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三要账歇后语(赊店俗语歇后语集锦)(1)


【前言】本文是社旗县第一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梁铜勋收集、整理、解说、辑纂而成,是对本地方言土语、俗语给予的系统解释,是权威的方志性资料,堪称我乡非遗文化。


【正文】

(343)人在干,天在看(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意思是说:人在世上干什么事,老天爷在天上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做了坏事,会受到惩罚;做了好事会受到奖励。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是一个意思。在无神论者看来,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理解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44)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这句话是被欺负的好人自我安慰的麻醉剂,同“眼子头上有青天”如出一辙。它的要害是不敢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客观上助长恶人的嚣张气焰。)

(345)人怕恶人,阎王爷怕凶神(重点在第一句,阎王爷怕凶神,只是一种想象。其实第一句也不十分准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也大有人在)。

(346捉不尽的虱子抓不完的贼(这句话即将进入历史的垃圾箱,虱子几乎绝迹,蟊贼也日渐减少。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正在到来)。

(347)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历朝历代莫不如此,百姓渴望的为官者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48)儿好不如媳妇好,女儿好不如女婿好(经验之谈)。

(349)人死不能复生(与“人死如灯灭”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肯定,不能对死亡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350)好死不胜赖活着(苟且偷生者的处世哲学。某些被捕或被俘的人因抱着这种念头投敌叛变,成为可耻的叛徒)

(351)当官不给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句俗语,原本是豫剧《七品芝麻官》中唐成的一句台词。因它体现了群众对贪官、昏官和庸官的鄙视和憎恶,表达了人民的呼声,所以变成了群众常用语言,被群众所广泛应用)。

(352)田地老婆不让人(古往今来,田地都是一个家庭的主要财产,是不可再生的不动产资源,只可以买卖或交换,不可以相让。一旦失去土地,就会失去由此带来的所有权利。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寸土必争。老婆是家庭的成员,不仅是丈夫的左膀右臂,而且是家庭的无可替代的压舱石,更不能让与别人。忠告)

(353)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家庭是以成年男性为主建立起来的。弟兄分家各自组建家庭以后,各自是一个经济核算单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交往,成了一种社会交往,而社会交往应该是等价交换,所以“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至于亲情之间的互相赠予,那是属于感情的交往。感情交往常常是互相的一来一往,“来而不往非礼也”,忠告)。

(354)富不富,纸扎铺;子不子,带肚子(带肚子,指跟随改嫁的母亲到继父家的子女,这是一种贬称。这句话的意思是:纸扎店里有很“金”“银”“车马”,看起来很“富有”,实际那都是假的。带肚子名义是儿子,实际却不是亲生的儿子)。

(355)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日的夫妻是前世修练的结果,是一种缘分,应当珍惜)。

(356)铺地盖天,头枕焦砖(穷)

(357)雨打墓,辈辈富;雨打灵,辈辈穷(一种迷信的说法,不靠谱)。

(358)谁家烧锅不冒烟(矛盾普遍存在,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话常由调解人说出来规劝矛盾双方互相包容,化解矛盾,忠告)。

(359)不能光听野鸡叫(不要只听局外人怎么说,就信以为真,遇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忠告)。

(360)子丑寅卯,今日就好(对“看好日子”不以为然,要办什么事情,当下就办,办了就好。择日不如撞日)。

(361)择日不如撞日(这句俗语告诉人,择不择吉日并不重要,要办什么事不必看“好”)。

(362)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重点在第一句,人活一世要有作为,有价值)。

(363)人活百岁也是死,不如早死早托生(这是一种悲观厌世,轻生时的想法。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死后托生,生死轮回是一种迷信,无法证实。重要的是过好当下,让今生放出光彩)。

(364)人上一百,各种各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365)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一句省略语,完整的说法是: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意思是“人多思靠”,贬义)。

(366)一个萝卜一个坑(定岗定编)

(367)杀猪宰羊,厨子先尝(近水楼台先得月)

(368)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揪出一个坏人,与之相关联的坏人也就全部暴露出来)

(369)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这是政治黑暗的旧社会穷人的处世观念。因为那个时代的政府,代表的是富人的利益,“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即便能打赢官司,也折腾的家破人亡。饿死不做贼,更折射出穷人的悲惨与无奈:要么“饿死“,要么”“做贼”。两个选项都是坏选项。选择“饿死”好像又正直一些。选择“做贼”,下场可能更加悲惨。)

(370)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此俗语通常用来比喻单位虽小,机构一样齐全。后来把调查研究,分析单位的状况,称作“解剖麻雀”)

(371)娘家侄儿,出气人儿,坐到姑家正当门儿(姑娘出嫁到婆儿去,最担心的是被丈夫家人虐待,常常把娘家的年轻人看作后盾。娘家侄儿就是这后盾的中坚力量,受到姑姑的隆重接待。还有一句“人活九十九,还要娘家做后手。足见出嫁女子对娘家的依赖心理)

(372)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旧社会的军队,亦兵亦匪,蛮不讲理。秀才虽是有文化的人,虽然能讲道理,但是“兵”不讲理,他的道理就没法说清。这句话常常比喻有理之人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毫无办法,贬义)。

(373)县官不如现管(县官,泛指上级官员;现管,指顶头上司。现实生活中,往往顶头上司因为解决问题的实权在握,比上级官员权力更大。与之相类似的俗语还有“阎王好说,小鬼难缠”)。

(374)好男好女往上长(人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不断进步。这句话通常用在二人为某事争吵之时,一人为自证清白赌咒用的一句誓言。如“我要是做了xxx伤天害理之事,管教我不能好男好女往上长”这样把自己的儿女前途命运赌进去,是最毒的誓言,对方往往无话可说)。

(375)三杆杖压不出屁来(不善言辞,没嘴葫芦,贬义)。

(376)填坑不要好土(字面意思是因为填坑的土,都是埋在地下,所以不必用好土来填。实际意思不是在说用土填坑,而是说的是吃饭。过去穷人吃饭,好赖饭都行。只要能填饱肚子,质量差的饭也行,咽下喉咙都一样。反映过去劳苦大众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无奈)。

(377)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鼓励青少年读书的两句古语:读书吧,读好了书可以挣多多的钞票;读书吧,读好了书,可以娶到漂亮的女人。虽然宣扬的是读书利己主义,但却说的很实在。尘世上有几个人能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觉悟?只要不当汉奸,不存心害人,就是个有底线的好人”)。

(378)墙倒众人推(比喻某人将要倒台,很多人加入“推墙”的行列,表示自己同大家是站在同一立场。可悲的是,不知有多少人在遭到厄运之时,他们往日某些亲近的人,包括亲戚、朋友、学生甚至配偶,为了自保,不惜栽赃陷害,落井下石,也非常卖力地推他们一把,加速他们的倒台。这种人的灵魂尤其肮脏,面目更加令人憎恶)

(379)摸到枕头天明了(比喻人们由于做事不得方法,走了很多弯路,及至找到方法,则大势已去。)

(380)害人如害己,害了人家害自己(还有一种说法是“害人如害己,害不住人家害自己”,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以害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381)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拆庙本来是一大恶事,毁婚之事更是十恶不赦。告诫人不要破坏别人婚姻)

(382)一个鸡子带俩爪(借鸡比人,人人都有两只手,都可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383)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面临生死搏斗时,最可信赖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384)能叫屋里窄,不叫心里窄(两害相较取其轻,环境逼窄,尚能忍受;心里有了压力,则寝食难安)

(385)公道自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常用在弱势人群有理却不能申辩之时自我安慰)

(386)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在一个家庭里,中年人混得好至关重要。子女受人待见,父母也受人尊敬)

(387)守着矬子不说短话(说话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容易引起误解的话,一定要回避)

(388)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反映了一种社会心态,人们总是热衷于传播负面新闻)

(38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本是一句古语,最早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后来人多半没有考究它的出处,传来传去就把它作为俗语。这里需要弄清“国”与“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朝代的更替是当官人的事,与百姓无关。民族的兴亡,才是天下大事,每个百姓,都有责任。

(390)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

(39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本是三国演义中实施苦肉计的一个情节。现在借用来,说明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各个环节必须密切配合)。(未完待续)


胡汉三要账歇后语(赊店俗语歇后语集锦)(2)

作者简介

梁铜勋,社旗一高退休教师,1935年11月生于泌阳县朱集街。一生经历坎坷却不向命运低头。业余爱好写作,时有短文见诸报刊。直到耄耋,笔耕不辍。内容多反映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文笔朴实,不事雕琢。用百姓口语,讲百姓故事,是他文章的特色。曾用笔名童迅(与名字谐音)在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多篇,著有中篇小说《追梦人》及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剧本。

胡汉三要账歇后语(赊店俗语歇后语集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