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生命的体验,每个人体验的方式不同,活法也不同,而每个中国人的活法,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易经》的影响。

孔子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品读《易经》,你会明白,人生最好的活法便是:敛于心,讷于言,敏于行。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人生最高级的活法)(1)

周鹏鹏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人生最高级的活法)(2)

敛于心,知止不殆

《易经》说:“亢龙有悔,盈不可久。”

欲望的牢笼往往会困扰人心,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及时清除内心的欲望,时刻保持一片清净。

在清朝时期,我们的邻居朝鲜国也出现了一个和胡雪岩一样的“红顶商人”,此人叫林尚沃。

林尚沃原本以入仕为志愿,但由于科举考试的黑暗让他梦想破碎,于是弃文从商。

他笃信佛教,曾得到石崇禅师指点,并获赠三个锦囊,其中前两个锦囊传授的是经商致富之道。

天资聪颖加上商业眼光不凡,林尚沃在锦囊的指引下很快便凭借人参、貂皮的贸易,垄断整个朝鲜八道以及对中国的相关贸易,成了当时朝鲜的第一商团。

1811年,朝鲜发生叛乱,林尚沃出资协助政府平乱,继而获得朝廷封赏,破例赐予他三品的官阶。

此时的林尚沃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走上了人生巅峰,于是他打开了第三个锦囊,原来其中是“戒盈杯”。

“戒盈杯”在中国唐代就已兴起,相传酒倒七分则不遗不漏,酒倒满分则流失殆尽,恰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完美呈现。

看着眼前的戒盈杯,林尚沃领会了石崇的告诫:时刻勤谨,适度而为,不可贪婪。

此后,他拆掉豪华的房屋去资助穷人,将自己的财富都捐献给国家,最终在田园生活中安度晚年。

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有欲望,无可厚非,但如果任凭欲望操纵,不仅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还有可能一无所有。

花开则谢,月满则亏,皆为自然之道。

懂得适可而止,给生活留白,才能遇见更好的人生。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人生最高级的活法)(3)

讷于言,言多必失

《易经》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人生很奇妙,往往你说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少。

贺若弼本是隋朝开国功臣,但因胡乱说话落了个凄惨下场。

贺若弼的父亲贺敦是北周大将,但他因为对朝廷赏赐不公而心怀不满、口出怨言,结果被权臣宇文护逼令自杀。

贺敦临死前曾对儿子说:“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他甚至还用锥子将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以此诫其慎言。

后来贺若弼征战有功,被加封上柱国,拜大将军。

位尊权重让贺若弼一时间忘记了父亲的教诲,他变得生活奢侈,蛮横自大,恣意妄为,出言不逊,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隋文帝感念他曾立大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贺若弼不仅丝毫不知收敛,反而继续口无遮拦,最终惹怒皇帝,将他下狱赐死。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人生最高级的活法)(4)

弘一法师说:“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从古至今,慎言是通用的智慧,是默契的准则。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尽量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人生最高级的活法)(5)

敏于行,从不拖延

《易经》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遇事不拖延,是一种高级的修养,立说立行,才能成就想要的人生。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这一片段,每每读来都令人为之动容。

700多年前,这位浙江金华勤学苦读的贫寒少年,激励了无数后世学子。

少年时期的宋濂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书,只好找有藏书的人家借来看,为了便于日后细细琢磨,他便一字一句地抄录。

江南的冬日寒气逼人,砚台结冰,手指也冻僵了,可他却从不懈怠。抄完书后,他马上跑着去还书,从不耽误期限。

因为宋濂还书十分准时、从不拖延,人们也愿意把书借给他,借此,他才得以博览群书,成了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

张衡有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一个人之所以变得平庸,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人生海海,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付诸行动而已。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莫过于(人生最高级的活法)(6)

总有人问:人间百态,最高级的活法是什么?

其实,答案就像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并没有固定的样式。

但不管是哪一种,要想活得精彩,都离不开这九个字:敛于心,讷于言,敏于行。

人生的精彩源于你对自己品行的自律,敛心知止,讷言戒躁,敏行不辍。

作者不雨亦潇潇,说书的侠客,仗剑的书生。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