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五行志下》记载:“梁武陵王纪祭城煌神”,由此可知,城隍信仰最晚在梁代时便已经出现了。从字面上来看,“城隍”的“城”字指的是城市、城墙,“隍”字指的是城壕,《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城市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资源有限,所以原始时代的部落经常彼此掠夺。为了维护本部落的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早期人类建立起了村庄,村庄周围竖立篱笆来阻挡外地的入侵。然而这种防御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击破。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来人类修筑起了更加坚固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在城墙之外,又挖掘沟壕、水池来保护城墙。中国的筑城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阶段就已经出现了城市。正是在城池的保护底下,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人丁才得以兴盛。《说文》曰:“城,以盛民也。”围绕着城市,继而出现了城邦国家。

城隍庙是不是土地神(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1)

【城指城墙,隍指城壕】

一座城市的安危紧紧系着这座城市中居民的安危,以及这个城邦国家的命运。故而,古人相信应该有神灵负责守护城市的和平与繁荣。例如:古希腊人便赋予每个城邦以一个守护神:雅典的守护神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德尔斐的守护神是太阳神阿波罗,阿尔戈斯的守护神是天后赫拉。而中国人的城市的守护神便是城隍。

清代学者秦蕙田在《五礼通考·社稷篇》指出:城隍信仰源于大蜡八祭中的水庸。“在易泰之上六日,城复于陛。礼记,天子大蜡八,水庸居七,水,隍也,庸,城也,说者谓即古城隍之始。”

大蜡八祭为西周时每年腊日举行的国家级农业祭祀典礼。祭祀的对象包括8个:1.先啬(sè,通“穑”),即神农氏;2司啬,周人祖先,教会百姓种植农作物的后稷;3.农,即督促百姓进行农耕的官员,称为“田畯”;4.邮表畷,指田和田的交界处,即阡陌;5.猫虎,猫(也有人认为此处的“猫”指猫头鹰)和老虎会捕食危害庄稼的田鼠和野猪,故而古人将猫虎当成农业的守护神祭祀;6.坊,即田中的水堤;7.水庸,即田里的沟渠;8.昆虫,昆虫会啃食农作物,是农业之大敌,所以古人以祭祀安抚昆虫,祈求它们不要祸害庄稼。

城隍庙是不是土地神(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2)

【水庸指的是田边的沟渠】

田和城池具有许多相似性,首先,人类对方形有着强烈的偏好,筑城和辟田都要修成四四方方的形状;其次,田中的种植区域是由泥土拢起来的,而城墙的材料为泥石,“水庸”的“庸”本意就是用泥土夯筑的城墙;再则,城墙外和田边缘都会开凿沟渠。故而,水庸转变为城隍是说得通的。后世研究城隍的学者也普遍认同这种观点。然而尚没有学者举出材料说明这中间的演化始于何时,是如何发生的。

“城隍”二字体现的只是这个神的职务,而并非他的名字。那么城隍叫什么名字?或者说他是谁呢?历史学家丁山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一书中,提出城隍就是祝融。其首要根据是《左传》中的两则材料:

宋灾,祝宗用马于四墉,祀盘庚于西门之外。(襄公九年)

郑灾,(祝史)禳火于玄冥、回禄,祈于四墉。(昭公十八年)

丁山的理解是,宋国和郑国发生了火灾以后,二国向四墉(“墉”“庸”相通,四墉即四面城墙)举行了祭祀,由此断定四墉为火神,进而推导出城隍和祝融是同一神灵的结论。

城隍庙是不是土地神(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3)

【城墙】

但我认为丁山对上述两则材料存在误读,他将四墉当成了人格化的神灵,认为“于四墉”表达的是“向四庸神(祈祷)”的意思。而我认为此处的四墉并非指神灵,而表示地点,“于四墉”意为“在四墉”。

若按照丁山的理解,上述材料就翻译成:

宋国发生火灾,祝宗(古代主持祭祀的人)先宰杀马来祭祀四墉神,然后又在西门外祭祀盘庚。

郑国发生火灾,祝史(同为掌管祭祀的官员)先祈求玄冥、回禄消除火灾,然后又向四墉神祈祷。

按此翻译,那么宋国在火灾之后就祭祀了四墉神和盘庚两个神灵,郑国在火灾之后,则祭祀了玄冥、回禄和四墉神三个神灵,这样岂不是太繁复了一些了吗?且按丁山之推理,四墉同时是城池的守护神和火神,而回禄也是火神(有些人把回禄等同于祝融),那么祭祀两个火神岂不是重复了。

若把四墉理解成地点,理解起来更为通畅:

宋国发生火灾,祝宗先在四面城墙底下宰杀马匹,后在西门外祭祀盘庚。

郑国发生火灾,祝史分别在四面城墙下举行祭祀,祈求玄冥、回禄消除火灾。

宋国杀马是因为按照五行干支理论,马属火,杀马象征消除火气。而祭祀商王盘庚,是因为宋人是商人的后代,祭祀盘庚即为了请求祖先庇佑。玄冥为水神,郑国祭祀他是为了借助水的威力克制火。而祭祀火神回禄,是请火神消消火。

城隍庙是不是土地神(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4)

【在五行干支理论中,马属火,故杀马象征消火】

又有学者王永谦在《土地与城隍信仰》中引《吕氏春秋》和《吴越春秋》的记载说:我国第一个建立城市的人是鲧,故而他应该是最初的城隍。然后结合丁山的理论,费劲心思的去证明鲧是祝融。

在此我不想去讨论鲧和祝融是不是同一人物——因为那样会离题太远,而只想说明一下,鲧未必是最早的城隍。因为第一个建城者不一定就能当上城市的守护神,正如打江山的人不一定能坐江山。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半人半蛇的神叫做刻克罗普斯,他首先发明了书写、计算、建造城市和掩埋死者的方法,他在阿提卡地区建立了12座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守护神的位置后来都归了别的神灵。虽然鲧是中国神话中首先筑城的人,从这点看他确实有资格当城市的守护神,但还得看最终有没有人认可,而据我所知,后世没有文献称鲧为城隍或城市的守护神。

城隍庙是不是土地神(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5)

【刻克罗普斯,古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筑城者】

尽管最初的城隍是谁无法确定,但后世民间各地流传着一些比较有名的城隍。

例如:绍兴的城隍为庞玉,是唐代初期的名将,因为镇守会稽(绍兴古称)时“惠泽于民”,所以死后被尊为城隍;杭州城隍是明代浙江按察使周新,为官清正廉洁,因得罪锦衣卫指挥使,遭诬陷而死,后受到杭州百姓供奉。这些城隍大多是当地著名的历史人物,这是因为城隍本来就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当然每个地方的人都会因地制宜,选择最能代表本地文化的人担任城隍。

城隍信仰在唐宋时已经极为流行,李白、韩愈、杜牧等人皆撰写过城隍祭文。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云:“宋时,城隍祠宇几遍天下,朝廷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未命者,或袭邻郡之称,或承流俗所传,郡异而县不同。至于神之姓名,则又迁就附会,各指一人。”

城隍庙是不是土地神(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6)

【城隍】

城隍除了作为城池的守护神以外,后来还增加了另外一项职能,那就是掌管阴间之事。《太平广记》卷124引《报应录》,讲道一个故事:

唐代洪州司马王简易患有重病,腹中长了一块巨大的肿瘤,随着呼吸上上下下撞击脏腑有一次肿瘤撞上心脏,导致王简易昏死过去。醒来以后,他说他遇到一个鬼吏拿着阴间的公文,自称奉城隍的命令来捉他。王简易跟随鬼吏来到了城隍庙。庙前的人看见王简易,说他做了许多好事,怎么会这么早死呢?。见到城隍以后,王简易对城隍说:“我不该那么早死,请求城隍放我回家。”城隍吩咐手下拿来生死簿查看,果然发现王简易还有五年寿命,所以放他回家了。五年之后,王简易又因为肿瘤撞击心脏而过世了。

同书卷303又讲道,开元年间有一个宣州司户死后见到了城隍,又被城隍放回来的事情。可见,唐代时城隍已经具有管理死者的职能了。

城隍庙是不是土地神(为什么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庙)(7)

【城隍庙】

城隍管理阴间是人间管理制度的模仿。古人相信阴间之神掌管着人的生死籍,还要负责对死者进行审判。这相当于活人世界中的户籍管理以及判案,而这两种职能在阳间一般都是交给地方政府的。城隍是一城之神,其地位就相当于人间的州、县官员,所以管理生死籍和神判死者的工作放在城隍这边最为适合。然而城隍作为阴间之神,其工作又与冥界之王泰山府君、酆都天子、阎王冲突了,人们一般把城隍视为后三者属下的官员。

根据《钦定续文献通考》卷79记载,明代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天下府州县皆要设立城隍庙,庙中的摆设必须和衙门里一样。由此完全确立,官吏管理人间,城隍管理阴间的惯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