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F35C跳海,它兄弟三个型号ABC均已接受“洗”礼。日本F35A由于是空间迷向,应该是座椅没有弹射,就算弹射了也不知道,因为通讯系统失灵联系不上,甚至连黑匣子都没找到;英国F35在起飞前由于速度不够,飞行员在落海前瞬间弹射,救了一命;F35C是因为着舰失败撞击甲板,飞行员在甲板上就弹射了,救了一命,不得不说英美的F35飞行员比日本飞行员幸运,在落水不久后就被救起,日本的飞行员那是尸骨无存。

f35飞行现状(弹射座椅也未必能救飞行员的命)(1)

抛开日本F35A的事故不讲,整体来说,F35的弹射座椅还是不错的,要知道F35BC落海的这两起事故,弹射座椅均是零高度弹射,而且周围环境复杂,稍有不慎,弹射就可能失败。本来飞机失事是臭事,但这两件事却意外“带火”F-35战斗机的弹射座椅制造商——英国马丁·贝克公司。该公司在甚至在网站上打出广告语:“目前为止,我们拯救了全球7662名飞行人员的生命。”那么F35的座椅真有那么厉害?

f35飞行现状(弹射座椅也未必能救飞行员的命)(2)

弹射座椅是飞行员生命的最后保障,为保障飞行员生命,现代战机一般装备弹射座椅,基本原理是在飞机无法拯救时,直接把飞行员连同座椅一起往上方高速弹射而出,然后再打开降落伞。这样,飞行员在第一时间先离开自己的座驾,免得被呼啸而过的爱机拥吻致死。为了保证在弹射的瞬间没有阻拦,很多飞机还在座舱盖安装了小型定向炸药。弹射瞬间,炸药爆炸,把座舱盖掀飞,免得弹射的飞行员一头撞上座舱盖,把脑袋给撞进身子里去。

f35飞行现状(弹射座椅也未必能救飞行员的命)(3)

弹射座椅本身也充满了危险。通常而言,喷气式飞机高速穿行,一般可能达到音速(每小时1200公里左右)甚至更快。而等到飞行员被弹射出去,打开降落伞之后,如此高速下空气阻力瞬间剧增,将对飞行员产生猛烈的拉拽,其加速度达到重力的数十倍。一般认为,只有19-20倍重力以内加速度才是安全的,超出这个数值将对人体构成严重的威胁。更可怕的是,如果在弹射过程中座椅正面与降落伞展开的方向不是恰好匹配,而是形成斜角,则在斜拉力和惯性的合力下,座椅可能发生疯狂的旋转。而座椅上的飞行员,甚至可能因为这种剧烈的旋转,把沉重的头部甩到一边,造成颈椎断裂而死。

f35飞行现状(弹射座椅也未必能救飞行员的命)(4)

旧式弹射座椅是由飞行员手力拉动弹射手柄或拉环;座椅束缚装置将飞行员身体及腿部束紧,避免弹射时身体及腿部与座舱内设备的碰撞;抛舱盖装置工作,释放座舱锁,依靠空气将座舱盖带走,同时拉开之相连的牵引伞保险;安装在座椅后部的导向装置工作,弹射弹被击发,产生气体压力将飞行员连同座椅一起推向舱外;在座椅上升过程中,抗荷服、氧气面罩及耳机等飞行员穿着或佩戴的装置会自动与座舱分离;座椅离开座舱后受重力影响开始下坠,牵引伞随即张开并牵引出主降落伞;人与座椅的分离过程,

f35飞行现状(弹射座椅也未必能救飞行员的命)(5)

由于旧式弹射座椅没有火箭弹射座椅的火箭动力,因此无法在超低空条件下使用,所以此F35BC的飞行员弹射,如果是老式的弹射装置,那不可能做到零高度发射。但是火箭弹射座椅却可以做到。火箭弹射座椅的飞行员的配置与旧式弹射座椅一致,但它在座椅下安装了火箭发动机,当座椅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安装在座椅底部的一个或多个火箭包工作,加速座椅离开座舱的过程,在低高度或零高度时,由火箭提供的动力可将飞行员带到安全开伞的高度,提高飞行员的生存几率;座椅离开座舱时,会射出一具连接在主降落伞上的小降落伞,用于稳定座椅飞行和辅助打开主降落伞,也被称为稳定伞或牵引伞;当火箭停止工作后,座椅受重力影响开始下坠,依靠与飞行员降落伞相连上的牵引伞拉开主降落伞(或自动开伞器工作射出主降落伞);人与座椅的分离,可由飞行员自己拉开锁扣释放座椅束缚装置进行分离,但在因高度过低时会由自动分离装置完成(因弹射过程飞行员身体所承受的负荷极大,可能出现大脑缺血性晕眩,甚至昏迷,而无法自行完成分离过程),自动分离装置设置的高度一般为300米。

f35飞行现状(弹射座椅也未必能救飞行员的命)(6)

F-35采用的是马丁贝克公司的MK-16E型弹射座椅。其重量78公斤,是在F16的MK-16A型改进而来,但重量减少11公斤,本来减重对战斗机来讲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根据2015年作出的测试,美方认为,体重少于166磅(约75公斤)的飞行员,被弹射时就存在一定风险。而当飞行员体重少于136磅(约62公斤)时,也就是飞行员 座椅的总重量少于140公斤时,这个危险很大,以至于不可接受。因此,2015年美军便通过了规定,暂时禁止体重62公斤以上的飞行员驾驶F-35。这种体重限制对欧美国家没什么影响,但对东亚国家,特别是日韩影响就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