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有一个热门事件:清华大学在迎接新生时出现了“热列欢迎”这样的错别字,这又使得大家立马想到前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校长把“鸿鹄之志”读成了“鸿浩之志”。一个写错字,一个读错字,关键是两件事发生在我国的顶级学府,这有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这两件事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写错字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明显是一个低级错误;至于读错字就比较复杂一点了,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鸿鹄之志”这个词谈不上是常用的词语,但是对于一个大学的领导来说,应该是常用的词语,平时应该不止一次说过、用过,但是都没有能及时纠正过来,最后在最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却出现了!

写错字是怎么引起的(写错字的背后是什么)(1)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几件事。

(一)“有条不絮”与“有条不紊”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青年教师,有幸进入本地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工作。

适逢学校召开教师大会,校长在主席台上热情洋溢地做着报告,我忽然听到他在台上说到:“各项工作要做到有条不絮!”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在学校的工作中,“有条不紊”这个成语还算是常用词语吧,就在我一楞神的时候,校长又大声地说了一遍“有条不絮”,我想这可能是校长的幽默吧,于是我转过头来四周看了一下,周围的人似乎都没有什么表情,这反而使我纳闷了。

会议结束之后,我在想,校长应该不是在搞幽默吧,可能是他读错字了。想到这里,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找个机会当面告诉他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免得他以后再发生这样的错误!

恰巧那几天始终没有机会单独遇到校长,于是这件事始终没有办成。

写错字是怎么引起的(写错字的背后是什么)(2)

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忽然想到:不对!学校里有那么多语文老师,这么些年来,他们都没有给校长指出来,为什么呢?尤其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他们都是小有名气的语文老师,他们经常要给学生纠正这个词啊,那他们为什么不给校长指出来呢?

在这样的想法指导下,我慢慢地想到,这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吧?

就这样,我也打消了给校长指出错误的念头。

我在这所学校工作了五年多,这五年多的时间里,经常听到校长口里的“有条不絮”,时间长了,听的遍数多了,我也就和其他人一样慢慢地适应了这种“有条不絮”的工作和生活了。

写错字是怎么引起的(写错字的背后是什么)(3)

最近忽然听到北大校长在校庆大会上读错字的故事,我想也与我的经历一样吧,北京大学有那么多的全国一流甚至全世界一流的学者,他们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也没有及时地给校长指出来吧?

时光荏苒,一晃过去将近三十年了, 当年的老校长已经退休了,虽然偶尔在傍晚散步时会遇到他,但是再也没有听到他那熟悉的“有条不絮”了。

(二)“启事”与“启示”

启事”与“启示”两个词的读音相同,可是两者之间的意义却是相差甚远,一般的人用错了可能还情有可原,可是那些有文化的人在正式场合用错了,确实是不能原谅的。

常常在小区门口看到“寻狗启示”,那些养狗的人把小狗视作心肝宝贝,忽然有一天心肝宝贝不见了,心里当然着急无比,于是在小区的各个角落贴上这个让人注目的“寻狗启示”,我看了之后只是付之一笑:因为其中的内容已经明白了,至于养狗的人在寻狗的过程中是不是真的受到什么“启示”也就无关紧要了。

写错字是怎么引起的(写错字的背后是什么)(4)

不过,最近看到本地一家有名的学府的官方网站上贴出一张“招聘启示”,这就让人有点坐不住了。作为一家有名的学府,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你的形象,竟然能够出现这样的“招聘启示”,一定是工作中的不严谨导致的。为了维护这家学府的形象,我在该网站下面写了一个留言,建议他们赶紧把“启示”改为“启事”!也许是我多事,这个“启示”到现在还原封不动地挂在网站上。

呜呼,爱之深,情之切,伤之痛!

(三)“师傅”与“师父”

师傅”与“师父”都是常用词,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前段时间,头条上还有人刚刚讨论过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两者都强调的是“”,不同的是后者更强调的是“”,也就是如果被称呼的对方在年龄、资历上更年长一些的话,可以称为“师父”,比如《西游记》中几位徒弟都称唐三藏为“师父”。一般在口语中也不需太多的注意,但是在书面语中最好还是有点区别的。

写错字是怎么引起的(写错字的背后是什么)(5)

同事之间,先来者为师,年长者为师,这都是常有的事。为了让年轻的同事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很多单位都把年轻人交给资历稍长的人作为徒弟,称为“师徒结对”,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师徒之间只是相差四、五岁,却以“师父”相称,总是让人看了有点不爽,可能是《西游记》看多了吧,所以看谁都像唐三藏。

总而言之,读错字、用错字都是常见的现象。有些现象可以原谅而不必深究,有些却不能原谅而必须纠正;错字与别字,发生在一些人的身上是可以的,发生在另一些人的身上却是不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