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1)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

资料图 记者 李波 张锋锋 刘冀城 吴智恒 摄

雷州半岛,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深水良港、湛海蓝天、百果飘香、军舰逐浪……

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犹如蚌中晶石,逐渐被磨砺成瑰丽明珠。

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的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5月,省委书记李希率队到湛江调研时,要求湛江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和军民融合发展“四篇文章”。做好“四篇文章”,为湛江加快构建具有湛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年多来,湛江坚持大手笔、大力气做好“四篇文章”,聚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现代临港产业发展提速,持续扩产增效;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成果丰硕;军民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的良好局面。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3)

宝钢湛江钢铁3号高炉系统项目正加紧建设。 记者 张锋锋 摄

现代临港产业发展提速

依托深水良港资源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我市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4个投资超100亿美元的重大临港产业同时选择在湛江大地落地生根。东海岛上“巨人”林立,宝钢、中科炼化和巴斯夫项目建设如期推进,廉江新源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

三年时间,宝钢湛江钢铁基地1、2号高炉达产达效,创下了国内千万吨级钢铁企业从投产到年度“达产、达标、达耗、达效”的最快记录。今年3月29日上午,宝钢湛江钢铁3高炉系统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在充分利用1、2号高炉系统预留设施基础之上,3号高炉适当扩建烧结机、焦炉、高炉、转炉、连铸、热轧、冷轧及相应配套公辅设施等,计划2021年7月3号高炉点火投产。项目建成后,年新增铁水402万吨、钢水360万吨、热轧产品450万吨、冷轧产品166万吨。湛江钢铁将形成铁水1225万吨、钢水1252.8万吨、钢材1081万吨的产能规模。此外,4号、5号高炉按照2021年开工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节点加快筹备。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4)

中科炼化项目一期建设如火如荼。 记者 刘冀城 摄 通讯员聂冬生 吴金梅 林江海

钢铁基地西侧,中科炼化项目一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其中,中科一体化配套湛江—廉江成品油管道工程、配套输气管道项目已竣工。2020年上半年,生产装置将陆续投产,完全达产后将形成炼油能力1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80万吨/年,预计年产值可达600多亿元,增加税收230多亿元。当前正着手推进二期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新增15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5)

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工地。 记者 刘冀城 通讯员 李文超 摄

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是中国《外商投资法》颁布后落地的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也是巴斯夫集团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项目。今年11月23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德国总理默克尔分别致贺信。

在工业龙头的引领下,东海岛磁吸效应初显。预计到2022年,东海岛将初步形成以钢铁、石化为代表的2个千亿级现代化临港重化产业集群。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6)

鼎龙湾旅游度假区一景。 记者 张锋锋 摄

加快创建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

湛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还是一块尚未雕琢的“宝玉”。今年以来,有关部门继续实施《湛江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湛江市滨海城市旅游规划》和《湛江“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提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湛江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正抓紧修改完善。

结合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的强力推进和广东滨海旅游观光公路的动工建设,今年,我市布局22个重点滨海旅游招商项目,推进雷州半岛全域旅游开发,加快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批滨海旅游招商及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扎实推进:华侨城集团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湛江全域旅游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遂溪华强方特遂溪东方神画项目谈判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省最大的滨海水上乐园吴川鼎龙德萨斯水上世界二期已建成营业,在建五星级度假酒店3家,福朋喜来登酒店已建成开业,目前正在对德萨斯牛仔小镇进行改造升级;特呈岛全域旅游建设有序推进,霞山特呈岛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7)

据预测,全市今年接待游客预计超过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收入超600亿元,同比增长17.37%。市场消费旺盛,携程大数据报告显示,湛江旅游人均消费同比增长30.6%,旅游用车产品在线销售同比增长73.03%。

市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华侨城集团全域旅游合作开发项目落地建设;研究旅游招商项目落地实施政策,开展五星级滨海度假酒店全球招商工作;培育滨海旅游高端产品,启动创建鼎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继续支持湖光岩风景区5A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具有湛江特色的乡村民宿,重点打造一至两个乡村民宿群落,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强琼州海峡区域旅游合作,与海南携手拓展大湾区旅游消费市场和南方冬休市场。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8)

遂溪县北坡镇北运菜将销往北方市场。 记者 刘冀城 摄

特色优势农业成果丰硕

临近岁末年初,正是雷州半岛北运菜陆续收获的高峰。鲜食玉米、辣椒、茄子、韭菜……被一辆辆大货车载满奔向全国各地。立足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我市农业产业持续发力,预计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1.71亿元,增长5.4%。

通过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我市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特色优势农业生产基地。甘蔗等低效作物种植被调减,高效特色果蔬种植面积扩大,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今年以来,菠萝、芒果、红橙、青枣、火龙果等水果面积比增3.3%,产量比增11.9%,特色蔬菜比增2.5%、产量比增4.5%。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9)

徐闻曲界菠萝正在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记者 李忠 摄

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园龙头的引领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徐闻县(菠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只有7个,湛江占一半多。廉江市红橙产业园等10个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我市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省占比中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获得国家、省财政竞争性项目投入资金9亿元,实现每个农业大县的“一县一园”目标。

农业品牌持续增效发力,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强了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壮大了一批省级农业企业品牌,唱响了一批质优品佳的农产品品牌。廉江、徐闻成为全省岭南特色水果双创县。遂溪火龙果、吴川火龙果、徐闻菠萝、徐闻香蕉、乾塘莲藕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廉江红橙、覃斗芒果和徐闻良姜上榜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上榜的有廉江红橙、覃斗芒果、雷州青枣、愚公楼菠萝,品牌价值合计47.8亿元。

湛江千亿产业集群(湛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10)

在海洋渔业生产方面,我市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成功争取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在国外生产远洋渔船居全省第二,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大力发展农海产品深加工,已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发展的良好格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到60%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00多家,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湛江经济重要产业。

军民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湛江是国家经略南海、走向深蓝的桥头堡,军事、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强化“湛江的资源都是国防资源”的观念,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发力,打造面向南海具有湛江特色军民融合发展创新重点示范区成效显著。

今年初,我市专门成立了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规则,并在省内地级市率先编制了《湛江市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湛江市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有力抓手。

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嵌入战备功能,重大工程贯彻国防要求,新兴产业上加载国防导向,民生工程上融入国防保障。“五龙入湛”高铁新格局加快形成;一批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湛江湾战略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湛江港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湛江机场迁建后将成为广东第三大干线机场。随着以上基础设施的提升,将为我军战略机动和兵力投送、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我市突出抓好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落地落实。大力推进湛江军民融合船舶维修保障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集约式船舶维修保障和海工装制造基地;推进奋勇新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基础材料产业,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推进海上应急保障平台建设,为远海民兵海上执勤、维权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保障;加强湛江湾实验室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国海洋创新高地;建立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湛江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获批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建设后勤、装备保障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双拥共建工作,与南部战区海军共建“湛江南海学校”;拟于明年主办广东国际海洋装备博览会,并努力升格为中国海洋防务展。

未来,我市将努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为富国强军提供战略支撑和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