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苏轼生平的著作有很多种,有王水照、崔铭的《苏轼传》,曾枣庄的《苏轼评传》等,但要论普及度较广的,还要属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苏东坡传》属于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没有大段的学术考究之语,专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苏东坡的人生。

通俗,并不代表没有态度,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风流与智慧兼具的政治家,成为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最重要的是呈现出苏东坡的多面人生,他是诗人,也是政治家;是书法家,也是美食家;他是佛教徒,也是士大夫;他嗜酒如命,他风流倜傥。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1)

林语堂先生

作为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苏东坡》传广泛吸收传统传记小说的写作方式,读来诙谐风趣,比学术著作在可读性和文学性上都高出很多。今天我们不妨对照《苏东坡传》,看看这位大文人的艺术人生。

1、读懂苏东坡,首先要将他当作一位政治家

苏东坡的一生,是豪迈放荡的一生,坦白直爽的一生,自由洒脱的一生,但首先是忧国忧民的一生,这一点是首先要强调的。读懂苏东坡,首先要将他放在传统文人的维度中看,先寻找其共性,再寻找其特殊性。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2)

诚然,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他的词作使其当之无愧的成为豪放派的掌门人,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的散文成就更是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也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门派——文人画,善画竹木怪石;在书法上更与黄庭坚,他和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但这些属于个人的爱好,与传统文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比,属于次一等的需求。

实际上,苏轼一直是一位有为的官员,在地方上开凿河道,治水筑堤,政绩一直都不错,最高官至礼部尚书,这已经属于二品大员,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苏东坡的后半生可谓命途多舛,崎岖坎坷的,苏东坡的一生却可谓命途多舛,崎岖坎坷。反对王安石变法给百姓带来的诸多苦难,又不赞同司马光完全废弃新法的主张,因而只能一贬再贬,最后甚至贬到了中华文化藩篱之外的海南岛,在这个他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却孤身的在岭南,这个“天气卑湿,地气蒸溽”、“夏秋之交,物无不腐败者”的地方艰苦的生活着。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3)

《苏东坡传》中着重介绍了苏东坡人生的两次低谷。在这两次的贬谪之中,最荒唐的就是第一次,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乌台诗案”。王安石的变法可谓是雷厉风行,他的“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的“三不足”精神拉开了北宋改革的序幕,但隐藏的问题很多,尤其是青苗法与民争利,完全背离了制度的初衷,遭到苏轼极力反对。党争让许多人遭殃,里面就包括就包括苏东坡。

宋神宗熙宁元丰二年六月,以王安石为首的当权派一纸文书将苏东坡告到了皇帝那里,在苏东坡的诗文中咬文嚼字,硬是给他冠上一个“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罪名,苏东坡被迫下狱待诏,最后被贬至黄州。

第二次,是在他人生春风得意之时,再度被重用后,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后有担当皇帝的侍读,在太后的支持下他单枪匹马的向朝廷的腐败无能进军,他刚毅执着的坚持着自己的方针,当然他也深知自己得罪官员众多,他说“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所以他请求外调。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4)

苏东坡《苏东坡》

可是当老太后去世,那个曾经年幼的皇帝就迫不及待地打压旧党人士,将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三十几个元祐年间的大臣监禁、贬谪、罢黜。早就忘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贬至惠州后又贬至海南。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苏东坡的人生是不幸的,《苏东坡传》中别具一格地提到了苏东坡人生中遇到的几位贤明的皇后。首先是宋仁宗的皇后,在苏东坡因乌台诗案下狱时,她一直支持着他,临终前她曾对皇帝说“我听说苏东坡因为写诗正受审问。这都是小人跟他作对。他们设法子在他的政绩上找毛病,现在想由他的诗入他于罪。这样控告他不也太无谓了吗?我是不中用了,你可别冤屈好人,老天爷是不容的。”使得苏东坡免于死罪。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5)

第二位是英宗的皇后,她一直提拔他,不但让他担任翰林学士,还做了皇帝的侍读,把他从第七级一直擢升到第三级,甚至后来当有人弹劾他的时候,这位太后一直将这些文章搁置起来,置之不理。

最后一位是神宗的皇后,苏东坡谪居海南三年后,新太后摄政,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她将所有元祐老臣一律赦罪,直到她去世之前,她一直保护着这些老臣,使苏东坡免客死于他乡。

2、风流才子的人生,有着厚重而苦涩的底色

苏东坡被后世称为风流才子,一生中最挂念的应该有四个女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6)

他的初恋应当算是他的那个不知名的堂妹了,许多人都对他们特别的惋惜,他在《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如下:

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荫结子时。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林语堂先生认为这是一首典型的“情诗”虽然这首诗是写给陈太守的,但是从诗的内容看,的确应是一首情诗。诗中提到了杜牧的那首《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7)

这首诗写于杜牧十四年后再回故地去见当年定下的女子时,女子已经结婚生子,杜牧空负遗憾写下此诗。关于空折枝的来历大家就更是知晓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这些联系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苏东坡的那份哀怨惋惜,无可奈何的心情。

苏东坡的第一位妻子名叫王弗,她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又很会为人处世的女人,不似苏东坡,一个坦白直爽,毫无心机城府的诗人,她一直劝戒苏东坡“速成的交情靠不住”。

在王弗去世的十周年时,苏东坡写了那首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足以见得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8)

电视剧《苏东坡》林心如饰演王弗

他的第二仁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润之,她是一个很好的母亲,一直将堂姐的孩子视如己出,陪同苏东坡度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苏轼曾为王润之写下《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 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佳气郁葱来绣户 。当年江上生奇女。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9)

四个女人中后世留下传说最多的是他的小妾朝云,她原是王润之买来的一个丫鬟,后来苏东坡纳她为妾,她不仅给予了苏东坡物质上的照顾,更是他精神上的知己。一次苏轼问身边人自己腹里是什么时,朝云回答他满腹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比较的欣赏她,他总是称朝云为“天女维摩”,表示纯净不染之意。当然朝云也一直同他患难与共,不过,朝云去世的时候正是苏东坡人生的高潮期,我不知道这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她没有看到苏东坡两度遭迫害,不幸的是她没有陪同苏东坡走过他人生的第二个低谷。

苏东坡为她写过不少的诗,比较出名的是《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四个女人都各自陪伴苏东坡走完人生的一个阶段,但都没有陪伴他走完一生。

传记的形式与其他文体不同,一篇文章常常会聚焦于一个或几个故事,但是一本传记中会将生离死别完整地呈现出来。王弗、王润之、朝云暮云的离去,在《苏东坡传》中都有平实的描写,这种最平淡的文笔传递出的是人生悲剧的底色,我们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苏轼的每一次送别的心境,这是苏东坡留下多少豁达的诗词都难以掩盖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内容梳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10)

海口五公祠

如果说人生是一种修行,到了苏东坡暮年从海南岛回来的时候,那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基本可以最完整地呈现出苏东坡最终修炼的心境: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即使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节操。昔人已去,留下的是我们后人无限的敬仰与怀念,如同滔滔江水带着我们的相思送去那遥远的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