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迎来开发建设五十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简短的三线精神?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简短的三线精神(历久弥新的是三线精神)

简短的三线精神

——攀枝花迎来开发建设五十年

3月3日,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开馆,弥足珍贵的实物及资料以声光电等形式向世人全面展现那段如歌岁月。在众多的史料中,攀枝花建设的磅礴历程引来观者的如潮感叹。

50年前,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从1964年到1980年,共投入2050余亿元,占全国基建投资的约40%,数百万人参战,安排了钢铁、交通、能源、国防等1100多个重要项目,涉及14个省区市的全部和部分地区,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一代代建设者形成了“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作为三线建设的龙头和缩影,攀枝花从1965年3月4日开发建设以来,已成为在不毛之地上崛起的一座现代钢城,推动了边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站在50年的节点上,三线精神在这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历久弥新,业已成为这座城市转型升级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线精神是不竭的精神财富

从1965年开始小批量集结施工队伍,1966年10多万人安营扎寨,到1970年7月1日攀钢高炉出铁,1971年具备年产150万吨钢能力,1974年形成轧材能力,攀枝花改变了国家钢铁产业的布局。

费孝通评价,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没有当初三线建设,就没有现在西南、西北的工业基础。

回忆那段历史,攀枝花老一辈建设者孙本先对“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三个石头垒口锅的日子记忆犹新。想当年,建设者们住草棚、干打垒,吃金沙江的浑水,条件异常艰苦,但他们自豪的是,坚持依靠科学技术,用自己的高炉将国外专家判为呆矿的攀西钒钛磁铁矿进行了综合利用。

曾在攀枝花工作生活了49年,经历了攀枝花开发建设全过程的秦万祥感慨,攀枝花的成功既在于倾举国之力、各方支援、通力协作,还在于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勘察、设计、施工及科研、生产队伍。他至今仍记得1966年6月向党组织写的请战书上的一段话:“亲爱的党啊:请你相信我吧,让我到大西南去,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10多万建设大军,每个人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秦万祥说:“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敢于为国担当的精神永远不能丢。”

“攀钢建设不是钢铁问题,是战略问题。”“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好觉。”当年毛主席的话犹在耳畔,攀枝花成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典型,以独有的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在中国,三分之一的铁路由攀枝花钢轨铺成。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一万多公里高铁中,70%由攀枝花钢铁铺成。1975年至今,攀枝花共生产钢轨近1800万吨。攀枝花钢轨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誉满全球。

当年,全国支援攀枝花。而从攀枝花建成的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攀枝花又向全国各地输送出各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近10万人。实现了从“全国支援攀枝花”到“攀枝花支援全国”的重大历史转变。用秦万祥的话说,“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50年岁月里,数十万名建设者孕育凝成“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创造了突破“地质禁区”建成成昆铁路、普通高炉将“死矿”变“宝藏”等一个个奇迹。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陈东林长期进行三线建设的研究。他认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三线精神的内核,在信仰方面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三线精神也是一种创新精神,从白手起家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谋出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三线建设是中国工业化的缩影。

三线建设推动攀枝花转型升级

三线建设,筑起攀枝花这座城。走过50年,攀枝花应以怎样的姿态继承三线精神?

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说:“三线建设精神,是攀枝花崛起的灵魂!”攀枝花的50年就是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创业史、奋斗史,三线精神成为感召和激励攀枝花自力更生、奋发进取、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攀枝花市市长张剡介绍,得益于三线建设奠定的基础和对三线建设精神的弘扬传承,今天的攀枝花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全域被纳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工业化率70.3%,人均GDP列四川省第一。

三线精神正为攀枝花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攀枝花正依托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一的钒、钛优势资源,以综合利用为核心、科技攻关为关键、体制创新为动力,力争到2020年,钒钛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国际领先的钒钛产业基地。去年,攀西向全球科研机构招标,要用最先进的手段开发攀西资源,第二轮资源开发创业与转型升级已经起航。

如今,“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给攀枝花开放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四川的南向开放门户,攀枝花正联合川滇黔毗邻区域建设攀西—六盘水经济区。携手昆明、楚雄、丽江等地共建攀昆经济带。现在,成昆铁路复线、丽攀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明年,攀枝花将在市域内建成半小时城市经济圈,与邻近大城市形成三小时经济协作圈,不再被高山峡谷阻隔。

10年前,攀枝花名列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而今,攀枝花的空气环境质量居全国城市前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双管齐下。这些依靠的就是三线精神支撑的不畏艰难的决心和勇气。

目前,攀枝花一项更为宏大的工程已经启动,那就是依靠城市的山地特征和南亚热带气候,将攀枝花打造成国内领先的阳光康养和休闲度假胜地,把年2700小时的日照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去年,攀枝花空气质量优良率列四川第一。每年冬天,大批阳光康养人群涌入攀枝花,享受这里的温暖阳光,丰富物产和多彩风情。攀枝花,三线精神传承不变,而城市则日新月异,活力空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