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名称(父母爱情作者)(1)

假期对我而言,是刷剧的绝佳时机。不过,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对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是看了又看,比如《请回答1988》《琅琊榜》《父母爱情》等。如果不出意外,这些电视剧我是每逢假期必刷一遍。

电视剧《父母爱情》,我不记得自己看了多少遍,那些情节几乎烂熟于心。不过这几天,我又刷了一遍。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故事,一直感动着许多人。也许,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你受不了他的无趣,但会被他认真做事的样子迷住;他受不了你的矫情,但会因为你的浪漫而坚持爱下去;你对他的不浪漫感到失望,但对他的责任心十二分满意;他对你的暴脾气非常不满,但又对你的傻乎乎满心喜欢,于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常说佳偶天成,在我看来,父母是一对怨偶。也许是月老喝醉了酒,牵错了线。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用在老爸老妈身上,那是绝对的不搭,牙齿碰嘴唇,炮仗遇火星,吵嘴是常态,冷战是家常。如果父母之间有爱情,那他们的爱情是沉默的,混杂着争吵和抱怨。

小时候,一到农忙季节,空气中都会弥漫着“战争”的火药味。牵牲口走偏了,扶犁铧扶歪了,装麦子装的不对称了,撒肥料撒的不均匀了……反正,老爸总有一堆机会找茬,老妈总有一堆理由不服。不知道是不是农活太重,劳力太少,身体太累,需要给自己提劲发泄,总是一干活就拌嘴,一干活就发火。我和姐姐总是小心翼翼的,再累也不敢发声,唯恐“战火”蔓延,不慎成了双方发泄的出气筒。那时的我特别盼望有人来家里帮忙干活。比如说邻居的嫂子,出嫁的姑姑,哪怕是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帮忙,那气氛才能勉强缓和缓和。

印象中,我最怕过年,因为我们年纪小,帮不上大忙,年下的所有的准备都得靠老妈一人,那一通忙活下来,可真够累人。这次换作老妈找茬,蒸年馍烧的火不旺了,杀鸡拔的毛不净了,贴对联贴得不整齐了,走亲戚东西准备的不齐全了……老爸也是一副见招拆招,针锋相对,于是年就过得让人有些提心吊胆,胆战心惊了。大年初一,最怕老妈“罢工”,借口不舒服蒙被睡觉。中午的饭菜差不多是胡乱对付,这时的老爸也只好阴沉着脸,我们更是大气不敢出的样子。

每每这时,我很是羡慕别人家的幸福,也很怀疑“十年修得共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这句话是不是有误,为啥到我们家就变了样。磕磕碰碰中,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过去了。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父母刮目相看。那是有一年,当时天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忙完家务的老妈准备到邻居家串个门。到邻居家需上一个小土坡,不知是不是路太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老妈一下子摔倒了,而且更严重的是当时不知怎的,老妈的腿居然失去了知觉。这一下可把人吓坏了,老妈一下就联想到了“瘫痪”,接着又联想了以后的很多事,精神不由萎靡下来。即便是后来到医院查了个遍,什么毛病没有,可老妈总觉得我们在骗她。那些天住在我这里,很少见老妈下过床,整日呆在床上胡思乱想,祥林嫂般地唠叨着这可咋办这可咋办。一段时间后,老爸把老妈接了回去,做饭干家务换成了老爸。不久之后,老妈竟一下振作起来,不再杞人忧天瞎想胡猜了。我很是纳闷,不知道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居然就这样奇迹般恢复了。后来老妈告诉我,一回去,老爸就从邻村买了五六只老公鸡,杀了让老妈补身子。不知道是补得有效,还是老爸的贴心关怀有效,老妈从此不再自个吓自个了。

而今,爸妈都到“古来稀”的年纪,可身体依然很好。为帮弟弟看孩子,老妈住到城里做饭接孩子,老爸一个人在家喂羊放羊。虽然每周回去,两人一见面还会吵嘴,老妈嫌气老爸抽烟乱扔烟头了,埋怨家里乱的一锅粥;当然老爸也不会虚心接受批评,生气老妈唠叨啰嗦,气恼一回来就无事找事。往往说不到三两句话,“硝烟”就会四起,“战火”就会弥漫,好象不争不吵就没法过日子一样。

可我知道,虽然他们吵了一辈子,却也关心彼此一辈子。老爸多次背着老妈对我们说:你妈虽然脾气不好,可人是个好人。甘心把辛苦挣来的钱交给老妈保管,让老妈一辈子掌着家里的财权。老妈虽然嘴上不饶人,可一回去,总会记得老爸喜欢吃什么,捎得都是他爱吃的。

记得有一段时间,迷上了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常常想爱情是什么样子?是罗密欧朱丽叶那轰轰烈烈的壮美,还是梁山伯祝英台那缠缠绵绵的凄美,是卓文君司马相如那不顾一切的真挚,还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生死执念的永恒。可从《父母爱情》中,从老爸老妈的一辈子相处的模式中明白:爱可以有千万种方式,但最平淡的也是最真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有烟火的生活就有磕磕绊绊,有寻常的相处就有吵吵闹闹,争吵,只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如果说父母爱情是一首乐曲,那争吵是低音,浪漫是高音,牵挂和关心永远是它的主旋律。

其实,真正爱情里没有输赢,只有“共赢”,或者“共输”。几乎所有健康而又长久的伴侣都是这样来经营爱情的:我愿意给你伤害我的权利,但我坚信你不会这么做,即便你做了,我也相信不会再有第二次。我知道你身上有哪些臭毛病,也知道自己没好到哪里去,所以我愿意改一些,你也会改一些。我们逐渐意识到:原则和底线不再是那么死板,妥协和退让也不意味着软弱。我们或多或少地失去了一部分自我,但都甘愿认为是爱的代价。

我们都向往浪漫的爱情,可我们更追求真挚的爱情,愿你在这个必须拼得你死我活的世界里拥有一份不怕变质的爱情,也愿你有幸在某人平淡无奇的生命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作者简介:李冬梅,河南济源人。济水一中语文教师,喜欢读书、写作。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dahewenxue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