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安顺桥事件》发出后,不出一天就收获了百多条留言。其中不乏与读者一起回顾当时的场景,给文章完善了内容。更有几位老同志执笔犀利点评,骂得我狗血淋头......
风紧扯呼,所以今天只有来点“H段子”,说一下老成都的“桑拿浴”、“洗澡堂”还是欢迎大家继续斧正点评!(没办法九这样健康的内容都被炒了几次陈饭,反复修改了几回!)
要摆“桑拿浴”就必须先普及一下“澡堂子”,因为“桑拿浴”是舶来品,而“澡堂子”里却有很多我们老成都的故事......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在租界过的是“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的奢侈生活。啥子意思喃?其实也不是好不得了的,无非就是早上喝茶、下午泡澡,晚上打打麻将而已。
我们现在成都的退休老人,只要有社保,且不去乱投资“比特币”,都可以过这样安逸的生活了。
老成都的建筑几乎都没有设计卫生间,更不消说是啥子淋浴房了。所以一般洗澡都是靠“盆盆堰”来完成的,说通俗点就是用一个大澡盆蓄热水,娃娃洗了妈妈洗,妈妈洗了爸爸最后洗的“坐浴”方式。
由于受到下水道、蜂窝煤、洗澡盆等设施设备的局限,这种洗浴方式也只能半个月一回。快过年的时候天气太冷,痂痂污垢已经存积太厚,坐浴是无法消除这身泥壳了。于是乎家里的爸爸会带上儿子,一起去澡堂来个“水包皮”也算是一种时尚。
老成都的澡堂不多,生意却好得很......
像春熙路的【温泉浴室】,提督街的【工人浴室】,金玉街的【大众浴室】,都是当时很有名的SP场所。收费也不高,大池区1角6分一位,单间2毛2分一间......
澡堂一般有好几个池子,最外面一个水最温,也比较大。越往里面的池子越小,水温也越来越高。小池子里的水烫得简直不敢坐下去。但朦朦胧胧的蒸气中,还是可以看到有人在这个池子里露个脑袋,一泡就是半天。
这些不怕烫的顾客,通常都是些七老八十的老年人些......
也有小娃娃些不晓得开水是烫人的。看到这池子人少,水也是清花亮色的,不像旁边人多的地方浮起一层老油。他们会趁大人不注意来一个“秤砣”入水。白森森的屁股下去,猴子一样的红屁股马上就弹了上来,然后就惊叫唤地哭了起来......
进澡堂还需要先排队买了澡票,进去再领个竹子或铝片做的号牌。这个牌子用松紧带套把钥匙,然后发给你一小块肥皂。就像现在的酒店香皂那么点大,还是用九眼桥成都肥皂厂的【芙蓉肥皂】切出来的。
当然,讲究的人自己会带香皂、香波之类。那个年代没有沐浴露、洗头水之类的东西。用药皂和檀香皂的就算很讲究的了,而皂角和油患子基本不让带进澡堂的。
那时候用皂角煮水洗头的,一般是妇女们爱用。所以常看见当街这样洗头发的女人。她们朝前倒拖着长发,埋头在街沿上使劲抠揉,旁边的男人用烧水壶帮她慢慢淋,非常温馨的“百年润发”感人画面。
但皂角的味道不好闻,有一股馊馒头味。但洗后发质确实很好,光亮柔软飘逸。看来色、香、味是历来不可兼得的......
还是来说澡堂中的男人们吧;他们进了澡堂,按牌子上的号找到衣柜,再用手上的这把钥匙打开。把脱下的衣服塞进柜子里,柜子旁边有架垫着白毛巾的大躺椅。
椅子下面有拖鞋,而且是木板拖鞋,脚型的木板,后面有跟,跟有两厘米厚,前面厚约一厘米多。走起路来,“挂嗒”、“挂嗒”响,有点像日本“姿三四郎”穿的那种木屐!
更衣室的墙上还有一些类似于“到此皆洁己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讲文明莫忘清洁、勤沐浴有利健康”等提醒标语,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注意个人卫生、大家节约用水”等直白的规则了......
把衣服脱光后,裹上白浴巾,穿上木板拖鞋就可以进池子里了。到了池子边,躺着一大堆木板拖鞋。洗完澡出来,你就分不清楚了,随便穿一双合适的就是,有没有“脚气”就全凭运气了。
进池区的门口会挂一堆大毛巾,出来就可披上擦拭,完了在腰间一扎,在躺椅上一躺,可以抽只烟再泡一碗三花。那年月,除了公共汽车上和电影院,没人喊你把烟毙了的。找你借火的人倒不少。
这时有修脚的师傅上来问你修不修脚,几乎都不是扬州的,大多是我们四川本地的。可能是因为当年高铁【和谐号】还没有开通嘛,去趟一环路都被叫做“进城”了!
泡完澡一身酥软,再冲个淋浴,出来后躺在躺椅上就动都不想动了。旁边服务员会给你递张滚烫的小毛巾,朝脸上一捂,专医各种失眠的顽症......
澡堂里还有专门搓背、掏耳朵的师傅。这个属于增值服务要另外买票,再换成牌子。这些师傅就在池子边上候着,你进去看谁在给人搓背,并穿个“火窑裤”的,那就是他们了。把这个牌子交给他,他就会叫你等他干完手上的活,马上就来。
搓一次背带按摩、采耳,啥子过场走完,也至少要十几二十分钟。那时候没有传呼手机之类的“追踪器”,洗一回澡敲一回背,不会有半点的外界打扰。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可以缓解几天的疲惫。
这种老式“洗澡堂”搓背和后来的“桑拿”MM按摩不同,从养生的角度上说“澡堂子”要健康得多......
下期我们又来摆一下成都的“桑拿浴”大都、钻石娱乐城、茵梦湖等又有哪些过经过脉的龙门阵!今天倒春寒,先去来个“水包皮”缓解缓解疲劳再说了!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不喜欢的朋友请留言斧正!】
往期拙文回顾:
1981年成都「安顺桥」崩塌事件真相
成都“九眼桥”,被爱情滋润的角落
幺爸,老成都的“刘海柱”
重庆小面vs成都“弓长言记鳝鱼面”
成都纺织厂回忆之(机动车间电工房)
成都纺织厂记忆「四位陈师傅」
成都纺织厂记忆(李哥)
“成都纺织厂”的前世今生
成都纺织厂记忆「胡眼镜」上
成都纺织厂记忆(胡眼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