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有名的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人)(1)

崔颢: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人

文/钟百超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诗人。唐玄宗开元年(723),参加进士科考试,一举及第。

进士及第之后,崔颢并没有得到官职。此后开始漫游,放浪形骸,直到天宝初的二十年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约天宝三年(744)前后,崔颢任太仆寺丞,从六品上。太仆寺是太仆所在的部门,即全国掌握马政的最高机关。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属于吏部司勋司次官,从六品上,掌校定勋绩及授予勋官告身等事。

有关崔颢的资料极少,但流传几个轶事。一个是关于他的品行记载,《旧唐书崔颢传》中说他“有俊才,无士行,好蒱博饮酒。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

另一个也是来自《旧唐书崔颢传》:“初,李邕闻其名,度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去”。这是崔颢试图通过献干谒诗的方式,希望得到象李邕这样著名前辈的荐举,可是由于缺乏处世经验,献诗不当,触怒了李邕,骂句“小儿无礼”,撵出门外。但崔顺没有气馁,最后还是找人推荐,于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诗《黄鹤楼》与李白的传说。某日,李白与杜甫一同登上黄鹤楼,被眼前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黄鹤楼》,连声称道:“绝妙、绝妙!”

于是,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

可是,有个名叫丁十八的少年却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后来,李白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总算了却心愿。

崔颢有名的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人)(2)

崔颢最负盛名的诗当属《黄鹤楼》,正是这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正是这首诗,使黄鹤楼增加了人文色彩,成为一座享誉千古的文化名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

这首诗以“黄鹤”为意象,黄鹤象征什么?或者一个美好的传说,或者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可是一切都如黄鹤一样离去,一去也不再复返。而这座没有黄鹤的楼,又有什么意义?一个“空”字做出了回答。这种“空”是人文精神的匮乏,是没有灵魂的存在。因此,登临黄鹤楼,只能看着天上白云“空”悠悠。楼空,云也空,千百年来,依然如此,谁也无法改变现状。

接着,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的汉阳树和鹦鹉洲,无论树还是洲的草,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这里化用汉末祢衡客死江夏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愤。祢衡虽有文才,可惜生不逢时,既不见容于曹操,又不见容于刘表和黄祖,终被黄祖所杀,死时才二十六岁,死后葬于鹦鹉洲。

然而,更让人惆怅的,不是历史,而是当下,在夜色苍茫的江上,一个游子居然找不到回家的方向。这里,“乡关”不一定是实指,也可能是虚指个人的前途命运。一个才华横溢、壮志未酬的诗人,既能不能和黄鹤一样飞走,又该何去何从,这正是愁之所在。

这首诗,基调颇为沉郁,“空”和“愁”表达了诗人的基本感情。但这首诗同样体现了哀而不伤的精神,抒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而是天下士人的共同心声,因而,千百年来,得到许多的共鸣。

虽说李白搁笔不敢写黄鹤楼,但他还是写了几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以及《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但是,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则略为逊色。崔颢的《黄鹤楼》奠定了他一世诗名,也为黄鹤楼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地位。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沈德潜在《唐诗别裁》的评价也颇高:“(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崔颢有名的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人)(3)

崔颢的诗歌数量不多,《全唐诗》存其四十二首,题材丰富,有女性诗、边塞诗、写景纪游诗。其中,女性诗多清丽哀怨,格调深婉;边塞诗则感情奔放、笔力劲健;写景诗多用白描,境界如画。风格前后变化很大,语言多浅显明白,晓畅自然。这些诗歌,不是特别出名,因而无须逐一点评。

凭一首《黄鹤楼》,崔颢一人独得黄鹤楼。就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有谁敢去挑战呢?

问题不在于楼和台,而是楼和台所寄托的情怀,一种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也为个人前途所激发的情怀,才是楼和台的精神所在和存在价值。因此,与其说是楼台造就了诗人,不如说是诗人造就了楼台,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永远激励后人,反思,反思,再反思。

2018.11.13

崔颢有名的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