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

这个夏天最火的网剧,非《隐秘的角落》莫属。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2)

这部剧不仅奉献了大批经典台词和表情包,还带火了一首古早童谣:小白船。

“蓝蓝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3)

在剧中,每当主角张东升准备行凶时,背景音乐就会变成这首悠扬的童谣。

白兔、月桂、银河,温柔的意象、清澈的童声,却莫名让人觉得“瘆人”。

很多人在看完《隐秘的角落》后,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

有人吐槽: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4)

“刚开始听到小白船就想到小学必跳的集体舞之一;

现在听到小白船就脚软还很魔性地在脑子里循环一天了太上头了疯了要”

这首歌曾经伴随着80、90后长大,是学校广播站、合唱比赛的“常客”。

可是如今凭着这部“神剧”,《小白船》意外荣登“恐怖童谣”榜首。

其实,说它诡异倒也不算冤枉,因为它原本不像听上去那么静谧和美。

这首歌的诞生地却并不在中国;

1924年,朝鲜正被日本占领,作曲家尹克荣的姐夫也意外去世了;

他的姐姐思念丈夫,常常在傍晚望着半轮月亮发呆。

山河破碎,亲人离世,双重悲痛之下,尹克荣创作出《半月》以慰寂寥。

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灯塔,指引亡灵飘向西天。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5)

这首童谣朗朗上口,在朝鲜传唱很广。

上世纪50年代,《半月》传入中国;

改编后的《半月》化身《小白船》,依旧是以“月亮”、“大海”为主要符号;

可是完全洗去了其中的哀婉色彩,变得变得静谧而舒缓,充满对天空大海的美好想象。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6)

其实,“恐怖童谣”远不止《小白船》这一首。

之前在一档真人秀综艺《明星大侦探》里,也出现过一首“恐怖童谣”。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7)

在节目中,8名艺人分别对应一个娃娃;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8)

当参与者在节目中“死去”时,对应的娃娃就会消失在娃娃集体照中。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9)

这几集到底有多可怕呢?连很多《明星大侦探》死忠粉也避之唯恐不及。

造成这种恐怖氛围的“灵魂人物”正是节目中的一首“洗脑”童谣:

一个两个三个小朋友

四个五个六个小朋友

七个八个可爱小朋友

一起手拉手玩雪球

一本图书看到第八页

……

还剩两个小朋友

一个故事还没说开头

一个小朋友睁开眼

歌词乍一听“平平无奇”,却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越听越觉得“细思极恐”。

童谣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是属于孩子的语言;

简单快乐、天真无邪才是“童谣”的标签。

可是在几百年前的欧洲,曾经诞生过无数的黑色的童谣。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0)

《鹅妈妈童谣(Mother Goose)》是一本17世纪的英国童谣集,可以说是恐怖童谣的“圣书”。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1)

在这本书中,收录了诸如“玛丽有只小羊羔”、“伦敦铁桥倒下来”等知名童谣。

它们在民间广为传唱,其背后往往是一个个真实而黑暗的故事;

虽被蒙上童真的面纱,可是恐怖、残忍的本质却留了下来。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2)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那首《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伦敦铁桥倒下来)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伦敦大桥倒塌了,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倒塌了,倒塌了,

London Bridge bridge is falling down,

伦敦大桥倒塌了,倒塌了,

My fair lady.

亲爱的朋友。

Take a key and lock her up,

带着钥匙把她锁起来,

lock her up, lock her up,

把她锁起来,锁起来,

Take a key and lock her up,

带着钥匙把她锁起来,

My fair lady.

亲爱的朋友。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3)

歌词中来回重复着“Falling down(倒下来)”和“Lock her up(锁起来)”,仿佛精神污染;

可是它背后的故事并非“唱衰”伦敦大桥这么简单。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4)

一种说法是,这个故事暗指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王后安妮·博林的遭遇。

安妮贵为王后,却被指控多项重罪,最终以叛国罪被判死刑。

另一种更可怕的说法中,这首歌所传唱的是一种残忍的献祭仪式:

以人的鲜血献祭新建筑,让他们的灵魂守护这座桥。

另一首脍炙人口童谣是一段关于“玫瑰花”的故事:

A pocket full of posies

转个玫瑰圈.

Ring around the rosy,

A pocketful of posies

转圈圈,玫瑰圈,

满口袋,花艳艳。

A-tishoo! A-tishoo!

We all fall down.

啊嚏!啊嚏!

我们倒下一片。

这首歌谣短小押韵,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它也有着黑暗的“身世”。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5)

17世纪伦敦地区瘟疫流行,尸横遍野,给无数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

据记录,当时有超过10万人死亡,占伦敦总人口的1/5。

歌词中的“玫瑰”其实是指感染者身上长出的玫瑰色皮疹;

而“口袋里装满花朵”其实是患者口袋里的药草;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6)

再将“倒下了”与瘟疫联系在一起,真实含义不言而喻。

这些童谣通常不知所起,以隐晦的方式将社会现实藏在歌词中;

让后世人仍能通过歌谣窥见当年可怕的一幕幕。

这些童谣流行年代久远,却仍能在几百年后广为传唱,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一点,当代悬疑作家们功不可没。

童谣通常是“旁顾左右而言他”,抛开原意不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读;

这也就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创作素材。

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是个中翘楚。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7)

她的神作《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原名叫做“十个小黑人”;

灵感正是来自于一首270字的同名英国童谣《十个小黑人》。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8)

推理小说家范·达恩也在书中借用英国童谣《谁杀死了知更鸟(Who killed Cock Robin?)》作为线索,创作出经典作品《主教杀人事件》。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童谣俨然成为一种“恐怖符号”,令人闻之胆寒。

为什么童谣与恐怖事件的组合如此屡试不爽呢?

原因也很简单。

纯洁与污秽交叠,童稚与邪恶交织;

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感,营造出无与伦比的恐怖氛围。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19)

如今回看,这些充满了性和暴力的原版情节,大概率会在视频网站被下架。

不禁让人思索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些时代,会诞生“恐怖童谣”?

恐怖童谣的诞生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当时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真实的写照。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20)

这些童谣基本集中诞生于16-18世纪,正值工业革命时期;

贫富不均、宗教束缚、治安秩序的混乱,导致了各种惨剧的出现。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21)

在佩罗尔特写的原版《小红帽与大灰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故事的最后,饿狼扑了上去,把小红帽吃了得干干净净。

既没有斗智斗勇的片段,也没有勇敢的猎人从天而降,只有惨不忍睹的生吞活剥。

作者佩罗尔特,当然也不只是想编一个恐怖故事吓唬小孩子。

他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警醒年轻女性出门要小心谨慎,提防在外碰到的人,避免遭遇性侵。

《鹅妈妈童谣》出版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生活混乱,匪夷所思的谋杀案时有发生。

这些“烹饪人肉”、“树上吊死”的暗黑童谣,与其说是恐怖故事,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警告”。

这些恐怖歌谣的创作者们绝非阴郁恐怖之人;

不仅如此,他们很可能还是乱世中的一代“吹哨人”。

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唤醒人们对生命的重视,恰恰说明他们才是那个时代最初的觉醒者。

西方童谣的真实故事(被隐秘的角落带火的童谣)(22)

他们打着儿童娱乐的幌子,把当时所有的“不可言说”编码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在日常生活里传唱。

这其中传达的信息,可能是来自普通人的讽刺,警示,反思。

社会在变迁,当时的童谣却一代代传了下来。

人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了,那些警世箴言也就变成了“恐怖童谣”。

其实,“恐怖童谣”并不恐怖。

它们的背后,是装神弄鬼的大人。

这世上没有鬼,真正可怕的是人心。

文中出现的英文单词都记下来了吗?

快快打开有道词典App,把他们加入单词本吧!常读常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