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主刘禅自公元223年接班到263年投降,蜀汉灭亡。刘禅带着蜀汉大臣被进入洛阳,受封安乐公。,前后共在位40年。

历史上刘禅就是昏庸、无能、懦弱的代名词,一句“乐不思蜀”成了流传至今的名言。但蜀汉的灭亡真的全都是因为刘禅的昏庸和无能我造成的吗?我觉得并不全是。

蜀汉灭亡后刘禅的下场(蜀汉灭亡的背锅侠之一)(1)

影视剧中的刘禅形象

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

一、总得国家实力

梁方仲先生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公元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虽然有异议,教科书也采用了这一数据,即便有误差也能看出与魏国和吴国的差距。魏国控制87郡12州,面积291万平方公里;蜀国管理22郡和益州一个州,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吴国共有32和三个州,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可见在人口和疆域两项重要方面最弱。

蜀汉灭亡后刘禅的下场(蜀汉灭亡的背锅侠之一)(2)

魏蜀吴三国管理疆域

二、连年北伐耗光了蜀国的家底

诸葛亮为了报先主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继承了刘备的遗志,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输多胜少的北伐战争耗光了之前赞下的家当,此后诸葛亮的学生姜维继续北伐。如果说诸葛亮是在用存款消费的话,姜维就是在借债消费了。

蜀汉灭亡后刘禅的下场(蜀汉灭亡的背锅侠之一)(3)

影视剧中诸葛亮的形象

三、蜀汉后期缺少堪大用的人才

蜀国后期人才贫乏。刘备建立蜀国主要依靠荆楚地主士人集团的支持。其中以诸葛亮、庞统、马良等豪族为主。随后刘备入川,曾经拉拢蜀地本土地主集团但未获成功。随后刘备采取以荆州士人集团压制益州背地势力的策略。这在蜀国刚建立的时间曾取得较好的效果,稳定了政权。但其后遗症也十分大。尤其是以诸葛亮、费祎、郭攸之、董允等荆州人才的相继去世和被害,蜀国人才凋零,再也无法和魏国抗衡。

蜀汉灭亡后刘禅的下场(蜀汉灭亡的背锅侠之一)(4)

蜀国无上将廖化做先锋

四、开城投降保一城百姓平安

公元263年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刘禅采纳谯周的谏言,率文武百官开城投降,后前往洛阳受封安乐公。刘禅的投降虽然遭世人嘲笑不齿,但却是明智的,保全一城百姓也为大功德一件。

蜀汉灭亡后刘禅的下场(蜀汉灭亡的背锅侠之一)(5)

刘禅开城投降

在被受封安乐公软禁期间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 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就因为这句话成为后人嘲笑的对象,但当时的情况是,如果回答错误让司马昭觉得刘禅是威胁,他还能活着吗?在那种环境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刘禅最后也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一样最终回到了蜀地成功复国并一统天下的话,那“乐不思蜀”就是另一种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