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与人沟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有时前后两句话只要换个顺序,就会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

很多家长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会注重情商上的表达。但在与孩子沟通这件事上,却明显松懈了,通常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当然,也有的家长会刻意运用一些技巧,但却掉入了错误的陷阱之中。

就像孩子考试只是刚刚及格,很多家长在批评和激励孩子的过程中,会采用先褒后贬的句式。比如:“你已经很棒了,但是我觉得成绩还可以再往上提升一些。”

家长们在这样说话的时候,不知是否考虑到了作为倾听者的孩子的感受。

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换个情境跟大家剖析一下这种批评方式的弊端。

情侣之间沟通的效果,按照次序排名是这样的:

NO.1先贬后褒:你真笨,傻傻的,不过就是这样才可爱,我就是喜欢。

NO.2一直褒奖:你真的很可爱,心地也善良,怪不得人缘这么好。缺点是如果表达得不好,可能会让人觉得油腻。,

NO.3充满爱意的批评:虽然你长得不漂亮,还呆呆傻傻的,但我就是喜欢你,真拿你没办法。

NO.4先褒后贬:你长得很漂亮,也很聪明,但就是太高傲了,让人不敢恭维。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1)

最后的这一句批评,会抵消先前所有的夸奖,因为这会让倾听者觉得之前的夸奖很虚伪。

放在孩子身上也是同理,这样先褒后贬的批评方式,孩子已经免疫了,甚至会出现不满、逆反的心理。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2)


​01这是种什么样的心理机制?——阿伦森效应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

将80名被测试者分为4组,由研究者对他们进行7次评价。

第一组为贬低组,他们听到的7次评价中,都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

第二组为褒扬组,他们听到的7次评价中,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

第三组为先贬后褒组,前4次评价中都是缺点,后三次评价中则为优点。

第四组为先褒后贬组,前4次评价中都是优点,而后三次则是缺点。

随后,阿伦森要求他们各自说出对评价者的喜爱程度。

第一组对评价者持否定态度;第二组则持肯定态度;第三组认为评价者人很不错;而第4组则表现出愤怒情绪。

人们的普遍态度是,只褒扬优点或者先褒后贬很虚伪,而只贬不褒说明评价者的看法不客观,先贬后褒既诚恳又显得善良。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3)

根据实验结果,阿伦森提出了增减效应,也被称作阿伦森效应。指人们都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不断增加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对自己喜欢程度不断减少的人。

而家长们的普遍想法是,孩子们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喜欢被批评,因而先褒后贬会让孩子感觉不那么伤心。

可事实恰好相反,孩子也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朝好的方向不断增加。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4)


​02阿伦森效应对亲子沟通有什么启发?

1)利用增减奖励的方式“曲线救国”

阿伦森效应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

一位渴望清静的老人退休后搬到湖边来住,然而没几天就开始有一群孩子在附近追逐打闹,吵嚷的他不得安静。

于是,老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他告诉孩子们:“你们要是经常来,我每天都给你们一元钱。”

开心的孩子们满口答应,果然比以前来得更加频繁。

过了几天后老人说:“对不起,我的钱不够给你们零花了,每天只能给5角。”孩子们虽有些失望,但想着有总比没有好。

又过了两天,老人说:“我连付你们5角都不够了,如果可以的话,付1角好不好?”结果孩子们都愤愤离开,老人也得偿所愿,过上了安静的生活。

因而,有时当家长采用直接的手段无法取得教育效果,就可以考虑利用阿伦森效应曲线救国。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5)

比如当孩子沉迷于某件不利于学习的事时,就可以先给他奖励,而后不断减轻奖励的分量,使其对此产生抵触情绪。

而想要加强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逐渐加强奖励的力度,使其产生积极度。

2)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可用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沟通问题,用在亲子之间也是十分有效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细节是,用描述性语言代替评价性语言。无论鼓励还是批评,如果采用评价式语言会让人十分敏感。

就像孩子赖床,父母应该客观描述这件事,告诉孩子赖床就会迟到,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不应该直接定义孩子懒。

这就等于给孩子贴标签,时间久了他就会自己接受这种标签,并在家长的评价中渐渐模糊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对家长而言确实也不容易,首先在孩子犯错时要做到冷静才行,以客观的观察来代替心中的各种想象预设。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6)

千万不要让情绪占据大脑,第一时间对孩子出现批评指责类的行为。试着跟孩子真切表达眼前所看到的事物,然后告诉他现在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让孩子自己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并且要注意阿伦森效应,在与孩子沟通时尽量先贬后褒,让他感觉到父母的真诚。

另外,很多时候惹怒家长的并不是孩子当下的行为,而是过去累积了许多不愉快的经历。就像孩子今天打碎了厨房的一只盘子,父母就会联想到他昨天淘气,和邻居家小朋友打架的事情,而后大发雷霆。

但实际上孩子也是在不断成长的,父母不能老揪着过去的旧账,要学会跟着孩子的脚步动态观察,他有哪些成长,又有哪些还需要改进。一味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并不是种明智的做法。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7)

3)多倾听,少说教

说教是大部分父母都喜欢采用的教育方式,但由于时机和方式不对,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可能让孩子反感。

其实严格来说,说教还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来得有效。

要尽量避免在孩子耳边唠叨,反复说教,这只会使他们陷入“超限效应”。毕竟,真正有用的话不用说太多遍,说太多遍孩子也就会认为不重要,反正父母还会再提示,也就不当回事了。

更智慧的做法是,多倾听孩子想表达什么。平时多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语言表达,教会他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

双方坦诚布公地沟通,自然也就少了家长的妄自揣测,以及孩子无法表达内心需求而出现的各种误解。

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名言(你已经很棒了但是)(8)

​需要注意的是,在倾听孩子时,父母的表情和动作也一定要给出正面的反馈。

在孩子表述完后,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让孩子知道自己真的听懂了他在说什么,这尤其重要。

总之,批评孩子也好,夸奖孩子也罢,都是件考验语言艺术的事情。哪怕父母想表达给孩子的是自己深沉的爱,但由于沟通方式错误,往往在孩子听来就变成了另一番味道,甚至使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做家长也是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升华的过程,父母必须三思而后行,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教育孩子,而不能纯凭情绪做事。

就像有句话说,亲子间最重要的是关系而非教育。只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牢固平等,那么孩子也会愿意倾听父母说的话,并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父母。

这样一来,教育也就变成一件轻松的事了。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