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从来都不是为了简单地果腹。从食材的获取到烹饪的过程再到菜品的名称、就餐的仪式,几乎每一味食物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的习惯、性格甚至思想和哲学。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1)

徽州人,曾经巧妙地利用自然赋予的食材,打磨出各式各样的美味糕饼,并将它们与自然的每一个时令、与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那一生一世,连接着人生与时光的况味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够品得出来?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2)

各式各样的徽州糕饼,那是好多安徽人一生一世的印记,它们贯穿着一年中每一个特定的时刻。

大年初一发“元宝”,清明的艾叶粿、端午的绿豆糕、立秋尝鸡蛋饼,重阳吃重阳粿,冬至祭祖用族饼,腊八备“年糕”,除夕“果子”装满盒...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3)

有人说——

徽州糕饼和蕴含在其中的味道有人吃才能活下去。

酥脆的黄山烧饼、入口即化的徽墨酥,

端午的绿豆糕、立秋尝鸡蛋饼,

冬至祭祖用族饼,腊八备“年糕”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4)

黄山烧饼

黄山烧饼是黄山的传统小吃,因为外形长得像螃蟹外壳,色如蟹黄,又叫“蟹壳黄烧饼”。

梅干菜 肉丁的内馅,酥皮上撒白芝麻,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碎肉丁加上梅干菜特有的香气,咸甜中带着辣味,绝了!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5)

在黄山,你吃到的每一个烧饼,都是经过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饴、撒芝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才制作完成的。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6)

黄山烧饼,它不仅可以作为茶点,边喝茶边吃。

徽墨酥

徽墨酥是一种小点心,以黑芝麻为主料,油酥细腻,甜润清爽。徽州因特产“徽墨”而被称之为“中国徽墨之乡”。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7)

徽墨酥的外形则酷似徽墨,且完全依照墨锭标准尺寸制成,约长6厘米、宽4厘米、厚1厘米,从内到外乌黑油亮,芳香四溢。

徽墨酥入口即化,被我戏称为“最具文化气息”的糕点,自嘲吃过后再不会“胸无点墨”。

顶市酥

顶市酥又称“红纸包、麻酥糖”是徽州传统名优糕点。徽州有句民谚:“拜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要进厅堂”。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8)

樊成柱/摄

仍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家家都把小红纸包糖,装在果子盒里招待客人,到亲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麻酥糖。

渔亭糕

在徽州百味里,渔亭糕应该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因为脱胎于精致的木雕糕模,形状酷似徽派建筑上的砖雕,所以又被称为“能吃的徽雕”。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9)

据《黟县志》记载,渔亭为新安江水系最西的码头,自古为湖广江西与江浙皖的货运中转站之一,历史上是官路和商家必经之道,有“七省通衢”之称。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10)

往来的客商多了,人们对便携易存食物的需求也应运而生,所以在徽商鼎盛时期,渔亭糕更多充当的是干粮的角色。曾几何时,远走他乡的徽州人行囊里,总会有几块渔亭糕以备充饥。

字豆糖

“嵌字入糖,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

字豆糖,是古徽州的传统食品,迄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选用黄豆和黑芝麻做成的方块小糖,香甜又醇美。更有趣的是,在每块糖中还都蕴含着一个寓意吉祥的汉字,光是看着就很惹人喜爱。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11)

有人说,他在字豆糖里,能吃出一份年味,其实,那就是一份家的味道,一份包含着故土、乡情的家的味道。

古法手工还原徽州麻饼老味道(一生一世徽州饼)(12)

这一个个嵌着“黑字”的豆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吉祥,更是一种无言的祝福。

而今,又到了家家户户置办年货的时候,可以说,一块小小的徽州饼,吃出的远远不止是美食糕点带来的味蕾满足感,更多是全家团圆的传统和对新年的美好期望,这种味道是与故土、乡亲、家风等情怀融在一起的家的味道,是那种字里行间的年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