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位聘请的老师,他当时可能就是二十五六的样子。

这年轻小伙子,年轻气盛,训起学生来口无遮拦;打起人来不问青红皂白;又是一位“铁面无私”的好老师:不认人,就认分数。

星期二下午是作文课,他出了个作文题目:《春天来了》,同学们都绞尽脑汁地写,“搅团八碗,八碗搅团”地啰嗦了几大页,交上去了!

周三中午放学,老师把我留下了,看那脸拉得一尺长,我知道没好事!

“你看看你写的作文,干巴巴地连一个成语都没有,就像那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这位老师火爆脾气一上来,“消防器”都灭不了!

他边歇斯底里地吼着,边“哗啦……”撕下了我的“辛苦杰作”,顺手一摔,摔到我脸上,潇洒地转身扬长而去。

这老师牛逼,我那时候也傻不拉几的,不是个省油的灯,不说自己“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不认真思过,重新写,反倒来了个“以牙还牙”的损招!

回家拿来成语词典,满满当当地抄了五页,幸灾乐祸地交了上去。

第二天语文课上便“荣获”了“教棍子打手”的最佳“奖”,到现在提起笔来,都“记忆犹新”啊!

一根擀面杖原理(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1)

一根擀面杖原理(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