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上)

文/云梦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1)

(陈晓旭版《红楼梦》)

【作者简介】云梦,本名陈奇智,江南浔阳人氏。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2)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红似火,所以说“照”。以石榴花所开之处使宫闱生色,喻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封为贤德妃。《北史》:北齐安德王高延宗称帝,把赵郡李祖收的女儿纳为妃子。后来皇帝到李宅摆宴席,妃子的母亲宋氏送上一对石榴,取石榴多子的意思,表示祝贺。但《红楼梦》中贾元春并未生子——未生子的妃子荣华富贵难保长久。

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暗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争及”,怎及,意思是元春的三个妺妺都不及她荣华贵。但“三春”也暗指元春入宫的三年,是贾府最为风光的三年,整部《红楼梦》的绝大多数章回写的也是这三年。

虎兕相逢大梦归——兕(音四),上古瑞兽,其状如牛,色青。有说是青牛,也有说是犀牛。牛是食草动物,而虎是食肉动物,都是猛兽,虎兕相逢,喻示着宫(弓)廷的政治斗争,暗示贾元春也因这场政治斗争而死。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3)

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的姐姐,因生于正月初一而名元春。第二回便已入宫做女史,第十六回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蒙天子降谕特准鸾舆入其私第。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书中用了整回篇幅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彰显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的繁盛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无人身自由的辛酸难以言状。画中的“弓”“橼”,既是“宫苑”,也是“宫怨”,这是作者在书中随处可见的“谐音”暗喻。而“弓”为武器,寓示“争斗”。

在黛玉和宝钗与宝玉的感情上,元春以在端午节送给宝玉宝钗相同礼物的形式,表明立场,表达了对宝钗的支持。

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直到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元春至死都牵挂着家族命运,预感到贾府必将遭殃,这令她感到十分憾恨,正如曲子《恨无常》所唱: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拋;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4)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5)

这首是写贾探春的。

才自精明志自高——是说探春志大才高,“探春精细处不让风姐”,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并主持大观园改革。

生于末世运偏消.——说探春生在这个封建大家庭回光返照的末世,终究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清明节江边流泪相送,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灯迷——风筝。)所以,放风筝的“放”不是“放起来”而是“放走”的意思,那画中放走风筝的“两个人”,应该就是后来遣探春远嫁的设谋者。“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并非如续书所写探春嫁后又回娘家探亲。

探春是荣国府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具备慧眼及勇气的大才女。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6)

探春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姊“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无回旋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记巴掌。

在她的意识中,主仆尊卑的等级观念特别深固。生母赵姨娘是小妾,而她自己虽为小妾所生,却是贵为“千金”,是“主子”,因而看不起依然是奴仆地位的生母,遂与生母赵姨娘结怨,也落了个“不孝”之名。

探春关心家国大事,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但以她的“才自精明志自高”,也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最后落得个骨肉分离——《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拋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7)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首是写史湘云的。

.“富贵”二句——史湘云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因而“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她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襁褓,婴儿裹体的被服,这里指年幼。违,丧失,死去。

展眼吊斜晖——吊,对景伤感。斜晖,傍晚的太阳。这句即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从后面《红楼梦曲》中我们知道湘云后来是“厮配得才貌仙郎”的,(“脂砚斋本”有“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等批语,她可能就是嫁给卫若兰的。)只是好景不长,丈夫可能早卒。

湘江水逝楚云飞——诗句中藏“湘云”两字,点其名。同时,湘江又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处。楚云则由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见能行云作雨的巫山神女一事而来。所以,这一句和画中“几缕飞云,一湾逝水”相对应。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8)

史湘云是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因此,她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躺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友,在一起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毕竟襟怀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于心上”。不过,另一方面,她也没有林黛玉那种判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在史湘云身上,除她特有的个性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被赞扬的某些文人的豪放不羁的特点。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

史湘云后来虽有美满婚姻,却因为丈夫早死,好景不长,正是《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9)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首是写妙玉的。

欲洁何曾洁——洁,既是清洁,又是佛教所标榜的净。佛教宣扬杀生食肉、婚嫁生育等等都是不洁净的行为,人心也是不洁净的,佛教追求的是身心具洁。但作为出家人的妙玉,其实未曾做到。

云空未必空——空,佛教要人看破红尘领悟万境归空的道理,有所谓“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妙玉置身贾府,诸般言行,并未“空”。

可怜金玉质——金玉质,喻妙玉的身份。贾家仆人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但以妙玉一个破落仕宦出身的一个尼姑,在堂堂贾府的诸般做派,绝不是出自普通“仕宦”之家,有人推断她是废太子的公主,而保有她身份秘密的,则是她的前“侍女”秦可卿。

终陷淖泥中——淖(音闹),烂泥。题咏后两句与册子中所画是同一意思,指流落风尘,并非续书所写的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后劫持而去,途中又不从遭杀(若是遭杀,当是“玉碎”而非“玉污”)。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10)

妙玉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是颇为复杂而独特的。她来自苏州,原来也是宦家小姐,带发修行。她住在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依附权贵,受贾府的供养,却又自称“槛外人”,实际上她并没有置身于贾府和各种现实关系之外,她的“高”与“洁”都带有矫情的味道。她标榜清高,连黛玉也被她称为“大俗人”,却独独喜欢和宝玉往来,连宝玉生日也不忘记,特地派人送来祝寿的帖子。她珍藏晋代豪门富室王恺的茶杯,对她也是个讽刺。她有特殊的洁癖,刘姥姥喝过一口茶的成窑杯她因嫌脏要砸碎,但又特意用“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招待宝玉。女人矫情得有资本,无非一是美貌,一是出身。妙玉的美貌自不待言,至于出身,若是一般官宦之家,也不在贾府众人的眼里,所以,妙玉的出身,即使不像有人推断的那样是废太子的公主,也绝非一般官宦,以致受到贾府上下的供养和尊重。她最后流落风尘,好象是对她过高过洁的一种难堪和惩罚:《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11)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这首是写贾迎春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子”,对男子表示尊重的通称。“系”,是。“子”“系”合而成“孙”,隐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语出无名氏《中山狼传》。这是一篇寓言,说的是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将被杀时遇到东郭先生救了它。危险过去后,它反而想吃掉东郭先生。所以,后来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中山狼。这里,用来刻划“应酬权变”而又野蛮毒辣的孙绍祖。他家曾巴结过贾府,受到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家资饶富,孙绍祖在京袭了职,又于兵部候缺题升,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金闺花柳质——喻迎春娇弱,禁不起摧残。

一载赴黄粱——一载,一年,指嫁到孙家的时间。赴黄粱——与元春册子中“大梦归”一样,是死去的意思。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12)

迎春为贾赦小妾所生,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浑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也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时,丫鬟司棋被逐,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如此怯懦的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正如曲子《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2017/2/15

红楼梦里十二金钗的判词(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13)

推荐:

三国女人:大乔小乔传奇迷离的人生卓文君: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古代才女中经营婚姻的高手

欢迎访问头条号《悦读圈》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