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天官赐福》,不得不提“为你明灯三千,为你花开满城;你是我心中唯一的神明,而我是你最忠实的信徒”等,仿佛谢怜最终的福得益于花城一人。毫无疑问,花城是谢怜修得的最大的福,可是花城不是谢怜唯一的福,他有“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修来的其他福。

从武神、瘟神到破烂神,从仙乐太子、亡国谢怜、芳心国师到破烂道人,他风光无限过也跌落尘埃过,坎坷八百多年顾此失彼终是“心在桃源”。这份坚韧与信仰,才成就了他更多的福,才值得花城、半月国师、郎千秋、风师、经历桐庐山后的慕情与风信等珍重。

天官赐福中谢怜什么时候认出花城是 天官赐福中谢怜(1)

花城:看到的,是对卑微生命珍视的谢怜,是即使有机会复仇得一人善意就放弃的谢怜,是那个“身在无间,心在桃源”的谢怜。这样的谢怜才配他八百多年苦求。

仙乐太子未尝不知道悦神大典的重要性,面对跌落的花城,他毫不犹豫打乱了游行节奏选择救人。那个时候的花城,一个卑微的平民一个脏兮兮的小孩,在别人眼里生命微不足道。但是在谢怜眼里,他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不能漠视,才有了悦神大典惊鸿一瞥,百世沦陷。

都说仙乐太子天资好,梦中即可飞升,何尝不是这位金枝玉叶的贵人为人时就修得了神性,足够成神。人与神,只在一念之间。如果仅仅因为天资成神而无神性,怕也不长久吧,比如为弟换命最终殒命的水师。

仙乐亡国后的谢怜,可以说是身在无间了。父母惨死、江山易主、亲信远遁、信徒无存,一念邪恶起,召回仙乐亡灵打算对永安人发动人面痣。他是真的打算复仇吗?不是。用白无相的话说,他并不确定是否复仇,所以才留了三天时间犹豫。他挣扎的一切花城都看在眼里,渊中人得一雨中笠,因一人善意放弃向千万人复仇,这样有底线的谢怜,才值得花城倾心。

谢怜亡国后的艰难修行,对花城影响极大。作为谢怜最忠诚的信徒,为了靠近那个“身在无间,心在桃源”的谢怜,花城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初入桐庐山的花城极其虚弱,如果杀了误入的一群人就可以练成神兵,他以谢怜为榜样不忍杀害无辜,最终挖了自己的一只眼睛练成弯刀厄命,飞升成神。

花城对没有谢怜的仙京毫无兴趣,又跳下仙京成为鬼。飞升说明花城已经具有了神性神格,是谢怜的所作所为影响了他。纵观全书花城行事,都不算无底线,可以说是谢怜成就了他。他和谢怜的圆满,是花城苦修的,其实也是谢怜修来的福。朝着谢怜心中的期望走,成为了最好的彼此。

天官赐福中谢怜什么时候认出花城是 天官赐福中谢怜(2)

半月国师:看到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谢怜,是虽然愚蠢却很勇敢的谢怜,这样的谢怜才成为半月国师珍视的花将军。

半月国师出生混血,常被人欺负,年轻时候的她被谢怜那句“拯救苍生”激励,行事风格受谢怜影响很大。比如,开半月国城门不是为叛国,是输局已定情况下半月国人的疯狂复仇计划不能再伤害更多平民,哪怕这些平民是敌国的。为了平息半月士兵亡灵的愤怒,她宁愿重复被吊死的情形,以一己之力化解亡灵怨气,活脱脱又一个谢怜。

半月古国是谢怜作为破烂道人其中的一段经历,乍看挺搞笑,其实挺可敬。一个中原校尉为了不让中原、半月古国士兵厮杀,左挡右拦导致被踩死。想做得好点,结果却变更糟糕。虽然勇敢,却很愚蠢;虽然愚蠢,却很勇敢。这世上总要有谢怜这样的人,哪怕结局不一定好也要做自己认为对的。总要有半月这样谢怜的追随者,要不然全是复仇与计较,永不安宁。

用花城的话说,敢言苍生,本身就值得敬佩。所以半月理解这样的谢怜,认可这样的谢怜,认可他是顶天立地的将军。其实谢怜并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只剩下花城一个信徒,半月也是他的信徒。当仙乐那些狂热、轻浮的信徒散尽,半月国师这样的信徒也是谢怜的福气,是谢怜自己修来的。

天官赐福中谢怜什么时候认出花城是 天官赐福中谢怜(3)

郎千秋:当谢怜屠杀永安皇室的真相揭开后,他可能会理解那样的谢怜。

从鬼市营救地师(黑水),郎千秋出手制止拿女儿婚姻寿命同行性命作赌注的赌徒来看,谢怜作为芳心国师时候的言行教导对郎千秋作用很大——嫉恶如仇、也无知无畏。为了正义,别人不往我往就行了。郎千秋对这样的谢怜敬重有加,才会看到谢怜杀永安皇时那么震惊。亦师亦父的人,皎皎君子一样的人成了自己最大噩梦,可能信仰崩塌的痛苦超过了亲人被勠的痛苦。

当最后谜底揭开,屠杀永安皇室的是被永安皇族轻信的安乐王——仙乐皇族最后的血脉,也是郎千秋错信的朋友安乐王。谢怜为了仙乐遗民不被清算,只能下手杀了永安皇以绝后患,把损失降到最低,把冤屈都揽到自己身上。第三次飞升后不愿意揭开真相,也是事情反正都盖棺定论了就不要重提,免得坏了安乐王在郎千秋心中的地位,

换做郎千秋处在谢怜的位置上,他不会找到比谢怜更好的办法。为了不起更大纷争动乱,谢怜也狠心斩断了仙乐皇族最后的血脉,被郎千秋桃木剑穿心钉死。死三人,换来更多人的无虞,谁还能找到比这更好的办法?

在鬼市营救地师时,为了救下郎千秋谢怜挥剑阻挡弯刀厄命手臂重伤,和第一次见郎千秋时的救命之恩是一样的,只是为了救,不掺杂私欲。

谜底揭开后,郎千秋看到的是全面的芳心国师(谢怜):心怀道德结局矛盾无可奈何着仍一往无前。痛苦一个人扛,冤屈一个人扛,只愿更多人无恙。这种修行,何止身在无间,差不多心也在无间了。郎千秋没有明说,但他最后理解了这样的谢怜,迟到的理解是谢怜的修来的福。

天官赐福中谢怜什么时候认出花城是 天官赐福中谢怜(4)

风师:看到的,是那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谢怜,是可以成为第二好友的谢怜。

风师为神打交道的神神鬼鬼何其多,却引相识时间不长的谢怜为第二好友,仅次于地师(黑水),可见谢怜之品性魅力。

谢怜的经历在别的神那儿是笑谈,在这位心思纯良的风师眼里,可能格外励志。谢怜自发去诸神不敢参与怕得罪裴将军的半月古国调查真相,践行一个神维护凡人的使命,这也是风师看重的。神就该这样无私和公正啊!要不然为什么要有神!

二人友情升华是在黑水复仇那段,一开始谢怜单纯地以为只是白话真仙的问题,穷尽所能帮风师摆脱白话真仙。后发现是另一个绝黑水的复仇故事,连花城都有一些忌惮的情况下,他不抛弃朋友。移魂大法几次,只为救朋友于危难。最后黑水太强,水师殒命风师下落不明,谢怜也没放弃过寻找风师。

这样为朋友尽心尽力的谢怜,在桐庐山破后维护平民的一役中,毫无疑问能得到已经成为乞丐的风师全力以赴帮助,投以木瓜报以琼瑶,朋友情从来不是单方面修来的。

天官赐福中谢怜什么时候认出花城是 天官赐福中谢怜(5)

慕情风信:经历桐庐山后的慕情风信,看到是初心不变的太子殿下;曾经神采飞扬,而今温和厚重,始终还是那个太子殿下。

前期的慕情可以说是一个叛徒,仙乐亡国后抛下谢怜独自修行,这和他小人之心自视甚高对谢怜的赏识提拔并不感念有关。风信与亡国谢怜同甘共苦一段,也并没有坚持下去,用慕情的话说叫五十步笑百步。

慕情风信见到第三次飞升后的谢怜,端着姿态只敢化出分身去帮他,曾经的主人谢怜反而没有他们心中的种种介意。众神官等着看三人互殴的戏码,没有得逞,那是他们不了解谢怜为人为神的品性。他不愿意负人,人负他很快就忘记,和不记得欺负她只记得帮助过她的半月国师何其相似。

仙乐太子时的谢怜对二人纯粹是爱才,并不是居高临下地施舍善意;亡国后的谢怜也没有憎恨二人各奔东西;成为破烂神后并不曾指责二人分毫,这样为他们着想的谢怜,何愁修不来他人敬重。

八百多年的修行也曾风霜加身,也曾犹豫彷徨,也曾风光无限,也曾低落尘埃,终是初心未改,太子还是那个太子。尤其是桐庐山舍命救慕情这段,彻底打破了二人心中壁垒。如若谢怜对慕情风信二人怨愤、讥讽、记仇,又能得到已经成为玄真将军和南阳将军的二人信服。谢怜身为仙乐太子时,二人为形势所迫不得不追随;当谢怜成为破烂神,二人的信服尤足珍贵。

天官赐福中谢怜什么时候认出花城是 天官赐福中谢怜(6)

所以,不管花城也好、半月也好、郎千秋也好、风师也好、慕情风信也好,因为有这样瑕不掩瑜的谢怜,他们都在或多或少变美好,他们都成了谢怜的福!

气运散尽又如何?以谢怜“身在无间,心在桃源”的种种修行,得福是必然。花城是最大的福,其他人也是谢怜的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