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从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的鲍吉,一直任教于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现任学校团委书记和高一火箭班班主任。从教以来,他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先后带了20多个毕业班,其中不少学子被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一流学府录取。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张新阳(应县第一中学校鲍吉)(1)

严中有爱 做有温度的教育  2021年11月的一个周末返校日,鲍吉像平时一样早早来到教室,检查学生的返校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当他走到张某身旁时,张某眼含泪花地告诉鲍吉,她的牛津高阶英汉词典丢了。鲍吉提醒道:“你是不是落在家里或者借给同学忘记了?”张某肯定地说:“我周六上午离校时,词典还在桌上,我确定没有借给任何人也没有拿回家。”鲍吉赶忙询问班里的其他同学,遗憾的是班里无人应答。   于是,鲍吉就把张某叫到教室外询问:“你认为是谁拿的?”张某不假思索地说很可能是马某。鲍吉又问为什么怀疑是马某时,张某说:“平时马某就喜欢贪小便宜,比如当她的中性笔没水时就向别人借,但是归还时却偷偷把别人的笔芯与自己的空笔芯调换。”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鲍吉,觉得直接问马某显然不妥。思索片刻后,他打算走一步险棋。于是,他给马某父亲打电话,谎称马某将牛津高阶英汉词典落在家里,想让家长送到学校。不一会儿,马某父亲便把词典送到校门口。   鲍吉早早就在校门口迎接马某父亲,拿到词典时,他看看扉页上写着张某的名字。随后,鲍吉把张某叫到教室外面,把词典给了她,并嘱咐道:“此事不要张扬,否则会毁了马某,老师会找她谈心的。”   过了一段时间后,鲍吉把马某叫到了办公室,并没有直接说拿书之事,而是询问她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告诉马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的马某积极进取,成绩也比之前好了。在鲍吉看来,“教育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不足,主动和被动学习效果却截然不同。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做有温度的教育。积极钻研 做学习型教师  平日里,鲍吉十分喜欢学习,虽然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和班主任,但他总会挤出时间学习。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以便和同事、同学们准确把握高考动向,他编写了校本教材——《2009-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由于长年担任火箭班的教学工作,在与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的思维碰撞中,他的教学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他曾四次赴河北衡水中学参观学习,河北衡水中学的天下第一操、衡水二中的成人礼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应县一中教研室每年组织的迎新年教师教学风采大赛中,他都主动报名参与,并从大赛中总结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从事学校团委工作以来,鲍吉积极带领全校师生学习党、团最新精神、政策,并在团应县县委的指导下,积极推荐好学上进、品德优良、助人为乐的学生优先加入团组织。2021年10月,他带领学校青年教师赴右玉县学习右玉精神,感受“奋斗者最青春,奋斗是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去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他认真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在线上与团员青年代表讨论学习。鲍吉认为,作为学校团委书记,要带领学校团员青年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团青工作和思政教学当中。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鲍吉始终抱定一个信念,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失学、因情绪消极而落伍、因学习障碍而掉队。在他看来,只有辛勤地付出,才能收获到沉甸甸的果实。他只是平凡的教师,但却在平凡中追求挚爱的教育事业。(本报记者 贺美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