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昭君村》写道: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做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复纵横安可知。

我们晓得,古人喜欢在诗里用典故,将这些典故都扒出来,才能理解诗的意思。

典故分明暗,比如,王昭君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但若单把“门楣”二字提出来,是不是显得有点费解呢?

幸得古人注解,将出处都找了出来,我们读时,不必太过费力。

门楣一句,用的乃是杨玉环的故事:

《乐史 太真外传》,杨贵妃宠幸时,童谣有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去作门楣。

说的就是小杨以一己之力,撑起整个杨家,兄弟成了大官,姐妹尽被封为国夫人,使她家堂上生辉,十八辈祖宗都脸上有光。

杨玉环于不经意间做成了男人都难做到的事,王昭君呢?却在大漠白草流沙中,担忧自己容颜老去,离国又远,如何得了……

汉朝王昭君嫁到何处(汉朝湖北人为何不敢娶大美女王昭君)(1)

(剧照)

这个典故很好正解,这首诗真正让我死了好多脑细胞的,其实是第二句。

为何当地人也就是如今湖北一带的人,不敢娶大美女王嫱做老婆呢?

按理说,她家的门槛都应该踏破了才对啊。

诗中一个楚人,一个汉妃,难道还跟楚汉相争有关?

一想不对啊,她是楚人,嫁楚人,跟刘邦项羽没啥关系呢。

既然想不通,就干脆先去洗个澡。热水自上冲下,撞击着我巴木的脑袋,突然灵机一动,有了!

看来,苏轼的意思应该是,正是因为她长得超级漂亮,所以当地没人敢去提亲,因为他们晓得,朝廷每年都会搜罗美女,像王嫱这样的,明显是入宫的命,哪里该嫁给我们普通人呢?

如此一想,就解释得通了。

便如,你身边有个美女,你很喜欢,但你既不帅气,又不多金,用现在的话来讲,你是哪里来的底气,竟敢去撩她呢?

推而广之,赢家通吃,世上最美好的那些事物,都被权富圈定了,小民根本不敢置喙。谁人惹想染指,边上那些人,还会自觉群起而攻之,大骂,就你也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