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赐福》人物篇最后两篇了,写这个系列源自我前些天重读了原著,颇有感慨。

我们读小说,读的是故事,是情感,更是人性,这一点墨香铜臭做得非常好,她三部作品里每个人物性格各有不同,读者无法找到一模一样的人设,有太多想要聊的,只是碍于时间和精力,只能“拣其要”。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风信。

天官赐福四大名景四人图(天官赐福人物篇)(1)

风信,人称“南阳将军”,现在是镇守天界一方的武神,曾经仙乐古国的贵族,也是太子谢怜的贴身侍卫,同慕情二人日日夜夜守在太子身边,与慕情不同的是,他身份尊贵,与太子似乎“更亲近”一点。

当然,这也是性格使然,风信其人,直接、暴躁、爱爆粗口,不像慕情,即便是谢怜和他说话也要小心翼翼,注意他的敏感心思。

书中写道:“来人也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身姿笔挺,个头极高,小麦肤色,背后背一把黑色长弓和雪白的羽箭筒。他嘴唇紧抿,眉头紧蹙,年纪虽浅,目光却坚毅。”

“一贯很高,站得极直,目光坚毅,眉宇间永远是微微蹙着的,仿佛有什么事使他很不耐烦,事实上他并没有不耐烦。”

乍一看他似乎不好相处,实际上他是个毫无心机的“直男”,心里没有弯弯绕绕,最怕女人,也最讲义气。

仙乐国破之后,他和慕情虽然都“抛弃”了太子,各自修行飞升了,原因却完全不同。

天官赐福四大名景四人图(天官赐福人物篇)(2)

我们前面分析过慕情其人,他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心中很多“小九九”,国破后,慕情因为有老母亲要照顾,心中存抱负未施展,想要自己先“脱离苦海”再来解救他们,于是抛弃了谢怜他们,自己飞升去了。

风信则不同,我甚至觉得那段苦日子正是风信的“高光时刻”。

他陪着老国主、王后、太子一家人,任劳任怨,他没有父母要照顾吗?怎么会?书上没说,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或许他的父母早已死在了流寇刀下,他忍痛跟着太子一家,靠卖力气赚钱给国主买药,养活谢怜一家,赚不到钱之后,又开始卖艺,他的弓箭、武艺从于名师,却只能表演给人们看热闹,我想他心中也不好受。

这些都不要紧,他只想太子好好修行早日飞升,能够真正地解救眼下的困境。

而恰好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剑兰小姐,那是他为数不多的“情感经历”,剑兰本是贵族小姐,国破后同样身堕污泥,被卖去青楼为妓,我想那个时候他们相遇一定很能共情对方。

据剑兰回忆,风信每次买了她,整夜只和她说话,并不轻薄。

试想,两个故国遗民,都从王宫贵族后裔沦为如今这样卖艺、为妓的模样,这时候发生的爱情或许更有互相取暖的成分在。

风信也不是没想过给剑兰赎身,只是他此时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落魄模样又怎么能拥有金枝玉叶的剑兰小姐呢?

于是他第一次朝谢怜开了口,他想借钱。

谢怜给了他金腰带,他转赠给了剑兰,而剑兰却舍不得当掉,直到几百年后她还珍藏着那条金腰带。

风信面对着心爱之人深陷污泥,却没有能力解救的无力困境,打了一天工,回来却看到谢怜“自暴自弃”,他并不知道谢怜刚刚被白无相蛊惑他的信徒万剑穿了心,风信对谢怜极度失望,终于也离开了他。

每次读到800年前这段二人的“分崩离析”,我都很难过。

天官赐福四大名景四人图(天官赐福人物篇)(3)

风信的忠诚自不必说,更珍贵的是,他并不是把老国主、王后和谢怜当做是旧主,而是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长辈和朋友。

他的无怨无悔也并非仅仅来自于臣子对君王的忠诚,更是对亲人的眷顾。

后来各自吃苦,各自流浪,终于在800年后,他们在天庭再见了。

谢怜一飞升便撞坏了他的宫殿,他听说是他,却没有发飙,反而是通过灵文告知谢怜,这笔账一笔勾销。

谢怜第三次飞升后,在天庭人缘不算好,在神官们背后喊他“破烂仙人”、“瘟神”的时候,只有风信大大方方地喊他“太子殿下”。(当然还有风师娘娘也是为数不多的和谢怜亲近的神官)

谢怜被花城带走之后,在“通灵阵”里,众神官只是惧怕“血雨探花”,只有风信声嘶力竭近乎愚蠢地喊着“太子殿下,你在哪?”难怪连花城也不骂他(笑)

天官赐福四大名景四人图(天官赐福人物篇)(4)

他和慕情对谢怜都很关心,不然也不会自告奋勇地分身下凡助他,在谢怜受伤后也是第一时间送上药膏,每次遭遇危险,也是第一个冲上去护主。

就连见到万神窟里,花城的“杰作”之后,他和慕情也是慌了神,恐怕眼前这个变态鬼王盯着太子,“护短”护得淋漓尽致。

“保护太子殿下”是他刻在骨子里的铭文,有对旧主的忠诚,也有对旧友的愧疚。

最后在乌庸古城里,通天桥上,“仙乐三傻”和好如初,经历过几百年的悲欢,他们就像是八百年前的少年。

有你们在,仙乐就在,故梦就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