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笃君按:“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圣经·传道书》)

根据基督教神学,人的罪恶源自七大恶德:傲慢(Superbia)、贪婪(Avaritia)、淫欲(Luxuria)、愤怒(Ira)、暴食(Gula)、嫉妒(Invidia)和懒惰(Acedia)。在天主教教义中它们也被称为“七宗罪”。对于“七宗罪”的最著名描绘是荷兰文艺复兴画家博施(Hieronymus Bosch,1450-1516)创作于十六世纪初的木板油画《七宗罪与最终四事》: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1)

▲ 木板油画《七宗罪与最终四事》(约1505-1510)

博施 作

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在博施的油画《七宗罪与最终四事》中,画面中心是“上帝之眼”。围绕着上帝之眼的,是人的七宗罪,从底部中央顺时针排列分别为:愤怒、嫉妒、贪婪、暴食、懒惰、淫欲和傲慢。博施在他的画中用普通人的生活场景来表现人的诸般恶德,比如其中的“傲慢图”(位于右下):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2)

天主教七宗罪中的“傲慢/虚荣”

▲ 木板油画《七宗罪与最终四事》(约1505-1510,局部)

博施 作

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博施在画中描绘了一位妇人,背对着观众,正在“对镜贴花黄”,镜子由柜后冒出来的一个魔鬼为她举着。“傲慢”在“七宗罪”这个语境多指“爱慕虚荣”,因此常常由对镜梳妆的女子来表现: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3)

▲ 铜版画《七宗罪之“傲慢/虚荣”》(约1600年)

荷兰版画家马塔姆(J. Matham,1571 – 1631) 作

现藏于萨尔茨堡大学图书馆

佛拉芒卡拉瓦乔主义画家德·朗杰(J. de l'Ange)也在其代表作“七宗罪”系列中创作过一幅《傲慢/虚荣》。作为卡拉瓦乔的追随者,德·朗杰也善用光线,他往往通过单一光源——将烛光从下往上打到女主角身上——为画面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4)

▲ 油画《七宗罪之“傲慢/虚荣”》(1630-1650)

德·朗杰 作

现藏于意大利艾米里亚Parmeggiani画廊

在欧洲中世纪,动物也可用来象征人的恶德,其中,孔雀代表傲慢与虚荣: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5)

孔雀代表“傲慢/虚荣”

▲ 马赛克装饰画《七宗罪之“傲慢/虚荣”》

法国里昂富维耶圣母圣殿

除此之外,神话中的美人鱼有时候也会“躺枪”,成为傲慢与虚荣的代表: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6)

美人鱼代表天主教七宗罪中的“傲慢/虚荣”

▲ 哥特式壁画《七宗罪之傲慢/虚荣》(1511年)

丹麦Dalbyneder教堂

意大利巴洛克画家卡罗塞利(A. Caroselli, 1585-1653)创作的《戴珍珠项链的少女》也常被解读为——“表现了少女对虚荣之爱慕”: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7)

▲ 油画《戴珍珠项链的少女》(十七世纪)

卡罗塞利 作

私人收藏

而这幅画又让我们联想起前文介绍过的维米尔作品: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8)

▲ 油画《戴珍珠项链的女子》(约1662)

扬·维米尔 作

现藏于柏林画廊

女子对镜梳妆打扮和佩戴首饰常被解读为“爱慕虚荣”的表现,因此被用来暗示七宗罪之“傲慢与虚荣”,由虚荣进而又引申出虚空(Vanitas)。

虚荣与骄傲(傲慢与虚荣)(9)

▲ 油画《虚空之喻》(十七世纪)

卡罗塞利 作

私人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