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松、竹、梅,在万千花木枯萎凋零的严冬,逆袭生长,迎寒开花。那是隆冬里的希望、严寒中的信心。古往今来无数墨客士子多喜在居所遍植“三友”,不惜笔墨予以赞美,将“岁寒三友”作为品格的象征、精神的寄托。

一、松、竹、梅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青松严冬长绿,修竹高风亮节,梅花迎寒怒放,它们的自然形象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它们蕴含的象征精神更是为人们所推崇。作为一正能量和吉祥形象的象征,不断地大量现身在在中国文学艺术长廊中。

关于松。《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五律诗《和松树》这样写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写过一篇著名散文《松树的品格》,文中写道:“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

关于竹。且看宋代徐庭筠《咏竹》

不论台阁与山林,

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

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

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

可怜王子独知音。

在竹子身上,历代的墨客士人看到了做人的气节和风骨,看到痴心与执着——“傲骨迎风舞”、“虚怀抱竹坚”。找到了一种精神寄托,获得了暂时的心理平衡。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一生画了大量的竹,并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如《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辞官后更是吟出“写下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名句,显示了诗人清明、清高的人格风骨。

关于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爱梅,有人爱梅如痴,有人“妻梅鹤子”,留存于世的咏梅赞梅的诗文可谓数不胜数,其中许多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如林逋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秀香浮动月黄昏。”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当然最令人赞叹和喜爱的当数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的由来

松、竹、梅直到宋代才并称“岁寒三友”,而且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

苏轼非常喜欢竹子,曾作题为《于潜僧绿筠轩》的诗:“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宁愿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 这显然是对竹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反映看出诗人对竹的喜爱和痴迷的程度,同时也是借写竹歌颂竹的风雅高节,批判人世间粗俗的物欲俗骨。

苏东坡一身修竹的高洁品质,根本无法与媚俗的权臣们同流合污,因而一厅上被污蔑、被迫害。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东坡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周旋营救,才被从轻定罪,安置到黄州也就是如今的湖北黄冈接受管制。因他一向为官清廉,少有积蓄,此刻又被贬谪,生活上便发生了困难,于是他便向黄州衙门求助,要来了几十亩荒地,自己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叫“东坡”,他就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这也是“东坡”称呼的由来。

苏东坡在东坡地上种了稻、麦等农作物,并且筑园围墙,造起了房屋。房子取名“雪堂”,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四季长青,鸟语花香。

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到雪堂来看望苏东坡,环顾苏东坡的住处,打趣地说:“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东坡用手指了指院子里生长的树木花草,笑着说:“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风声和泉声就是可以消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从此后松、竹、梅便并称为“岁寒三友”,一直流传。

与“岁寒三友”相伴而居,曾在墨客士人中流行。宋 代林景熙所作的《王云梅舍记》中记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后来合成的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度被大量运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明朝无名氏所作的《渔樵闲话 》第四折中便有:“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古时人家举办婚礼时,大多都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寓意婚姻坚贞长久、子孙兴旺满堂。

爱竹是精神寄托,爱肉是生活需求。酷爱竹的苏东坡也很爱肉,他能将肉做出各种花样,最出名的当数“东坡肉”了。“竹”与“肉”如何取舍?苏东坡曾这样自嘲: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不俗又不瘦,

竹笋焖猪肉。

这是一个多么幽默可爱的苏东坡呀,难怪从古到今一直有无数的铁杆“粉丝”。

三、古今关于“岁寒三友”的对联给人无限的启迪与遐思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这是一副脸炙人口而几乎家喻户晓的春联,或许正是由于“三友”不畏严寒,战胜了隆冬,迎来了和风吹拂、桃李争艳的美好春光的缘故吧。没有严冬寒,哪来春风暖?

青松翠柏迎春至

白雪红梅送福来

“岁寒三友”不仅给人间送来了春天,还带来了人们对生活的良好祝愿,对未来的美丽憧憬。人们往往借松、竹、梅抒发情怀,表述志趣。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翠竹青松白梅兰

这是红军领袖方志敏烈士生前悬挂在卧室中的一副自拟对联。上联讲自己爱读书,爱驰骋疆场,更爱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下联则以物寄情:爱竹之坚韧,松之苍劲,梅之耐寒,兰之幽香。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节操。

严冬酷寒,万物凋零,只有“三友”毫无畏惧,挺身与凄冷的大自然抗衡,以其勃勃生机,给人以力量和鼓舞。

红梅傲雪花千树

青松耐寒叶万年

谁说隆冬没有鲜花开放?谁说秋风摧叶落?腊梅喜的就是冰雪满天,青松爱的就是身披银装。

许是“三友”不屑与群芳争艳而甘愿和霜雪为伴?历来人们以和“三友”作邻为快。沈钧儒先生题杭州西湖补梅庵联:

漫空竹翠扶山住

数点梅花补屋疏

翠竹环绕,红梅点缀,确使人心旷神怡!

古人乔迁新居,多喜与“三友”为伴。有这么一副迁新居联:

留云笼竹叶

邀月伴梅花

想象丰富,意趣盎然,云笼竹林,月伴梅花。好一个幽深静谧的所在!

康熙撰书的苏州清帝行宫二宫门联:

松声竹韵清琴榻

云气岚光润笔床

显然,他对这处遍植松竹的清雅幽静的园林行宫是非常满意的。

郑板桥写青城山天师洞饭堂对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写出了出家人与世无争、追求清静、淡泊的生活状态。

花晓亭赠人联:

骑驴寻梅,一天风雪。

对竹思鹤,万古云霄。

青城山园明宫对联:

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

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

武夷山石湖涧联: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虞世南撰写的对联:

竹开霜后翠

梅动雪前香

古往今来还有众多的赞誉“岁寒三友”的对联:

竹雨侵窗润

松风吹面寒

雪压青松松更翠

霜打梅花花更艳

莫学杨柳半年绿

要学松柏四季青

日永风和春不老

竹修兰茂趣同欣

几点梅花添逸兴

数声鸟语助吟怀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雪里红梅,雪映红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一句句叩人心扉,一联联佳偶天成,意象与蕴义水乳交融,值得永久欣赏、终生领悟。

关于品格和志向的名言(品格的象征精神的寄托)(1)

(配图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