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把儿的”宝宝降生了,喜悦霎时充满了整个家庭,可有打开尿片,却突然发现怎么有一侧阴囊肿大——一家人傻眼了,这是咋回事?

其实不必紧张,新生儿阴囊肿大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主要原因有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两者临床表现相似,但处理方式却截然不同。

下面我为您分析分析:

成因:

鞘膜积液:

胚胎期睾丸下降时,两层腹膜构成的盲袋,即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留有空间,而鞘膜和腹膜一样都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任何使鞘膜分泌增多或吸收减少的因素都可引起鞘膜积液。

男宝宝有一边蛋肿大挂什么科(好不容易盼来带把儿的宝宝)(1)

腹股沟斜疝:

胚胎期睾丸下降时,除鞘状突闭锁不全和不闭合形成先天性疝囊外,腹壁薄弱或缺损也是重要原因。

疝囊(内容物主要为肠道和大网膜)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再进入腹股沟浅环,进入阴囊,斜疝形成。

男宝宝有一边蛋肿大挂什么科(好不容易盼来带把儿的宝宝)(2)

区分方法:

两者区别也很简单,只要采取透光的方法,即可将它们区分开来。

先把一张硬纸卷成一个纸筒,把纸筒的下端罩在肿块上,再用手电筒紧贴肿块的另一侧进行透照,然后通过纸筒的上端进行观察:如果肿块呈现出通红透亮的样子,则为鞘膜积液,若是不透光,则多为疝气。

治疗建议:

如果新生儿的鞘膜积液量不大,常常可自行吸收消退。但若是鞘膜积液的肿块张力较大,或是在2岁以后还不能自愈,则应去医院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影响睾丸的发育。手术分为鞘膜翻转或切除术。

新生儿到一岁以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可暂不手术,因为腹肌随着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也可用儿童疝气治疗带进行辅助保守治疗。

但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在平时,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了解阴囊肿大的各方各面后,家长应该能够放下心了;但仍有一点需高度警惕:当宝宝感冒咳嗽、劳累等原因突然出现剧烈哭闹、拒食、呕吐、腹胀时,家长一定要马上注意阴囊内肿物的变化。

如出现肿物增大、触痛或颜色变化(发红、变暗),此时提示嵌“顿疝和肠梗阻征象,需立即送往医院求助治疗!

作者:饶晓林,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主冶医师,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妈咪知道】,联系邮箱:info@easyhin.com

妈咪知道平台致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一键资讯,三甲医院儿科、产科医生在线免费解答,发布最新孕育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