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引热议,网友纷纷吐槽其人物插画“眼神奇怪”、“吐舌头”、“毫无美感”等,小学教材面对的受众是祖国的花朵,这些插画让花朵的审美受到了污染。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也就是说,我们的下一代才是希望,这样做就是在荼毒下一代的眼睛和心灵,无形的影响很大。

这件事很关键的点在于插画是如何过审?如何过得了严格的三审三校?

个人觉得,根本原因是不懂教育的人在瞎指挥教育。

或许不是审核人员的审美有问题,或许画师本意只是想写实(但却没客观写国内的实),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审核人员,审核人员站在“很懂教育”的角度认可了这些插画,顺便展望了下未来:哦,我们的下一代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你看,审核人员懂教育吗?懂教育的人会想不到这些插画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吗?

人教版插画怎么引起热议(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1)

纵观教育乱象频生,加之人教版插画的饱受诟病,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信号:“不懂教育的人在指挥教育”的闹剧,该谢幕了。

我举几个例子。

闹剧事例

1.一个插画师来谈“教育”

某平台上,知名插画师团队某博主为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发声,谈到“对比20年前和今天的教科书插图,谈不上审美衰退、文化衰退,反而是因为行业进步。”

人教版插画怎么引起热议(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2)

他认为插画行业在进步,出版社的价格却没跟上趟才导致出现唐氏综合征式的插画。

注意,这是在偷换概念,转移话题,这分明就是教育认知问题,他非要扯到插画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上来。

画教材的插画,如果向全社会广泛开放,何愁没有好的作品?何须一个插画师来谈人教版的插画?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模糊“美与丑”的边界,“崇高和庸俗”的边界!

2.一个教师谈“教育”

某2015年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绘本《流汗了》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本来是描述汗的味道,却用两个头发稀疏的老头(黑皮肤和黄皮肤)舔漂亮小姐姐(白皮肤)的胳膊来说味道咸咸的。

人教版插画怎么引起热议(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3)

这是儿童该受的教育吗?

据悉,该绘本的画师是南京一高校的教师,目前电商平台还在售该绘本。

在崇尚美育教育的现代,还会出现把绘本“教育”的权限让位于某教师而不严格审核的情况?

谁在瞎指挥?瞎审核?

3.一个外国人在谈国内“教育”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外国神话被引渡到国内了,并且以此为闸口泄洪,好的不好的都进来了,文化是包容的,如果有向上的价值观,是值得推荐的,但在引入时是不是该严格审核一遍?

网友说“某恐龙系列的绘本,现在是网红绘本,国际绘本,但是真的值得孩子看吗?”

人教版插画怎么引起热议(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4)

我特地找了下该系列绘本清单,发现中文名字很怪异,你看起来很好吃?这么腐的名字真的适合用于儿童绘本吗?

人教版插画怎么引起热议(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5)

4.一群不懂教育的人在谈“教育”

有一位网友老师曾对我抱怨过“自己被一群没有教过一天课的老师在瞎指挥”。

我就问咋指挥的?

网友罗列了以下几点:

1.各种比赛(优秀教师赛、名师选拔赛、骨干教师评比赛、高效课堂赛、教学大比武、教学擂台赛、精讲精练赛、师生互动赛等)层出不穷,老师不停比赛、听课、评课,最后收获了什么?

2.职称越来越复杂,高职称真的就是有高水平了吗?这对育人有什么用?

3.老师不仅被布置任务,家长也被布置任务,把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对立起来,给文化教育扣了一顶叫应试教育的帽子。

人教版插画怎么引起热议(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6)

我总结成了一句话:老师,正在疲于应对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

小编疑惑,如今的分数至上纯粹是老师导致的吗?

小编心想,那也太看得起人民教师。教书可以被量化,育人却不能

正向事例

我们应该都学过清代文学家林嗣环的一篇散文《口技》,但是其在入选人教版中学课本时是被删减的,删除了一些“少儿不宜”,这操作很多人给了满分。

人教版插画怎么引起热议(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7)

既让学生了解到口技的精彩,又保护了青少年未成熟的心智。

这种取舍之道,才是真正领悟了教育的精髓。

结语

易中天老师曾说过:如果教育再不改变,会比足球更没希望。

个人认为,教育在进步,教改在进行,终有一天,会把治理教培的决心,用在治理这些教育乱象上!

“不懂教育的人指挥教育”的闹剧,该谢幕了。

图/源网络,联系侵删

上海新信号!简化返乡人员手续,取消接受地证明,返乡更有温度了

国务院稳经济大盘万人会议,释放刻不容缓的紧迫信号

董明珠承诺:宁可降工资也不裁员

上海保供现象释放信号,“一鲸落,万物生”的闹剧,该谢幕了

上海热搜不停,网友:这座城市究竟怎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