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金撰写的《本源纪》不仅仅是解释了道是本源,本源是道,其中还蕴含了人生哲理,甚至是阐述了宇宙本源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等等,我们完全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因此,所谓“道”,在这里可以用“规律”暂时而名之。进一步说,“道”之所以能生万物,就是因为“道”这一规律作用于人们不可知的“无”之上,才最终导致万物的产生。

世间万物本源(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1)

事实上,整个宇宙天地的运行规律已经体现出了“道”的规律。道无始无终,先天地生,象帝之先,万物之宗。那个时候,规律何在?脚下的道有规律吗?没有。只有当人行走在道上的时候,才会产生规律。比如年轻人走得快,体弱者走得慢;单枪匹马走得快,集体行动走得慢。

道生一……三生万物之后,万物的生老病死,才有了相对固定的发展走向,此为规律。任何一个物种的生、长、壮、老都是如此。规律会伴随着物种的消失而消失,但“道”依然存在。当万物全部消失,“道”还是不受任何影响。

道生万物而独立于万物,而规律与万物相始终。

“规律是象不是道”。试着在我们的人生里面找出喜乐的片刻和痛苦的片刻,分析它们,我们将会发现,每当我们觉得很快乐、很喜乐,那就是因为我们跟着道在走,而每当我们觉得很痛苦,那就是因为我们违反道在行事。

老子说,这就是永恒的道——知道它就是成道,不知道它就会招致灾祸。

也许老子觉得只空说“道”是宇宙之源和生命之母未免太笼统太抽象,他就在《道德经》中把“道”形象地比喻为女性生殖器。

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的意思是说虚空博大、变化莫测的“道”是永恒存在而不会消亡的,这就叫做“玄牝”,即幽微玄妙的生育之门,而这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它绵绵不绝、若隐若现地存在于天地之间,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谷”是山谷的简称,这儿用它来形容一种中间空的形态。山谷中央空虚但仍然有形,至虚以至于无形者便是“谷神”。“牝”就是女性生殖器。“玄”形容深远幽暗的样子。“玄牝”是指一种深远幽暗的女性生殖器。谷中央空空如也,谷四周围着山丘,谷底又有淙淙泉水,古人便常以凹洼湿润的山谷比喻女性生殖器。

“牡”恰好与“牝”相对,它是雄性生殖器。老子通过人类的生育来说明宇宙的生成。山谷与女阴其外形既非常相似,其功能又极为相同——前者能使草木生根发芽,后者能孕育新的生命。远古每个民族都有很长的生殖崇拜期。

老子在《道德经》中以山谷比拟女阴,又以女阴比拟“道”,既是女性生殖器崇拜的孑遗,又是这一生殖器崇拜的理论升华。

“牝”因其虚空而孕育生命,“道”因其虚静而生成宇宙,所以以“牝”喻“道”是再贴切不过了。不过,再贴切的比喻也是“蹩脚”的,老子的这一比喻也不能例外。他以“牝”喻“道”虽然形象地说明了“道”为万物之本,但这儿的“本”只是“本源”而非“本体”。

老子曾说过“道”“先天地生”,可见,“道”在天地万物之前,在时间空间之外,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类似于母与子的关系,所阐述的还只是宇宙生成论而非宇宙本体论。

“道”既是天地之根和万物之本,也是自然规律和行为准绳,它展现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人类社会更应该“惟道是从”。

老子认为人类得“道”则昌,失“道”则亡:“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这里从“道”自身的本源性推衍到了人类守“道”的重要性:他说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共同的源头——“道”,这一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得知了万物之源——“母”(即“道”),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

我们只要能够细心观察,就能找出许许多多“得道”事物与“失道”事物的不同归宿。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要在《道德经》中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原因。

老子的这些观点都表明,万物的形成和变化不是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的,也不是有某种预定的目的,只要我们坦然地去面对自然就行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自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正是《黄帝阴符经》所阐述的“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表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符合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老子指出,宇宙的本源是道。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道”,就是宇宙的本源,也是天地万物运行演化所遵循的基法则。它不是具体的某一事物,而是形而上的客观存在。

天地万物是怎样演化生成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是指道在本根阶段呈现为一种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由一生二,便是由混沌状态分阴分阳。“三”的含义是什么呢?经中接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个“三”指的是阴阳相交而形成的中和状态以及“万物含三”的深层次内部结构。现代科学已发现,无论是宏观的天体,还是微观的原子结构,莫不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两者互为根,既对立又统一。这无疑是老子学说的有力证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解读为:“道”使“一”生出、“道”使“二”生出、“道”使“三”生出、“道”使“万物”生出;“一”生“二”可解读为:“一”分解自身生出“阴、阳”两个事物,由阴阳两性物质媾和而生成的多种不同性质的物质。

“二”生“三”可解读为:阴、阳两个事物生出天、地、人三个事物。老子用数词表述事物同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关于“万物都是数”、“一是万物、万物是一”的言语有共同之处。“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表达了老子关于“万物具有阴阳对立统一结构形式的看法和观点。“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表达了老子关于“对立的双方或对立的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观点。

“三”不是一个确数,是多的意思。如果结合我国古老的《易经》文化来解释,“三”可以看作是由阴阳三爻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八卦。八卦与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象征着“三生万物”。可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对太极八卦图的解说。太极八卦是《易经》的核心,它浓缩了宇宙生成论、阴阳生克原理以及科学的术数体系。

易经的“易”是对立统一、对立转化的意思,而《易经》所揭示的阴阳生克原理就是贯穿于《道德经》始终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也是老子辩证法的灵魂,它包含着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太极载道,八卦寓德。太极八卦,合为道德。《易经》和《道德经》,其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基础都是来之于内修实践。

这就像原子是生成非生命物质的基本功能单位。细胞是生成生命物质的基本功能单位。不论是原子还是细胞,都含有阴阳两种属性。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属阳)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属阴)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从而保持自身的阴阳平衡。每个细胞核有阴阳两套染色体,呈双螺旋状的阶梯结构,碱基阴阳成对排列。一个原子的体积不等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体积之和,而是远远大的多,其中空部分就是气场的存在。细胞也是这样,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在不停地旋转运动的,其旋转运动的空间就是元气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运动空间,阴阳两性物质形成一定距离,才能因气而动,相互激发,相互涤荡,交感而生,从而化生出新的原子、细胞。

“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言“对立”,揭示了矛盾的普遍规律。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冲气以为和”,是言“同一”,说明平衡、和谐的运动空间是一切事物发生、转化的前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揭示的正是宇宙间的对立统一规律。

世间万物本源(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2)

张其金说:“宇宙之始,有一种没有生命的物质微粒,宇宙的特将其整合,渐次形万物。宇宙有层层不同的时空,某一高层时空以下,开始兼具、阳两种物质。越往更低时空,两种物质的差异越大,渐次形相生相克之理。纵有相生相克,却因天道无处不在,所以万物依旧和谐、有序。天道之所以安排生克的因素,是要使每一时空尽可能的繁荣,并使其中的生命活得有滋味。”

万物的差异表现在尘世,就极其复杂,也极其显着:正的一面越正,负的一面越负;两两之间,竟似形同水火,彼此难容。原因只在生命层层堕落下走,心标准越来越低,所以物质败坏的程度及与争斗的程度,也就越来越烈。

可是无论尘世如何纷、败坏,天道依旧牢牢将一切掌控,失德必定失去所得的规则没有任何变异。其基本内涵在于:没有任何外物的得到,可以白白得到。

之所以能够得到,是因他有德份去交换。所得之后失德,所得也难长保。如损德失德至尽,即使乞讨也不可得,即使保命也不可得。得失、增损之间的关系,用老子的话说,“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表面使损失万物,他却实质的得到德份;表面使其增加外物,他却实质的损失德份。

王侯为何自称孤、寡、不谷呢?即因他们大明白,他居此位所能获得的一切,若非曾经积下大德,决不可能得到;如果敢于作恶多端,必定不能保全;如果大肆挥霍,亦即大肆糟蹋德份。因此,以所厌恶的称谓自称,其实是时时警诫、提示自己,以不断强化谨慎、内敛、谦恭等等心。唯有如此所想,并如此所为,他才能不失大德,才不致名利两空。如果行恶到极处,即如强梁者无恶不作,铁心要将德份全部糟蹋,那就只有德败亡的下场。

如果拿西方哲学的概念来套中国哲学,在诸子百家之中,只有道家完全符合这个概念。西方哲学概念有三大块: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道家的一个“道”,涵盖西方哲学概念的所有,“道”即是宇宙之源。本体论,又是宇宙运行规律。认识论,还是人生遵循的准则。人生论,所以《道德经》在西方成为哲学中经典中的经典。

从这点来看,中国哲学起点比西方哲学要高,西方哲学是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古希腊哲学又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而苏格拉底追求的“真理”,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这些哲学范畴,就是老子所提的“道”而已。所以,说老子是世界哲学之父一点也不过分。

在中国思想史上享受至高无上地位的应该是老子,而不是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老子的“道”,是教导人类追求真理,而孔子的“仁”只是“道”在人伦方面的解释而已,而解释又未必正确。

第二,严格说,儒家的思想源于道家,是隶属道家的一个分支。为什么这样说呢?“道”是宇宙运行的准则,而孔子的“仁”是人的行为准则,人自然属于宇宙,所以,“仁”是“道”的分支。老子的思想范畴远远高于孔子,孔子是把老子的思想分解后,具体化研究,其范围和形式都低于老子。

历代王朝之所以尊孔,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具备教化功能,同时还有强烈的愚民功效。而老子的思想是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在现实社会和国家管理之中,真理往往是统治阶级的大忌。所以,历代统治者会尊孔,而社会精英层,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古代称为“士”的群体,从内心深处更偏向于道家。

“道”是什么呢?《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达清楚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它是宇宙运行的规律。而“德”又是什么呢?“德”就是“道”的外在显现形式,就是一切按“道”的规律做事,所谓的有德之人,就是在践行“道”。

事实上,老子认为万物的形成和发展有四个阶段。即“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在这四个阶段中,“道”和“德”是基本的,“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莫之命而常自然”。

所以说,“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属性完整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老子说的“凡是能够以‘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乃是‘德’。”

世间万物本源(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3)

为此,张其金在《本源纪》中指出:“德”具有对“道”进行外化的作用。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只有按照“道”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才能堪称为“德”。

反过来说,在整个宇宙万物的运行过程中,若是脱离了“道”的规律而任其妄为,那么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就不能称其为“有德”,而只能称之为“失德”、“缺德”或“无德”。

“失德”的行为乃是源于“失道”,而某种事物一旦脱离了“道”的轨迹,就必然会表现出“失德”。天若“失德”,或四季无常,或暴风骤雨,或日星隐曜。地若“失德”,或草木不生,或山崩地裂,或倒海翻江。人若“失德”,或疾患缠身,或灾祸连连,或家国失和。

“失德”者必然“失道”,而“失道”者必将走向孤立。常言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正是这个亘古不变的事理。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人伦方面践行“德”。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在集体、国家层面维护“德”。

张其金创立的本源学的核心思想是遵循社会大同的“正”的准则。

先说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有几次变革与完善。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提出“义”和“智”,董仲舒在“仁、义、礼、智”的基础上,把法家的“君臣、父子、夫妻”的相处准则和人与人的相处准则“信”吸收过来,改良后,提出了著名的“三纲五常”,他又把原属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和“万物齐一”发挥成“天人感应”,并传播万方,从而奠定了儒学的庙堂地位,儒家之所以能登上庙堂之高,要得于融合法家和道家的核心思想。

儒学发展到宋朝的时候,周敦颐再次把道家的“道”儒家化,就是提出社会运行之“道”及社会存在的通则,这个“道”在这里被称为“理”,也就是后来被定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之学:理学。当时还出现一门学问,就是陆九渊的心学,但当时官方认定朱熹而非陆九渊,所以当时心学并未占主导地位。到了明朝王阳明的出现,让心学大放异彩。王阳明在其心学中提出的“致良知”影响深远,蜚声海内外。良知是什么呢?就是人心的“道”。

再说法家。法家历来被称为称霸之术、帝王之学。战国时代,法家被称为强国之学,管仲用法家思想强齐图霸,法家的商鞅主导秦国变法,迅速让处于穷乡僻壤的秦国翘楚于战国七雄,嬴政又利用法家的韩非子、尉缭子、李斯等人思想统一六国。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法度。

法度是什么呢?真正的法度就是“道”在国家运行的显现,治国之道。也是在国家层面践行“道”和“德”尺度,这个尺度就是国法。在秦朝之后,法家为什么没落了呢?因为法家虽是强国之道,但不是驭民之策。治国之道是强大国力和驭民、训民的结合,否则不能长治久安。所以,法家的思想被改良后隐藏在儒家思想中,共同体现了统治者的要求。

中国悠悠几千年的意思形态研究,就是在研究探讨“道”在各个领域的存在形式而已。

儒家的“仁”,是人伦的道;

法家的“法”,是国家的道;

墨家的“兼爱”,是社团组织的道;

兵家的“谋”,是用兵的道;

理学的“理”是社会的道;

心学的“良知”是人心的道。

佛家所悟的佛法就是道,所以就有得道高僧只说。

西方也一样,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存在主义的“存在”等,都是“道”的另外显现形式。

本源学指出“道”的本源就是正。

世间万物本源(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是道)(4)

正是“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和运行规律的万物存在,因为万物因“正”而存在。宇宙是由正能量物质构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正义,法律的核心价值也是公正,人的本性为正,生命的核心价值也是正。所以,“正”才是世界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