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项羽,就想到“力拔山兮气盖世”,他的万丈豪情让人倾倒。

李清照写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丝毫不吝惜对项羽的赞扬,项羽也确实智勇无双,闯下赫赫威名,可惜最后败于垓下,导致霸王落幕的原因很多,今天我们单从性格方面来看一看西楚霸王为什么会失去天下。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相传少时跟着项梁学艺,但是并不十分用心,读书练剑甚至兵法都不是很精通,但是老天爷赏饭吃,天生勇武,并留下了霸王举鼎的典故。

项羽是自负的。自负与自信往往很难区分,有人说失败者是自负,成功者是自信。结果论固然不能让人信服,却也说明了两者区别甚小。笔者认为,自信是“我可以”的状态,源于对事物清晰的认知和充足的准备,而自负相当于别人都不行,就我可以。项羽世家子弟,自小便被教育身负重任,很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味道,加上自己天生神力,才思机敏,渐渐就有了被上天选中的错觉,处处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历史上的项羽以少胜多(战无不胜的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输了天下)(1)

项羽看到秦始皇出游的车队,只见车队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百姓跪拜,于是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可见项羽心中抱负。但在此处,若说项羽心怀天下并不恰当,他的抱负只是个人层面上的出人头地,个人层面的英雄主义,并没有上升到为百姓为天下的地步,如果项羽只是个普通人,或者是个将军有这样的抱负自然也是人中龙凤,当建一番事业。但是如果以这样的格局谋取天下,就显得相对狭隘。当然我们不应该要求英雄少年时就是英雄,圣人年轻时就是圣人,但是英雄圣人应该历尽千帆后获得成长,蜕变为英雄圣人。但项羽的自负阻碍了他成长,让这种相对狭隘伴随了他一生。

项羽入咸阳后,虎视天下,后有人进言:“关中之地,土地肥沃,可据险而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定都于此,可再图天下。”项羽却回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又知道呢!”确实如此,衣锦还乡是多少人的梦想,狠狠打一打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的脸,好好谢谢曾经与我们友善的人。这样的爽文剧本实在是过瘾,但是这么爽,这么过瘾选择却不是图谋天下的项羽该做的,他打赢了一场又一场仗,却在这个全局的战略上输得彻彻底底。此处我想项羽还有一个原因要回楚地。项羽坑杀秦军,血洗咸阳,火烧阿房宫,秦地的百姓视之为恶魔,血海深仇再难归心。项羽的豪爽仁义只予自己亲近之人,仁德宽厚也只予自己故土百姓,心中无天下,天下如何归心。

项羽推翻秦的郡县制,分封天下,自号西楚霸王,诸侯不满,齐攻楚,一代霸王落下帷幕。客观的来说,项羽分封天下这个选择问题不大,项羽亲眼目睹,秦郡县制二世而亡,自然认为分封天下更好,再者项羽掌兵四十万,是与自己嫡系只有四万余,不分封联军立判,或许打着先分封稳定诸侯,再逐个击破的主意。但是他的分封完全不考虑形式,全凭个人好恶亲疏,诸侯积怨,日后必反。

历史上的项羽以少胜多(战无不胜的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输了天下)(2)

鸿门宴上,刘邦放低姿态,给足了项羽面子,项羽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放了刘邦,决策者不从大局出发,以义气为断,何不气煞范增。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一声叹息,道尽多少惋惜?项羽英雄一世,至死不落霸王威风,“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让名马去,名马不去,让虞姬走,虞姬不走,不可否认,个人英雄主义的项羽极具人格魅力,他的传奇故事传唱至今。

历史上的项羽以少胜多(战无不胜的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输了天下)(3)

风萧萧兮,乌江情,霸王泪。

刘邦出身小城沛县,却有定乾坤大将,安万民谋士,这是不是主角剧本?下一篇我们来看一看刘邦如何绝处逢生,赢得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