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图书大厦将加速完成大厦二期开业,汉光百货今年将对外立面和自营品类进行升级,君太将继续对品牌进行替换和引进……面对新商圈崛起和网购的冲击,北京最具盛名的传统商圈之一——西单商业街也加快了调整升级的步伐。

西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单商圈未来将打造集时尚交往、数字消费和金融商务于一体的西单金融街国际化高端时尚魅力圈,成为城市发展形象展示窗口和文化商业体验新地标。

老商圈新计划

西单商圈业态文化多元,不仅有全国“第一书城”西单图书大厦和有90多年历史的“国民商店”西单商场,也有广受年轻人青睐的汉光百货、君太百货、西单更新场,还有西单购物中心地道的北京小吃和华威约饭街的网红美食,是北京最负盛名的传统商圈之一。

西单 北京(北京西单或大变样)(1)

面对新的消费环境,有着6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西单商圈想要重回巅峰,又要如何改造?

西城区商务局表示,西单商圈未来将以更新场、汉光、君太、大悦城和西单商场为结点,延续西单年轻、潮流的商业基因,结合商业趋势,引导项目提质,提升业态丰富度,使西单成为名副其实的年轻化潮流聚集地。

西单商圈要增加国潮、轻奢、科技、配饰等品类首店及旗舰店,引入新场景、新体验门店和国际品牌餐饮,布设符合市场最新趋势的高品质国际品牌酒店,提高业态品质,提供丰富选择,更好地服务高品质商务及休闲客群。

西单 北京(北京西单或大变样)(2)

汉光百货公司财务总监李清介绍,汉光正在发力买手项目,通过采买全球最棒的尖货,制造独特的“稀缺性”。 记者在汉光的自营买手店看到,这里售卖精选自全球各地的家居、文具、玩具、童鞋、母婴、服装等多个品类。“我们希望让西单大街变得不可替代,如果想买最棒的尖儿货、最热门的品牌,那就要来西单。”李清说道。

与汉光隔街相望的君太百货,也在西单扎根多年,见证了商圈的发展。走进商场,各类新入驻的国潮品牌、茶饮咖啡店、美食店铺,让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这个老牌商场。“现在90后、00后的新一代,对自我内心更有信心,对中国本土品牌怀抱着更包容的民族情感,所以更愿意穿出中国品牌的特色,我们也跟着这个趋势扩大国内品牌和国潮的升级改装。”君太百货营业部总监刘拾全介绍,在疫情反复的两年多里,商场持续升级,调整品牌的同时,还扩大了电子类产品和维修服务空间,顾客可以感受到更多的附加服务,也延长了在店内的时间。

西单 北京(北京西单或大变样)(3)

此外,西单商圈也在发力数字营销。记者了解到,西单商圈正推动数字技术场景应用,带动商圈拓展虚拟商业空间,实现虚拟导航、商品展示、智能停车等功能,形成“云尚西单”数字商圈。

从整体商圈动线来看,西单商圈将改进慢行系统,改造空中连廊,增加绿化景观与城市家具等公共空间节点,激发公共空间活力,营造舒适的商圈环境。

软件硬件同步升级

去年,改造后的西单文化广场亮相,顺势引进不少首次进入商圈的品牌,吸引年轻人打卡。以化妆品火出圈的汉光百货,近几年投入超2亿元分楼层进行改造,升级后的商场销售额大幅提升,节能率也提升近20%。“这是我们第一个阶段的升级,也就是硬件的升级,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造提升。”

据悉,汉光百货第一阶段的整体调整为2014-2018年期间进行的硬件升级,各楼层进行了改造。汉光百货公司财务总监李清透露,第一阶段改造后,汉光百货节能率提升近20%,同时也被评为绿色化建筑。第一阶段调整见效之后,第二阶段调整随即启动。据悉,该阶段调整主要集中在软件方面。李清介绍,汉光近年来一直发力自营买手项目和数字化再造。

有全国“第一书城”之称的西单图书大厦,也吸引着不少读书爱好者。北京图书大厦副总经理秦辉透露,2022年,西单图书大厦将加快转型升级,完成大厦二期开业,整体实现经营业态升级、服务能力升级、环境升级、消费升级,实现从单纯图书销售功能向兼具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角色转变。

未来西单商圈也将与旁边的金融街形成合力,扩大商圈影响范围。此前,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表示,北京推进西单-金融街商圈一体化建设进程,打造以“品质 品牌”为特色的时尚魅力消费圈。

西单 北京(北京西单或大变样)(4)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认为,西单商圈通过自身文化、历史的积淀,仍存在独特的发展特色。一方面,西单商圈本身的基础设施、远近闻名的口碑和交通通达性较好,与金融街相融合可以尝试探索大量的金融试点场景,比如数字人民币、元宇宙场景或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西单商圈在改造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大型沉浸式体验,尝试与文旅进行结合,例如剧本杀、密室逃脱等。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则认为,西单商圈不应以购物为中心,应逐步增加文化娱乐、休闲互动内容的植入。西单商圈中各个项目应有明确的定位,弱化传统百货业态,增强文化定位,引入艺术性展览。

“各个项目也需有特色主题,挖掘更多适合年轻人的消费形式和运营方式。”赖阳建议,“西单商圈应增加一些文化性、娱乐性、艺术性设施和氛围营造,如街头文化的互动、脱口秀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