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第四天,

眼看着也没剩几天好安逸了。

阳光温度都甚好,

就不要呆在家了。

小编邀请你去余杭的美丽乡村走一走。

余杭最美的镇是哪里(余杭这些地方颜值也太高了)(1)

每当夜幕降临,塘栖丁山湖就亮起来了,粼粼波纹荡起一片又一片流光溢彩的夜景,显得那样楚楚动人。湖上的塘超小径宛如一条曲曲折折的缎带,镶嵌在湖光山色中,前来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湖边农家乐吃饭的食客欢声笑语不断,共享这难得的惬意时光。

这,就是江南古镇的新模样——搭乘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塘栖水乡湿地上建起塘超小径,沿线村庄“串珠成链”,塘栖镇“名山、名湖、名镇”的旅游中轴线得以化虚为实,带动民宿、农家乐等产业蓬勃发展,梦里水乡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时光回溯到2015年以前,塘栖一南一北犹如两个世界:北面的运河·塘栖古镇景区,人流熙熙攘攘,热闹不已;南面的超山风景区一带,村民只是守着丁山湖,渔舟唱晚,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有些村里人去镇上,还会摇着船;而住在镇上的塘栖人,去村里总得坐着车,东拐西绕才能到。

同在一镇,却相隔甚远的距离感,成了塘栖镇全面发展的一道无形壁垒。如何“破壁”?就从镇内四通八达、资源丰富的河湖入手。自古以来,塘栖镇就有“出门就遇河,抬脚得用船”的说法,其历史底蕴、水乡文化也由此而来,做活水文章无疑是提振古镇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2015年初,塘超小径绿色慢行系统建设项目动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于2015年底竣工,二期于2016年底完工。建成后的塘超小径,起于古镇花园桥,沿石目港,途经塘栖村、超丁村、丁河村、丁山河村,向南沿深结港,跨沿山港上超山,过青莲寺至海云洞,小径全长约20公里,其中栈道2.8公里,山林步道2.5公里,将塘栖古镇、丁山湖、超山风景区有机串联,形成一条原生态的滨水步道和山林步道,极大地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

去年底,塘超小径在石目港至丁山湖一带增设灯带,并于今年3月正式竣工。五光十色的夜景灯光秀自亮相起,立即成为塘栖古镇又一新亮点。一条小径走出人气,一盏灯光照亮前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开花结果,丁山湖上的美丽经济也越来越亮。

余杭最美的镇是哪里(余杭这些地方颜值也太高了)(2)

塘超小径夜景

余杭最美的镇是哪里(余杭这些地方颜值也太高了)(3)

塘超小径游线

赏民俗

塘栖村:体验米塑乐趣

塘栖村是塘超小径的起点,背靠塘栖古镇,是塘栖镇的东门。“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走进塘栖村,诗人描绘的江南景致瞬间立体起来:水乡民居立两旁,绿植花卉成院门,两池碧水嵌中央,一派慢生活的气息。

走进村里的文化礼堂,一个土灶头首先引入眼帘,还有扑鼻而来的香气。“尝一个刚做好的粢毛肉圆,保证你喜欢。”村民钟东梁介绍,在塘栖村,一直有做粢毛肉圆、立夏狗、粽子等传统民俗,百年老店“法根糕点”总部也在该村。2018年文化礼堂启用后,也成为村里的米塑体验馆,用于展示塘栖村的民俗文化。

余杭最美的镇是哪里(余杭这些地方颜值也太高了)(4)

塘栖村民居

去年,区农业农村局到塘栖村实地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向村里建议:丁山湖一带的餐馆都有一道米塑的招牌菜,十分受欢迎,最正宗的粢毛肉圆何不以此为平台,走出去,变成村里的“金招牌”。

余杭最美的镇是哪里(余杭这些地方颜值也太高了)(5)

塘栖米塑——粢毛肉圆

随后,区农业农村局通过三农微信等多种宣传媒介,大力推广吆喝乡村特色小吃,塘栖村的党员干部也化身“推销员”,带着粢毛肉圆上门,向丁山湖一带的农家乐、餐馆做推荐。而今,米塑体验馆平均每天要做 300 个粢毛肉圆,供应给各大餐馆。“接下来是旺季,平均每天 1000~1500 个,”钟东梁说,每个肉圆个大食材好,只卖2元/个,并不赚钱。“村里说了,先打口碑,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下一步,该村将充分挖掘乡村生态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赛事出游”“家庭出游”“研学出游”“养生出游”四大“文化出游”品牌,在村里开拓一个可以体验劳作与文化、教育与生活、运动与休闲的第二活动空间,真正做靓做响水乡品牌。

品民风

丁河村:“鱼鹰精神”下的乡风民俗

作为今年塘栖开运节的第一个活动,上周新船礼在丁河村文化礼堂举行。村里刚成年的少年,从这里出发,坐着新船入水后,前往娘舅家“做头趟”,完成自己特殊的成人礼。

余杭最美的镇是哪里(余杭这些地方颜值也太高了)(6)

丁河村新船礼

“乡村治理的灵魂,要软硬结合,软治理就是文化的传承,文明的传播。”丁河村村党委书记朱祖华说,举办新船礼,是丁河村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坐落在丁山湖畔,丁河村曾是“手摇桨橹,网捕鱼虾,靠水为生,看天吃饭”的小渔村,给成年的孩子打艘新渔船是老底子时的传统。

而今,渔村变身“美丽花园”:民宅粉墙黛瓦,池塘莲藕依依,塘超小径绕村蜿蜒,勾勒出一幅恬静秀美、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画。曾经家家户户都用的渔船没有了,会划船、捕鱼的村民更是屈指可数。但是“鱼鹰精神”被保留下来,成为乡村治理的精神内核。

老底子时期,渔民把饲养的鸬鹚称作鱼鹰。捕鱼时,鱼鹰会深深扎入水里,快速灵敏地抓住大鱼,然后回到船上把捕到的鱼吐出来。以此为启发,丁河村成立“鱼鹰大队”,由党员干部带队,深入到村民中,帮助大家解决大大小小各种问题。

同时,丁河村还在村委一楼的办公大厅开辟了一个农耕文化陈列馆,里面陈列展出的农具、老物件都是从村民家中收集来的,每一件都镌刻记录着丁河村的历史。“丁河村是渔米之地,我们捕鱼、农耕、养蚕、织布……很多东西已经不是现在谋生的手段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但祖辈的东西我们要保护起来,要留给子孙后代。”朱祖华说,这是开办农耕文化陈列馆的意义。

游美景

丁山河村:丁山湖畔享美食

“今年国庆订桌的客人很多,估计每天要接待二三十桌。”去年,丁山河村村民沈虎林用自己宅基地开了一家农家乐,室内加露台共摆了 20 多张桌子,几乎天天满客,生意十分红火。问起经营之道,他说“环境好、位置好、菜好,不愁没生意。”

依靠丁山湖和塘超小径的辐射带动,丁山河村树立“以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包括停车场、旅游公厕、村内绿道等各项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风情游。

今年3月,该村“杭派民居”项目回迁分房,村民钱建忠分到一套占地125平方米的“排屋”,新家的“颜值”着实让他直呼“房子太漂亮了,配套也很好,真是太棒了。”

作为杭州市“杭派民居”示范村创建项目之一,丁山河村的安置点白墙黑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尽显江南水乡韵味。“独栋”“两户一联”“三户一联”等不同户型交相呼应、错落有致。

余杭最美的镇是哪里(余杭这些地方颜值也太高了)(7)

对村里人来说,安置点不仅颜值高,发展潜力也不容小觑。丁山河村村委会主任沈海忠介绍,80套新屋,除去安置村民的房屋外,剩余的14套新屋,“村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一开发成民宿,并由专业团队打造运营,以此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享受到美丽建设带来的红利。”

距离“杭派民居”不远处,是村内的海峡两岸美丽乡村产业园。在区农业农村局和镇政府的支持下,该村将旧丝厂改建成可容纳25家企业入住的海峡两岸美丽乡村产业园。其中一期已经开园,有多家企业入驻,丁山河村党委书记沈如标说,预计该产业园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