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开心麻花团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然而若是五年前,这个高产团队的名称还不为很多人所知。

从2012年开心麻花的沈腾艾伦等人走上央视舞台开始,一直在小众的话剧市场活跃的开心麻花团队才正式走进更广大的受众市场,为更多人所喜爱。也是在2012年的春晚,开心麻花一鸣惊人,一举夺得“最好看小品”的荣誉。

然而开心麻花的成功并非偶然,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其实早在2003年,开心麻花就已经成立了。

说起来,开心麻花的创立也是阴差阳错。在那时,曾创作话剧《翠花,上酸菜》的田有良导演找到遇凯、张晨,想把遇凯出版的小说《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改编成电视剧,本应顺利开始开启拍摄的电视剧,却不料遭遇了当年肆虐的“非典”,没有办法,电视剧的拍摄计划只得搁置,三人却灵光一闪,将目光投向了话剧市场。那时候的中国电影市场,百花齐放,各种类型的作品都已有尝试者。反观话剧市场,却只有清一色的严肃作品。三人一拍即合:“要做,就做喜剧。”这才有了开心麻花幽默话剧的雏形。

三人的第一次尝试作品是话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当时还没有自己演员的情况下,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特地请来了何炅、谢娜作为主演,《想吃麻花现给你拧》演出结束后,虽然票房惨淡,但观众反响却非常好。这部话剧不仅情节出彩,台词幽默,并且盘点了全年时事,于笑声中批判了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最终圆满温暖的结局,传达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种风格在后来的开心麻花作品中一直延续了下去。这样的话剧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年轻人为主的观众群体觉得新奇好玩,初次尝试可以说小有所成。接下来更是邀请林依轮、柳岩等明星出演话剧《麻花2·情流感》等作品,为开心麻花这个年轻的团队造势,吸引观众。

虽然票房并不尽如人意,但张晨和遇凯看见了其中的机遇,决定把话剧长期做下去,成为这个公司的主业。彼时还没有“开心麻花”这个叫法。甚至在在第四部麻花剧《逗地主》出品之前,大家还在就品牌名称讨论不休,公司里的很多人认为“麻花”二字太不严肃。遇凯力排众议,选择了“麻花”作为品牌名称。但是去工商局注册时才知道,不能用一类食品作为品牌名称,于是便在前面加了“开心”二字,“开心麻花”就这样诞生了。

经过几年的沉淀,2011年,开心麻花在北京的话剧市场已经风生水起了。他们的话剧多是搞笑的喜剧形式,所以开心麻花拥有了一票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以年轻人为主的粉丝,每年年底大戏在这些粉丝的眼中,是必须来看的,年底看开心麻花的戏也成为了一种惯常。

汪涵林依轮庆祝我们多余的人(林依轮也曾参演)(1)

2012年,敢于创新的春晚导演哈文开始了与开心麻花的首次合作。哈文当时对“麻花”说,“即使你们是生面孔,对于你们的幽默感,哪怕一部分人先接受不了你们,但只要有人喜欢你们,那你们就可以登上春晚的这个平台。”事实也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开心麻花成了春晚的新宠,崭露头角。

如今开心麻花旗下拥有专职创作团队及上百个签约艺人,其中包括沈腾、马丽、艾伦、王宁、常远、杜晓宇、宋阳等国内当红喜剧演员,已经是是国内最有影响力及创造力的喜剧团队之一。出品的两部电影《夏洛特烦恼》、《驴得水》也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开心麻花的作品质量之高令人钦佩,也希望这次电影《羞羞的铁拳》不会让观众失望,票房大卖。

汪涵林依轮庆祝我们多余的人(林依轮也曾参演)(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