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时,请问应云何学菩萨行?

观世音菩萨对他说:菩萨应学的法门无量无边。但在这无量无边的法门中,我是修学大悲行解脱法门。

大悲是观世音菩萨的特德,被称为大悲观世音。大悲是佛具有的不共功德(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住合称为佛所特有的十八不共法)。凡夫和声闻圣者,只能说悲,不能说是大悲。

经上说:“世尊于一切时,观察众生,无不闻见,无不知者,恒起大悲,饶益一切。昼夜六时,常以佛眼观诸世间,于善根处,谁增谁减,谁遭苦厄,谁向恶趣,谁能受化?作何方便,拔济令出?”

以大悲心观世间众生,是佛的不共功德。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大悲救苦,与佛的功德平等。

如何修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法门 让我们学修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与大智(1)

观世音菩萨大悲行解脱法门主要的内容,即《法华经》、《楞严经》记载的三十二应、十四无畏。从三十二应来看,观世音菩萨应化的主要对象,是天、人、神三类。三类之中,以人为主,如《法华经》列举人类有十六应,占三十二应的一半。

据《楞严经》说:由于观音供养观音古佛,承蒙观音古佛教授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令我成就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说明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是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中流露出来的。

同体大悲,对众生悲仰之心,即大士之心;大士悲悯之心,亦即众生之心。凡圣体同,感应道交。能令众生,于大士妙应身心,得十四种无畏功德。若众生在苦难中,一心称名,交相感应。使在怖畏之中的众生,蒙救得脱,即获无畏。由于大士圆通妙力,功能德用,故令众生,脱苦无畏。

《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众生有无量的苦,观世音菩萨的妙智力也无边,能够对众生的苦,无所不救。观世音菩萨平等视一切众生,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时时刻刻以拔除众生的痛苦为己任。

如何修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法门 让我们学修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与大智(2)

大智行深般若法门

观世音菩萨的大智法门,在《心经》里称为“深般若”,其内容则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众生的心中,认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实有,因而起种种执,生种种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苦,生死流转,无有解脱。观自在菩萨,则观五蕴法依因缘而存在,没有孤立的独存性;依因缘而起灭变异,没有永恒的不变异性。

菩萨深求诸法自性不可得,照见五蕴皆空,破除实有的错乱妄执,体证绝诸戏论的一切法空性,而得生死解脱,度一切苦厄。

如何修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法门 让我们学修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与大智(3)

一切法是因缘所生,是在种种关系和条件下的综合活动,求其独存实体不可得,故名为空。这个道理,顺于胜义,又称胜义空。

一切诸法,虽然无自性,而缘起法相,却在因缘关系下显现。这种空有不二的关系,古人概括为“毕竟空而宛然有,宛然有而毕竟空”,好比水汽在阳光下上升,远远望去,形成波动的一池清水,这如幻如化的“阳焰”,说它是真实,深求却无一丝真实性可得,说它什么都没有,却又可见可闻,分明显现。

世间一切法,都是如此,说它是因缘所生,空无自性,却又因果分明,丝毫不爽。依因缘有显示自性空,依自性空而成立因缘有,因缘有不碍自性空,自性空不碍因缘有,因缘有与自性空,相依相成,相即无碍。

观自在菩萨的空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远离空有二边妄执,显示空有无碍的中道正观。由此菩萨才能“世间即涅槃”,“生死即解脱”,“烦恼即菩提”,“不离世间而同入法界,不着生死,不住涅槃”,显露菩萨不离世间,不舍众生的大智大悲精神。

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指在修证上即色观空,证入诸法空相,空中无色、受、想、行、识。众生界的五蕴,是生死的现实,唯有即色观空而契入空相,才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关键。《般若经》说:“慧眼于一切法都无所见。”《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观空而契入诸法实相,达到空有无碍,即是观自在菩萨的深般若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