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对劳动仲裁深有感触,给大家讲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

去年,我们公司开辟了一块新的业务领域,要招聘产品经理。因为新业务非常小众化,市场上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老板面试了很多人选,都不满意。眼看项目启动迫在眉睫,人却迟迟没有到位。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能用的招聘方式都用了一遍。终于,在行业内挖到了一个资深人才, 无论教育背景还是工作经历都符合要求。

面试过程也进行得非常顺利。老板对这个人选很满意,认为他的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都不错。所以,不惜花重金吸引他过来,甚至开出了高一倍的薪酬。要知道老板对人才非常挑剔,能说出“满意”二字太不容易了。

对方听到这样优厚的条件,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合作意向。我和候选人商定了入职时间等具体细节,给他发了正式offer。

令人奇怪的是offer发出之后,迟迟不见对方回复。等了几天,我突然收到候选人发来的邮件,他说因为个人原因,放弃了这次机会。我当时就懵了,这怎么向老板交代呢?我反复寻思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的工作出了什么纰漏?还是有竞争对手开出更好的条件?

我花费那么大精力找到这个人,老板也本着诚意开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结束了,真是不甘心!我给候选人打了一个电话,语气非常诚恳,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说道:“您不接受offer没关系,这是您的权利。我很感谢您对公司的信任和支持。就算咱们目前没有达成意向,大家也可以保持联系,以后也许有合作机会了呢。”

候选人听完我这番话,我能感受到电话一端,他的内疚和歉意。他连忙说:“张经理,您和我沟通了那么久,给了我不少帮助,真是抱歉。”

我对他说:“没关系,您不要客气。另外,我是否可以请您帮我一个忙呢?”

候选人一听这话,马上说:“您请讲。”

我说:“抛开公司不说,咱们以朋友的身份,您可以告诉我是什么原因让您不愿意接受offer吗?”

候选人犹豫了片刻,说出了拒绝offer的真实原因。他在企业综合查询网站,看到公司在过去一年,曾经发生过两次员工劳动仲裁,心中产生顾虑,再三思量,放弃这次机会。

这两次劳动纠纷都是我经手的,真实原因是员工过度维权。因为员工不能胜任,公司本着诚意和他协商辞退,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他N 1赔偿。但对方一口咬定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坚持要“2N”经济赔偿金,不答应条件便投诉、举报,甚至请来了律师和企业抗衡到底。

我想我如果再和这个候选人解释,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反而越描越黑。

企业一旦摊上劳动纠纷案件,无论事发起因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在大众眼中,都会对这个企业打上问号。因为员工都是普通打工者,处于天然弱势地位,道德天平自然会向员工那一头倾斜。

上班一年多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公司到底怕不怕劳动仲裁呢)(1)

案例二

今年四月,广西一家企业在招聘公告第六项注意事项中第九条规定“曾向原单位提出劳动仲裁的人员不予受理报名或录用”,引发网友热议。该公司很快在招聘公告中删除了该条款,并发布道歉声明。

此条涉嫌“就业歧视”,侵犯劳动者“平等就业权”,但是这条新闻在职场上掀起一阵波澜。

去年,我们公司委托猎头从行业内挖了一个技术总监。面试过程非常顺畅,老板和这个人选谈得很好,本以为可以顺利入职,但却在背调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公司对总监及以上级别的候选人都会进行背景调查,而且是委托专业机构来进行。

背调机构查到这位技术总监在过去几年,曾经和公司发生过劳动纠纷,主要是项目奖金和年终激励的分配问题。老板联想到给他发的offer中,薪酬的一半都涉及到项目奖金激励、管理奖金激励,和他原来仲裁的公司非常类似,就决定立刻结束招聘程序,不发offer了。

最后,搞得对方非常生气地给我打电话质问原因,我只得编理由搪塞。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仲裁的记录仲裁委是不公开的,个人和单位也无法从互联网上查询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如劳动争议最终未调解成功,仲裁委进行了判决,则个人和单位均会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这部分信息劳动者和单位负责仲裁的人员会掌握,因此如果后续涉及到背景调查,HR可能会将仲裁情况告知,这是一种潜在风险。一般在背调过程中,背调方往往都会问到:这个员工是否和原来单位发生过劳动争议和纠纷。

上班一年多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公司到底怕不怕劳动仲裁呢)(2)

公司到底怕不怕劳动仲裁呢?员工的投诉会对公司有什么影响吗?

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了。企业的一切违法行为,一旦经过了法律程序,就会公开在大众面前。法律裁决会和企业终身绑定起来。在网络时代,有类似企查查、天眼查这样的企业整合数据,完全公开、供人查询。

《劳动法》的条款是明显偏向劳动者的。如果企业稍有不合规行为或者是对劳动者的不公平对待,维权意识强的员工很可能走劳动仲裁。如果仲裁不成,劳动争议上了法庭,企业败诉的可能性很大,每一项企业败诉的判决,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并且给公司诚信度和形象带来一定的影响。

金融机构、招标机构、招聘中介都很容易获得法院判决数据,劳动仲裁明显影响企业的融资、投标和招聘。比如公司去银行申请贷款,可能就不会批了。公司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限制。还会影响公司著名商标和科技奖等项目的申报。

公司会被列入失信公司名单,俗称黑名单。相关的信息会公示在国家公司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如果企业希望融资上市,证监会对企业诚信的评价也越来越严格,很可能因为败诉判决多而不能上市。

上班一年多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公司到底怕不怕劳动仲裁呢)(3)

员工申请过劳动仲裁,会对以后求职找工作有影响吗?

劳动仲裁的流程一般是“一裁二审”,先经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判决可起诉至基层法院(一审),不符一审判决可起诉至中院(二审)。

劳动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判决书会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一些第三方企业信息服务商,如“*信宝”、“*查查”会将信息关联至企业,由于判决书中会有原告、被告以及争议是由经过等详细信息,因此也可以看到劳动者的信息。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查询。

有的企业在入职前会以劳动者姓名或之前就业公司姓名为关键字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进行检索,以确认是否有劳动争议的诉讼案件。

总而言之,确实会有一定影响。

从老板的角度,对申请劳动仲裁的员工会产生一种反感和抵触,认为这种人往往比较多事,是个不好惹的刺头儿。即使再优秀,也不愿意录用。

从HR的角度,更关心劳动争议的原因。如果是拖欠工资、违法辞退不给经济补偿金等明显违法行为,劳动者维权完全在情理之中。

目前存在一些劳动者“过度维权”。所谓过度维权就是公司带着诚意与劳动者协商时,劳动者坚持要“2N”经济补偿金,不答应条件便投诉、举报,通过媒体企图逼迫企业就范等行为。劳动者掌握的法律知识,利用企业管理漏洞故意找茬儿、谋求利益。

上班一年多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公司到底怕不怕劳动仲裁呢)(4)

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变得不再有秘密可言。俗语说: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大数据时代,这个”神明“就是公众,你的一言一行似乎都无法逃离公众的视野。

对于企业来说,要合法经营、遵守劳动合同法,切不可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否则吃亏的还是企业自己;对于劳动者来说,树立法律保护意识是必须的,但这个度也要掌握好,以免给自己留下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