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岸英在去朝鲜前,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姓刘,他是以翻译员的身份去参战的,所以战友们叫他刘秘书。

尽管他是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可是除了彭老总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在他的遗体被葬入桧仓烈士陵园前,都没有人知道他是毛岸英。

1954年,志愿军首长下达了命令要把“刘秘书”的坟挪到桧仓烈士陵园。等到志愿军来到现场时,发现一个妇女蹲在坟前,张开双臂保护着坟头,不让动土。她说:“这是我儿子,不允许你们动。”迫于事件的保密性,志愿军战士不敢擅自做主,也不敢轻易把这位妇女轰走,随后请示了领导。不久,一位志愿军首长赶到现场,对这个妇女说,你是什么人啊,居然说这是你儿子。首长知道,这是毛主席的孩子,怎么会是这个朝鲜妇女的孩子呢!妇女告诉首长,这位刘秘书曾跳入火海救了他们母子,这份恩情无法报答,所以把他认作了儿子,不管是谁都不能动他的坟。得知原因后,首长表示非常感动,最后不得已对妇女公开了刘秘书的真实身份,“刘秘书”就是新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听到这个消息,这个妇女摊在了地上突然嚎啕大哭。她无法相信,她的救命恩人居然就是毛主席的儿子!她突然站起来,朝着中国北京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1955年,毛岸英的战友曾来到朝鲜为毛岸英扫墓,到达墓园后,看到一位朝鲜妇女在毛岸英的坟前,隔着那一片风吹松林的声音,独自静静地诉说着什么,这位妇女还是她,那个被毛岸英从火海中救出来的朝鲜女子阿妈妮。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1)

图|毛岸英

为什么化名姓刘,刘思齐给出答案

1950年,党中央已经决定,出兵朝鲜。毛岸英瞒着刘思齐向彭德怀申请了参加志愿军的请求,彭德怀得到了毛主席的指示后,同意带毛岸英出国。期初,毛岸英的出国身份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在临走之际,紧急安排到了秘书处。

10月,志愿军已经整装待发,出兵的时间迫在眉睫。但是,彭德怀临时指挥所的军事、机要、通讯、秘书、翻译等人员都还没有完全到位。

10月16日,聂荣臻指示作战部部长李涛马上选调几名参谋人员充实到志愿军临时指挥所,同时选调一名俄文翻译,以便同苏方派来的军事顾问互通情报。李涛当天就从总参作战部选调一名处长、两名参谋,另由军委办公厅外文处调来一名俄文翻译。17日,李涛在询问俄文翻译的个人经历和家庭情况后认为,此人刚从外语学院毕业,尚未经过严格的政审和考验,而我国出兵援朝和苏联军事顾问之间的联络是绝对保密的,万一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向聂荣臻建议:此人不宜在彭总身边工作,是否考虑另选一名俄文翻译。聂荣臻考虑再三,也认为这个俄文翻译在志愿军指挥所工作不太合适。可是第二天彭德怀就要出发了,到哪里去找可靠合适的俄文翻译呢?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他忽然想起第一个向彭德怀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毛岸英。毛岸英会俄语和英语,从事过机密情报工作,又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时间紧迫,聂荣臻来不及向毛主席请示,便下令让李涛马上联系毛岸英,但是李涛不知道毛岸英现在在什么地方,经过多方打听无果,最后还是联系了中南海。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2)

图|毛主席和毛岸英

此时,毛主席正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看书,桌子上的电话急匆匆响了起来。是聂荣臻打来的。聂荣臻说:“主席,我有件事要和您请示一下,彭老总明天就要带人去沈阳了,但是他的俄文翻译现在都没有找到……”话还没有说完,毛主席就马上明白了,毛主席打断他的话说:“不用找了,让岸英去吧。”挂了电话,毛主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让毛岸英当彭老总的秘书,这是一件好事。

下午,毛岸英得到父亲的通知紧急回到中南海。毛主席告诉毛岸英:“你马上去一趟李部长那里,他对你的工作有安排。”毛主席把将要安排他当秘书的事情告诉了他,毛岸英高兴地同意了。到了居任堂,毛岸英见到了李涛,李涛问毛岸英,准备好了没有。毛岸英说:“没有什么牵挂了。”在两天前,毛岸英已经和妻子刘思齐告别过了,和丈母娘也告别过了,现在毛岸英迫不及待想参加战斗,为祖国效力。

李涛对毛岸英特别看好,毛岸英那天说:“革命战士打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毛岸英像是一支弦上的箭,在时刻准备着。李涛告诉毛岸英,秘书这个工作需要做很多保密工作,你要起个化名。最后他起了个刘姓,以至于在牺牲后,战友们都仅知道,一位刘秘书牺牲了。军旅作家杨大群曾跟随毛岸英一起远赴朝鲜,后来杨大群问过刘思齐,为什么毛岸英会取个“刘”姓呢,刘思齐坦言说,因为她的父亲姓刘。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3)

图|入朝作战的毛岸英(后排左二)

在朝鲜,“刘秘书”是公认的天才少年,杨大群常常看到毛岸英在司令部一个人嘀嘀咕咕地念着一些听不懂的语言,战友们就问他,你这是说什么呢!刘秘书笑着说:“我这是在翻译外文呢!”刘秘书非常和善,以至于很多战友都愿意靠近他,都愿意和他呆在一起。但是刘秘书身份特殊,和大家的工作种类不同,当大家都加入战斗时,毛岸英不能去,他还有更加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战友们一讨论起刘秘书,都说:“这个机要秘书太厉害了,水平太高了,会说外国话。”虽然他是俄语翻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毛岸英还会英语和法语,是一个大才子。而在杨大群眼里,刘秘书不仅有才,而且还有智慧,在朝鲜他上演过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1950年11月,朝鲜战争正在激烈进行,当时我方没有制空权,敌机对我交通运输线狂轰滥炸。而司令部附近也常常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不时就会投下来一颗炸弹。

一天早上,有人在司令部外面喊道:快去报告首长,有炸弹!毛岸英闻讯而来,迅速从屋子里跑出来,看到好多人都在一起议论着。“怎么了?”毛岸英了解详情。战士们告诉他在不远处发现了一颗定时炸弹,估计马上就要爆炸了。这时候,毛岸英脑子里马上就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去拆弹。如果炸弹不拆除,有很大的危险,万一这炸弹威力很大呢,万一下面还有连环炸弹呢?这时,好几个战士,想上前检查,却被毛岸英喊住。毛岸英喊道:任何人都不要靠前。杨大群回忆说,毛岸英不让别人靠前,他一个人靠近炸弹。当时蒙古族连长说,你是志司的人,不能干。刘秘书(毛岸英)却说:我也是志愿军。

就这样在大家的担心中,毛岸英走近了炸弹,这是一个三节定时炸弹,每一节都有炸药,所以需要每一节都慢慢拆除,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当时由于拆弹工具的限制,毛岸英也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是除了他,在场的人都没有更专业的了。毛岸英就用工具慢慢把炸弹拧开,一根线一根线地拨动着,他的额头上浸出大把大把的汗水,可谓是行走在生死的边缘。好在经过几个小时,炸弹终于拆除,毛岸英把炸药从里面拿了出来。当毛岸英把炸药拿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被吓着了,这种黄色炸药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看到就害怕。这件事后,毛岸英在战士们心中更加神奇了,真是个智勇双全的高手。原来,毛岸英曾经在苏联担任过很多军中职位,不仅对这种先进炸弹的构造了解,还对坦克和装甲车的构造都非常了解,在苏联参加苏联战争期间,他学会了拆弹的本领,没有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4)

第二件事是冲入火海救人。他救的人正是本文开头说到的那个朝鲜妇女,她叫阿妈妮,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前,美国飞机无情地对朝鲜居民的居民房狂轰滥炸,导致大片居民房起了大火。毛岸英虽然是机要秘书,但是遇到这种事,自然也会冲到第一位。那天,毛岸英正在司令部工作,突然听了不远处一阵哭喊声,当他跑出来时,不远处的朝鲜居民房已经起了大火,很多居民从里面冲了出来,而且身上着着大火,在地上到处打滚。头顶上,美军的飞机呼啸而过,那阵阵轰鸣像是阵阵嘲笑。毛岸英看到这一幕,握紧了拳头。毛岸英和战友们站在屋前,听到屋子里有人哭喊,毛岸英奋不顾身,朝上冲着。战友们拉着他喊道:你不要命了!毛岸英顾不上那么多,不听战友的劝,迅速冲了进去。

此时的居民房里,已经硝烟滚滚,根本看不到人影,但是毛岸英还是在里面经过几分钟的快速寻找,把一个妇女“阿妈妮”救了出来!出来后,毛岸英脸上头上都是黑烟雾,一股子烧焦的味道。没有想到,获救的阿妈妮突然缓过神来,朝着里面喊:我女儿还在里面呢!毛岸英马上意识还得救人,但是现在居民房里早已经火光四起,根本无法再冲进去了,甚至房子都快要坍塌了!在千钧一发之际,毛岸英环顾四周,看到地上有一盆冷水,毛岸英端起来朝着自己的脑袋和身上浇了下去,随后扔下盆子就朝着居民房再一次冲了进去,毛岸英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傻了。不到几分钟,毛岸英抱着一个小女孩从火堆里冲了出来,此时的毛岸英已经精疲力尽,嘴唇也被烤干了。阿妈妮看到女儿被救出来了,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感谢。毛岸英随后被战士们带到了医护室。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5)

图|毛岸英救出来的阿妈妮和她女儿

阿妈妮被救出来后,杨大群专门给她们拍了照片留念,阿妈妮也以此永远铭记。在那段时间,每天都会被烧死人,对于处于水深火热的朝鲜人民而言,战争死人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由此可见,对于阿妈妮来说,毛岸英的恩情有多么大。事后,有人曾问毛岸英,为什么对朝鲜人民这么好啊,毛岸英说,这不是朝鲜不朝鲜的问题,这是身为一个中国志愿军该做的。毛岸英的话无疑成为了志愿军的表率,而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特殊化,虽然是一个秘书,但在他心里,他就是一个战士。

杨大群做群众工作时,在阿妈妮家遇到了刘秘书(毛岸英),因为司令部刚遭到轰炸,毛岸英就索性来到朝鲜的居民家,一方面可以安静工作,一方面可以和这里的人们处处感情。而毛岸英和朝鲜居民的感情十分深厚,这里的居民都想把他认作干儿子呢。杨大群问过毛岸英,为什么和朝鲜的人民相处得这么融洽呢。那时候很多人都讨论说朝鲜人穿着白色的民族服装,还真是好看呢。毛岸英就开玩笑地说:“对啊,正是因为她们穿着白色服装我才喜欢呢,因为我一看见白色裙子就会想到妈妈杨开慧。”杨大群曾问过刘思齐,刘思齐也说杨开慧妈妈确实喜欢穿白色衣服,但是毛岸英和朝鲜人民相处融洽并不只是这个原因,那是毛岸英本身的闪光点,不管是在哪里,他都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毛主席的身影。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6)

图|毛岸英

正是因为毛岸英的好人缘,很多战友都会找毛岸英,让毛岸英给写遗言,在激烈的战场上,九死一生,能把遗言带回国可谓是一件幸事,毛岸英也非常乐意帮助。杨大群常常会看到,毛岸英一个人待在松林里面的坟头上,静静地坐着,拿着小本子在写着什么。但是命运弄人,毛岸英给战友写遗书,自己却没有留下遗书,他光荣地牺牲了。

毛岸英光荣牺牲,阿妈妮泪洒大榆洞,用后半生怀念恩人

1950年11月24日,毛岸英正在司令部整理笔录工作,他按照彭德怀的指示,写了一份通报,要将莱尔斯提供的情况通报给全军,这时,杨凤安走了进来询问道:“毛秘书,通报写得如何了?”毛岸英仔细看了看自己写的内容,回答道:“差不多了,只剩一个结尾了。”杨凤安笑了笑,又关切地提醒道:“我们出国也已经一月有余了,你爸爸一定惦记你了,该给他写封信了,顺便把记录稿给附上,也算是一个汇报吧!”毛岸英也笑了笑说:“是呀,我该给爸爸写封信了!”

然而就在这一天,4架美国轰炸机“光临了”大榆洞,在弥留之际扔下了两颗炸弹,将山坡上的变电所给炸掉了,同一天下午,侦察机再次飞来,游弋了一番就又离开了。而据入朝鲜一个月的经验,洪学智发现:凡是敌军侦察机来勘察过的地方,第二天一定会被轰炸。所以他马上向彭老总请示了,说明天敌机很有可能来轰炸。

可谁知到了第二天,敌机还真的来了。25日,战士们都事先进了防空洞内。就在大家都焦急地等待敌机的时候,杨凤安突然看到毛岸英披着自己的呢子大衣同高瑞欣往外面走去。杨凤安赶忙问道:“你们干什么去?”“下去取个东西。”毛岸英大声喊道,显然是忘记带什么东西了。杨凤安也顾不得思考:“赶快回来,敌机马上就要来了。”只见两人火速跑下山去。可转眼间,敌机就飞到了大榆洞,直接对着彭德怀的房子和作战室就扔下几颗凝固汽油弹,彭德怀的作战室门口在西南角,而此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坐在会议室后排,完全没有时间跑出来。彭德怀以为大家都安全撤离到了山上,当敌机飞过来时,彭德怀站在防空洞口问杨凤安:“都跑出来了吗?”杨凤安一脸惊慌地说:“好像高瑞欣和刘秘书(毛岸英)还在里面。”

彭德怀的神情瞬间严肃起来,说:“快去看看。”而这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已经牺牲了。彭德怀快步走到山下,站在已经被轰炸得七零八碎的作战室前,呆呆地看着两具已经烧焦的遗体,半天也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7)

图|大榆洞总部画面(左一为彭德怀)

美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大多以胶状汽油为主成分,根据作战人员的回忆:“凝固汽油弹爆炸后飞溅到人身上的凝固汽油就像猪油膏一样,粘稠耐烧。如果人用手去拍打越拍火越大,如果在地上滚动灭火会弄得全身是火。”就这样,无人知晓当时毛岸英经历了怎么样的磨难,在1800度高温的大火中毛岸英同志光荣牺牲。

得知自己的“干儿子”牺牲了,阿妈妮无法面对这个现实,她还想着以后如果去中国一定要好好感谢这位恩人,但是谁知道恩人就这样牺牲了。从那以后,阿妈妮经常去大榆洞的坟上看望刘秘书,当得知志愿军要迁坟时,阿妈妮誓死保护刘秘书的坟头。那时候阿妈妮还不知道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的儿子。当她得知这个消息后,痛不欲生。毛岸英救了他们母子的命,她多么想替岸英去牺牲。后来她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痛苦不已。

朝鲜歌曲阿玛尼 朝鲜妇女阿妈妮回忆恩人(8)

图|毛岸英墓

杨大群于1952年根据毛岸英在朝鲜的故事创作了作品《刘排长与小金枝》,其中的刘排长原型就是当时的“刘秘书”毛岸英,而另一位主人公小金枝就是阿妈妮。当刘思齐看了杨大群讲述的真实故事,痛哭流涕,她亲自作序,在序言中刘思齐写道:他写了岸英和彭德怀元帅在参战前后的亲密交往和战斗情谊,写了岸英在紧张的战斗中和朝鲜阿妈妮的骨肉深情,写了岸英在自己的岗位上的那份一贯的兢兢业业、刻苦自励和好学不倦的精神,写了他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伟大气概和他的壮烈殉国……这些信息对我来说太宝贵了。

如今距离毛岸英牺牲已经过去70年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仿佛历历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