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1)

最近,阿拉上海个滑稽舞台是交关闹猛,好戏接连上演,让人是目不暇接。但也有人对上海滑稽戏的现状和发展表示了一丝担忧,并发问“上海滑稽戏还有多少观众会去看?”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邀请到的三位嘉宾都与上海的滑稽有缘。他们是半个上海滑稽圈内人,他们也是滑稽最忠实的观察者。他们都曾以不同形式参与过滑稽艺术,滑稽在他们心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有不可割舍的情愫。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2)

9月16-17日,原创滑稽戏《哎哟爸爸》将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钱程、小翁双杰饰演一对“老伙伴”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3)

我曾有一个滑稽梦想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

张双勤先生(1932年生,上海人,一级编剧,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健在的话,今年是他的90诞辰。在这里做一个假想,如果先生今天还在的话,他会怎么看待上海滑稽的“前世今生”?我所谓“前世今生”,其实不过隔了二十年,确切说,从滑稽剧作家王辉荃英年早逝,迄今刚好二十年。

相形当时的鼎盛,而今的滑稽界,是不是有恍若隔世之感?事实上,从王汝刚红极一时的名段《头头是道》开始,滑稽式微的迹象就已经显露了。张双勤先生当时曾对我说过,滑稽或曲艺如果靠写“定向戏”“定向作品”来维持生计,而不是真正能够在深入生活、跳出窠臼、扶植新人、大胆改革上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它的日渐式微乃至最终失去观众,是必然的。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4)

左起:张双勤、张双云、姚勇儿,摄于1970年代

我12岁那年,向先生拜师,我模仿黄永生的上海说唱《狗头军师》和《古彩戏法》,惹得先生眉开眼笑,他喜欢我的聪颖。为了拜师,我放弃了重点中学,硬是转学到先生所在的民办求进中学。但初中毕业前后,当我被包括人民评弹团在内的好几个剧团录取时,他同我母亲一道,硬是拦截不放,他非要我考戏剧学院。他对我说,自己是酷爱滑稽,自己心甘情愿大学肄业选择去唱滑稽,自己搞了一辈子滑稽,不后悔,但他更希望我将来能在创作上继承他的衣钵。

高中毕业那一年,艺术类院校没在上海招生,我的从艺梦想成了泡影。但是我早已经不怨先生了,从我成为“笔杆子”、从我第一篇文章见报开始,先生一直默默关注着我。有时为了个别字句或标点,他也会打电话来指出。我没能继承他衣钵,他言语中怅然若失,高兴里透着难受。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5)

8月18日-8月22日上演的大型原创经典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剧照

“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晨报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的回答是,今天能够心甘情愿自掏腰包花几百元钱走进滑稽剧场看《七十二家房客》的观众,一定是怀着一种莫名而复杂的情结的;在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语境下及场景中,让他们热爱的老一代艺术家不在了,让他们笑痛肚皮的老戏不好笑了。而今,滑稽这朵海派艺术奇葩,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路灯下的宝贝了。我还是那句话,没有回不去的从前,只有抵达不了的境界。

为何产生没人看滑稽的错觉

孙继军:上海滑稽艺术文博馆创办人、上海览香海派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负责人,长期推广海派文化和滑稽艺术

上海滑稽当然有人看。就从最近落幕的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成立七十周年的专场演出和上海滑稽剧团的现代三部曲《哎呦爸爸》《皇帝不急急太监》《弄堂里向》的票房来看,场场爆满;带滑稽班底的方言话剧《51号兵站》近日又在上海宛平剧院精彩亮相。是什么原因产生没人看滑稽的错觉呢?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6)

9月2日晚上在上海宛平剧院大剧场首演的《51号兵站》,演员谢幕后和观众合影

其一,观众关注度从剧团变成了演员,这是和追星现象化的形成有关。就跟看电影不看剧情,先看演员。看滑稽演员只是另一种表达形式。而看到的演员很多都在做广告、玩抖音。殊不知,更多应该关心的是剧团演出的动态。

第二,剧团本身对滑稽的推广力度不够。仅靠一些专项采购进入社区,明显在覆盖人群中倾向于老年人。对于消费主力的中青年需要有更多的办法。

第三,剧团要对观众有“代际培养”的理念。怎样从孩童就开始让他们能喜欢滑稽。就好像很多喜欢滑稽的老听众老观众,这些爱好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7)

2021年4月29日-5月1日上演的海派滑稽喜剧《弄堂里向》剧照

第四,对于如何看懂滑稽,缺少普及。今天与其说“还有人看滑稽吗?”,不如说“还看得懂滑稽吗?”滑稽发源于市井,更多表现社会上随处可见的内容,形成笑料。虽然没有像芭蕾什么时候该鼓掌、歌剧什么时候可以进场那么麻烦,但观众是不是会“笑”,是不是听得懂滑稽当中的梗很重要。

上海滑稽艺术文博馆就是希望能够补缺专业团的一些功能。特别是在推广和凝聚观众方面,让一些年轻观众直观可以看到“滑稽是什么”“滑稽长什么样”,通过一些讲座、导赏、交流,吸引更多喜欢滑稽或者想了解滑稽的市民朋友。

只要推陈出新有好戏,观众愿意花钱买票

赵卿峰:上海滑稽笑朋友工作室创办人、上海苏河湾读书会会长、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会员、上海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静安区作家协会会员

上海滑稽只要坚持推陈出新,不断有好戏上演,广大观众是愿意花钱买票进剧场看戏的。因为人民需要欢笑,滑稽是一门笑的艺术,她能使大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和魔都市井的气息。新上海人通过看滑稽戏,还能学习上海话,了解上海的风土人情,从而更好的融入上海这座城市,可谓“一举多得。”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8)

赵卿峰自幼热爱曲艺、戏剧,曾在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工作过

我曾在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工作过,后创办了上海滑稽笑朋友工作室,在创作和演出方面也做出过一些新的尝试与努力,深知滑稽艺术创作和创新的不易!当我问起身边的年轻朋友,会不会买票进剧场看滑稽戏?得到的答案各占一半。另一半不选择买票进剧场看滑稽戏的年轻人向我直言了他们的理由:滑稽戏不够时尚,没有新意,不与时俱进,过于传统,同样是看喜剧,会选择去看脱口秀或其他类型的舞台喜剧。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9)

上海滑稽笑朋友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2月,是沪上首家以80后年轻人为主体的滑稽工作室

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近年来上海的滑稽两大剧团也在不断探索现代滑稽戏的新模式。上海滑稽剧团排演的时尚滑稽戏《爱情样板房》《好“孕”三十计》和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排演的都市情感滑稽戏《我的床我做主》,聚焦了当代年轻人的婚恋、生育等热点话题,剧中借鉴了话剧的处理手法,融入了时尚的网络语言、改编串插了流行歌曲。从演员的服饰到现场的舞美、灯光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经过编导的精心设计,剧情、人物、台词很接地气,给观众带去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争取到了许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看滑稽戏。

此外,通过改编张爱玲的小说,成功上演了滑稽戏《独养女儿》《太太万岁》。运用话剧的胚子、滑稽的段子、新喜剧的路子打造了滑稽戏《上海的声音》。从备受关注的都市婚恋话题,谈到社会痛点空巢老人、再到反映时代变迁的弄堂故事,上海滑稽剧团的都市三部曲《皇帝勿急急太监》《哎哟爸爸》《弄堂里向》照顾到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得到了很好的赞誉。

上海滑稽戏现状如何(上海的滑稽戏真没人看了)(10)

2003年滑稽戏《太太万岁》剧照,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严顺开担任主演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对滑稽戏的创新有益的尝试,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心甘情愿地为滑稽戏买单。诚如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老师所言:“上海滑稽要走一条传承、创新、融合之路。

既要继承好传统,又要突破创新,把传统与创新融合好了,才能使上海滑稽的笑声代代相传,让更多观众喜欢上海的本土喜剧,走进剧场目睹名家、笑星们的艺术风采。

各位欢喜滑稽戏个市民朋友,对于上海个滑稽戏,侬个人是哪能看个呢?欢迎留下侬个评论搭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