相反,又如何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的呢!按照袁编的说法,“敬鬼神”、“畏天命”的思想在孔子那里是很浓厚的,“在孟子那里就很淡薄了”,如此,孔子与孟子的思想便产生了差异,这些想当然的推论,似乎孔子谈论的更多的不是现实问题,不是保民,而是袁编所云的“敬鬼神”、“畏天命”了!这些论述毫无根据,只能误导读者。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阐述,这是学界常识。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 李士金:《古典文学的人民性问题探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3]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28页。

[4]参见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