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学院 左婧

原载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3下

一、微课制作的背景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而“激励理论”则是《管理学原理》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但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这些理论文字性较强,学习者不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微课视频的制作,融合文本、图像、声音,并结合一些有趣的故事,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众多激励理论中,最终选取了“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微课制作。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此微课:

(本微课获得“第十六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微课一等奖)

二、微课设计思路

本微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使学习者了解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2)掌握需要层次理论中各层次需要的含义;3)了解需要层次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

明确教学目标后,笔者重点围绕目标进行了微课设计。为了让枯燥的理论能够与学习者产生“链接”,笔者引入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的小故事——“猎人和狗”,并在故事的穿插下,将微课设计为五个教学环节:故事导入、概念简介、内容解析、理论应用、总结及拓展思考。

环节一:故事导入

讲述了一个小故事:猎人让猎狗去捕捉猎物,猎狗一直追赶兔子,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猎人为了让猎狗捕捉更多的猎物,便制定规则:凡是捉不到猎物的就没有饭吃。通过该故事引出激励理论。

本环节的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学习者注意力,让学习者感觉到这个理论有意思、有意义,从而激活学习者大脑,引发学习。

环节二:概念简介

对需要层次理论概念进行简要介绍:这个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及规律。该理论认为人类有许多复杂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本环节简要介绍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该环节仅仅是让学习者先有一个初步印象,听到内容如此复杂的理论,学习者心里会打鼓:“太复杂了吧?”,然后微课中提到“接下来,我们继续通过猎狗的故事来学习该理论”,让学习者放松心态,只需紧跟故事情节就好了。

环节三:内容解析

继续讲解猎狗的故事,结合故事详细介绍了各层次需要的具体含义,通过运用该理论来分析猎狗们每个时段的需要,加深学习者的理解。

该环节是微课的重点部分,将理论的知识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形象的把各层次理论的语义转换成为学习者能够方便理解和接受的故事情境。在故事中,赋予知识以生活的意义。

环节四:理论应用

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习者对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思考。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会通过提问等师生对话的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互动。研究表明,提问可以了解学习者学习进度、可以鼓励学习者思考[1],而思考的过程,是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吸收后再提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

但是微课由于缺乏师生对话的功能,故在了解学习者是否理解知识上有一定的缺陷。为此,笔者在微课设计中加入了提问环节,旨在通过提问引发学习者的思考,倘若学习者无法回答问题,学习者可以重新观看微课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学习,对学习者进行持续的帮助也是微课的一大优势,也算是弥补了缺乏师生对话无法实时了解学习者学习进度的缺陷。

环节五:总结及拓展思考

总结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并引发学习者深入思考该理论所存在的缺陷。

本环节的课后思考是开放性的,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引发学习者思考,让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学习者课后自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三、微课制作方法

本微课主要采用PPT和喀秋莎两个软件辅助制作。主体内容全部在PPT中进行呈现,后期采用喀秋莎录屏配音完成。

(一)PPT制作部分

为了让学习者更直观的理解理论,本微课将理论的知识点设计成金字塔图表,并结合故事中猎狗的需要,逐层介绍理论的各层次内容。

多种形式的跳跃微课(需要层次理论作品赏析)(1)

整个制作中采用大量的图片和图示,配以少量的说明文字来呈现,画面简洁,重点突出,通过这种知识可视化的方式来传达内容,便于学习者理解[2]。

在文字素材方面,由于本微课是旨在通过一个故事作为主线来引出理论、讲解理论和分析理论的,因此要选取一个适合的故事非常的重要。笔者也是通过大量的搜集素材,最后选定了一个猎人和猎狗的故事,并经过一定的自主改编,才成为目前微课中呈现的故事。

在图片素材方面,本微课是一个连贯的故事,涉及到猎人、猎狗、绵羊、兔子等角色,故成系列的素材比较重要,但是网上能搜到的素材无法满足笔者制作微课需求,故笔者请一位电脑绘画高手帮忙绘制了系列角色图片。

多种形式的跳跃微课(需要层次理论作品赏析)(2)

此外,为了使故事更有真实情境,笔者通过百度图库等公开图片资源库中搜索了大量森林背景图。

在主体色调设计方面,除了有些故事情节处于森林场景,采用绿色为主色调外,大部分的PPT页面都是白色底色,配灰色文本,用红色作为强调色。考虑到故事情节结束后的知识点讲解和问答互动环节需要跟故事场景风格有所区分,后面的部分色调根据页面插图的色调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黄色、蓝色、绿色等色调,但是会确保每个页面色调不多于3种,达到视觉舒适。

在视频动画方面,由于整个微课视频是采用故事作为主线,类似于一个微动画片,为了能够有好的动画效果,笔者设置了大量的PPT动画,让平面的图片也“动”起来。

(二)喀秋莎制作部分

PPT制作完成后,同步制作每页讲稿,然后启用喀秋莎进行录屏录音。

在录音时,由于故事情境中需要多个角色,因此笔者还另外请了2位老师配合一起录制。多人分角色配音,进一步提升了故事的情境感。

微课录制初步完成后,笔者采用了喀秋莎软件进行进一步的编辑提升,比如:把录屏(录音)时有错误的地方裁剪掉;配合视频动画的需要,辅助做少量的变焦效果;配背景音乐;配字幕等。

通过以上PPT的设计和配音录制,所有的知识点讲解都是与画面同步呈现的,即视频演示 语言解说,激活了大脑中的语义系统和表象系统的双重编码过程,促进了学习者的感知和想象,帮助其学习[3]。

四、微课应用情况

微课制作后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应用,微课制作完成后,于2017年3月份开始投入课堂应用,经过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团队的推广,目前一共应用于8个教学班,覆盖人数约400人。主要应用方式是在课堂授课中使用,在授课讲到该理论时播放这个微课视频。

微课做得是否好,还得看学习者是否接受和认可。因此,笔者通过问卷法进行了调查,在327名学生中,认为“基本明白该理论的定义和用途”的占88.99%,认为“对课堂学习或课后学习很有帮助的”占91.74%。这些数据说明该微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者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

而且,有多位授课老师在教学中使用该微课后反馈:在课堂中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而在期末考试时,发现很多学生使用该理论的意识增强了,在多个地方都试图使用该理论去解释问题,说明学生对该理论印象比较深刻。正是由于取得了这样显著的效果,授课老师均表示:今后在教学中还会持续使用该微课。

参考文献:

[1]William Wilen,MargaretIshler,Janice Hutchison,RichardKindsvatter. Dynamics of Effective Teaching[M]. Longman,an imprint of 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2000:180-181.

[2]王珏.设计微课时,知识如何表达才高效——优质微课设计的“四化”模型及其心理学原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5:43-46.

[3]王珏.设计微课时,知识如何表达才高效——优质微课设计的“四化”模型及其心理学原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5:43-46.


故事化设计,让微课大放异彩 ——《需要层次理论》微课专家点评

K12教育网王珏

原载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3下

看了南宁学院左婧老师的《需要层次理论》微课,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微课,能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

那么,该微课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需要同时从“教学设计”“媒体设计”这两个根源上来解释。该微课采用了最为经典的微课设计手法:“视觉化 故事化”——用视觉化的方法讲故事。【延伸阅读:建议参考《Do you like fruit》专家点评》一文中的相应内容——本段不含在原文之中】

在教学设计方面,该微课采用了“故事化设计”的方法。据左婧老师反映:管理学理论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习起来没有劲头,背诵的东西较多,理解就更难言深刻了。

左老师自己在学习这个理论时,也是同样的感受。有一天左老师看到网络上流传的“猎人与狗”的故事,突然感觉到这与需要层次理论很像,于是就想到用这个故事来进行类比的方法,应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微课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学生、老师的一致认可。说明采用故事化教学设计是非常有效的。

为什么“故事化设计”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呢?原因在于:当学习者接触到完全陌生的概念、语境时,大脑是很难被“激活”的。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大脑呢?

认知心理学中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大脑要想将一个语义信息放入到长时记忆中,必须要同时激活大脑负责想像的“表象系统”,将一个抽象的语义信息和一个形象的情境信息同时进行编码才能实现。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想像不出知识所对应情境的话,学习者是无法开展有效学习的。

故事化的本质,就是“情境化”,就是将对学习者陌生的知识,放到学生所熟知的“故事情境”之中,以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发展过程等作为隐喻,可以作为情境信息,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双重编码”过程的开展。

在王珏老师所提出的“知识表达的四化模型”中(如下图),故事化设计的核心就是“语义情境化”。

多种形式的跳跃微课(需要层次理论作品赏析)(3)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网络上流传的“猎人与狗”的故事,是不可能完全符合“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知识点的需求的。因此,左婧老师还对故事进行了进一步的合理创编,以与知识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吻合。可以说,故事的创编能力,是老师进行故事化设计最为核心的能力。

当然,在“情境营造”方面,微课作为一种融视觉、听觉于一体的视频媒体,显然要比语言讲授要更容易营造出直观、丰富和可信的情境。在该微课中,作者通过精心的画面设计、声音设计,使得情境感受更加丰富和完美,更好地提供了情境感受,进一步提高了“语义情境化”的效果。

除此之外,有趣的故事、精致的画面、精心设置的悬念、多角色配音,都会使学习者大脑产生美妙和愉悦的感受,在情感作用的参与下,学习者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显著,理解更加深刻,记忆力也更强——这一点,在文中的最后部分授课老师的反馈中已经体现了出来。

以上情感参与到认知的过程,就是“四化模型”图中的“认知情感化”。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能够将知识表述得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是需要极高的教学技艺的,对于普通老师殊为难得。但是,通过本微课,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故事化设计” “视觉化表达”,普通老师也能够制作出具备高超教学技艺的微课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