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如何进化的(阿里被编剧围剿)(1)

阿里影业如何进化的(阿里被编剧围剿)(2)

【导读】互联网企业这么爱作死,恐怕与他们一直打着“颠覆”的旗号深入各个行业脱不了干系——你既然要来抢别人的饭碗,自然也会遭受到最强硬的反抗。

最近的电影圈不太平,短短三天时间内接连出事,这要搁以往怕是一年都遇不上一件。

先是26日任性的乐视宣布在自己的电视平台超前点映《消失的凶手》,遭院线联合抵制,排片率一度从23%掉至10%,万达甚至出现一场不排的情况,让这部新片差点随了片名,就此消失。

阿里影业如何进化的(阿里被编剧围剿)(3)

据了解,院线方之所以如此震怒,是因为乐视超前点映的计划并没有事先告知,属于单方面的任意妄为,将他们的利益置之不顾。正所谓失道寡助,乐视遭遇封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在电影圈和互联网圈还没将这事的功过是非梳理清楚之时,“不甘寂寞”的阿里影业又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27日,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在某个论坛上说出了以下这段话:

“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阿里影业如何进化的(阿里被编剧围剿)(4)

“指出一条生路”的傲慢口吻迅速引起了编剧界的不满,社交媒体瞬间炸开了锅。

眼见场面已快要无法收拾,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急忙发微博回应各方质疑:

昨日参加一论坛的个人发言引起业内激烈争论,本人特做以下说明:第一,本人也是编剧出身,深知剧本重要性,且对编剧同行之尊重由来已久;第二,媒体有些断章取义,建议大家读完全文,且参考当时对话的语境;第三,从未说过只要IP不要编剧,而只说IP和编剧构成剧本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期待和诸位合作!

但这个苍白的解释显然无法说服众多编剧,一时间评论反而更加热烈:

1、@编剧余飞 徐远翔老师不惜牺牲个人声誉而发出“生路”和“斗兽场”、“屌丝票房”等耸人听闻的言论,让所有创作者们都走出了乱斗的误区,理清了思路,认清了形势,加深了对兄弟行业的理解,并自觉团结在“原创”这面大旗之下。从这个角度来讲,徐总是功臣。很有可能,他是潜伏在资方的“深海”。

2、@周黎明 按此逻辑,不仅编剧不需要,导演也是多余的,有一个切换镜头的导播足矣。最后,什么狗屁IP也不用,让走红明星对着镜头搞怪,一定能博得眼球。这大概是马云或他的手下给中国电影指名的方向吧。

3、@汪海林 拜读过全文,好像没什么歧义。认为编剧重要,也顶多认为IP没法直接吃,需要编剧帮忙加工而已。IP不要编剧挺好,真心希望你能坚持。其实你要编剧很多编剧还不要你呢,人都要有自知之明,你别来找编剧,编剧别往你那IP上凑。只是人有自尊的不多,免不了你要找编剧,也免不了有编剧会去给你改。珍重吧。

4、@宋方金 徐先生,全文读过。一,编剧大于并且永远大于剧本,是剧本拥有者。有些编剧会自愿放弃这权利,这是他的权力。二,剧本是影视工业的一链,但剧本本身不能拆解成产业链,不能拆解成前端与后端。三,以养蛊法创作剧本是对写作者尊严的挑战。别说我没提醒您。言尽于此,祝您成功。

5、@黎婉冰 搞互联网的做内容,他们认为这个世界被所谓互联网思维主宰,而内容生产也要遵循互联网思维。简直像文革中的红宝书教条。但这何尝不是又一种文化革命,又一种垄断、独裁。他们在抹杀稀有的独创性上堪立首功,他们制造了一种贫乏划一得让人伤心的审美,更借资本的蛮力大力传播,如同集体操。

6、@故事人贾东岩 对阿里副总的言论,有些人支持,认为是打破编剧的贵族垄断。但其实编剧垄断从来就是个伪命题,编剧无职业门槛,无职业证书,何来垄断。资本用热血沸腾的话语来包装,真正的目的是褫夺版权。最终小说作者、故事创作者、编剧都成为其链条的一环,失去创意版权和话语权。晋献公假道灭虢,就是这一招。

7、@力扶菩提心 我看到了他们副总令人毛骨悚然的计划:先把一堆他们挑中的网文写手集中起来,比武淘汰残杀,然后留下最好的,请大导演和好编剧出手。他想得挺美的。问题是,有哪个有尊严的网文写手肯心甘情愿做你盆里的蛊或你阿里不朽影视长城脚下的孟姜女的丈夫范杞良君呢?

8、@黄昏的好天气 但是这种观点很可能成功啊!毕竟绝大多数中国观众远未达到欣赏电影艺术内涵,获得精神满足的消费程度。确实只要看热闹、看明星就够了啊。

9、@叫兽易小星 行业的变坏,是从瞧不起编剧,自以为能颠覆创作规律开始的。人人都会做菜,难道饭店就不用招厨师了么。

燎原之火已经燃起,阿里影业CEO张强不得不出面进行回应:

就今日网间所传相关同事就编剧业务的个人观点引发讨论一事,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作为内容产业的核心,编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影业对于编剧等专业人士的尊重一以贯之,从未动摇,亦在探索和实践与编剧等专业领域同仁共同创造行业未来的现实路径。

然而这场怒火却没这么容易散去,有人撰文称,“阿里影业觉得编剧们的愤怒是因为‘动了编剧的奶酪’,其实他们不了解,或者无法理解,编剧们的愤怒其实是来源于对整个行业的担忧。”

这种担忧也迅速化为实际行为,27日晚上8点,喜多瑞70多位编剧通过微信公众号宣布不与阿里影业合作,开启了围剿之势,行动很快获得了其他编剧的支持,阅读数已破6万。

得罪人不稀奇,但得罪一个行业就有点太鲁莽了,更巧合的是偏偏这两家都是互联网企业,不得不令人好奇,为什么土豪们竟会想不开要来作死?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互联网企业一直号称要“颠覆”,也的确成功动摇了许多行业的基础,气势如虹的他们自然也想在电影圈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是乐视的超前点映还是阿里的IP编剧培养方式,都是想将电影产业尽可能地拉进自己的生态圈里,掌握更多话语权,提升估值。这两场斗争的背后可以说是方法论之间的矛盾。电影产业虽然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但从内容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多年来鲜有本质上的变化,互联网企业作为新生力量,势必要在这片土地里种出不一样的果实。

国外诸如Netflix的视频网站早已开始尝试电影的网络发行,甚至已经拿到四部电影的首映权,迫使好莱坞对新电影的首选发行平台展开重新思考。乐视的做法并没有问题,出错的地方在于事先并没有征询院线方的意见,独断专行的态度最终让这次有趣的尝试付诸流水,自己吞下恶果。

而阿里副总裁的一番高论,抛开个人情感仔细读来,可以看作是一个商业电影制片方对编剧方式的全新探索。在中国电影市场高歌猛进之时,众多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中国编剧的业务水平跟不上中国票房的增长速度。作为最重视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企业,这种故事科举制的电影项目策划方式不失为一种新思路,完全可以交由市场去验证能否培养出可靠的编剧人才。可惜的是,由于副总裁倨傲的说话态度,此番创新的编剧机制尚未成型,便遭到职业编剧的一致反对,不知会否就次胎死腹中,仅仅成为一个构想。

无论这两件事情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在财大气粗的互联网企业进入之后,一场产业变革正在电影圈里发酵,谁代表了行业未来的趋势,还是交给观众去定夺吧。

附:徐远翔在“原创与IP”论坛上的发言全文

阿里影业如何进化的(阿里被编剧围剿)(5)

我对IP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四个字:群众基础,如果说你用一个很拽的网络语言去界定它的话,我理解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一种方式。

现在大家一说IP好像就是网络文学,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20位的作品有多少完全来自于网络文学,这个是打折扣的。IP和具有IP属性是两个概念,比如高满堂老师,他就是具有IP属性,如果有一个超级运作家就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大电影,郑钧的《回到拉萨》这四个字具有IP属性,但是它具不具有开发出IP的潜能?现在没有IP是没法拍电影,这是肯定的,它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方式,首先让大家先知道。

所有的编剧没有必要恐慌,因为电影电视剧的核心还是讲故事,只不过没有IP这个概念,没有互联网信息发生之前,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编剧基本垄断了剧本创作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从抓什么选题,然后怎么做剧本,怎么去磨,只不过现在的编剧第一条先从网络产业链把前端抽出来,网络小说也好,是一个游戏也好,经过长期孵化的舞台剧也好,一个动漫也好,先抽出来,这个前端是属于纯IP,后端需要加工成好的剧本,编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编剧也很清楚,不要认为还要像以前一样,一个项目给我,我把前端后端都做了,现在这个产业链是有分工的,前端是IP,后端是编剧,这是我的理解。

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最好的IP都不是领先的东西,中国最好的IP是四大文学名著,还有一个是聊斋,一个是金瓶梅。我们每个中国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除了学汉字以外,学中国文化的时候必须学四大名著,它培养了一代一代中国人。知道的人越多,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好的IP,因为它具备一个初步的群众基础。当把IP抽出来需要非常优秀的编剧加工成好的故事,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相煎急不急的问题,只是前端和后端的问题。

IP真的很伟大,我就举一个例子,《盗墓笔记》这个IP,它的文字只有180万字,同人小说好几亿字,这个剧在爱奇艺上播出以后,点击量接近30亿人次。

我刚才讲了一个观点,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我在24、25岁读研究生的时候写我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还真的播了,叫做《热血天歌》。当时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你写了一部剧在中央一套播,在省里基本是职称晋级,分房子,升官,当时我就觉得春潮在涌动。我毕业了以后去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官方机构,因为对电影的热情,我还是回到了阿里,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不再是几个人、小群体就可以垄断电影电视剧的时代,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和去年增长是40%的增长速度,乐观的说法是明年中国的票房超北美。

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

我今天来不是来吵架的,我是怀着一颗平常心,邀请那些有情怀,有才华,有担当,有潜力的编剧来跟我们阿里影业合作,我们对剧本创作的重视程度,有些方面可能超出你们的想像。如果说通过这次论坛能够寻找到几位非常好的有潜力的有情怀的合作者的话,那真的是不虚此行,而且我们真的是怀着非常开放和宽容的心态跟你们做一个很真诚的对话,我们是怀着十足的诚意和大家做这样的沟通和更长远的合作。

阿里影业一年有三部电影够了,其实很多电影我们都参与了,只是不打这个标而已,也不愿意张扬,不像有的公司我投了5%,然后到每个电影节都说是我们投的。我们有娱乐宝,我们有票务软件系统等等,但是一个品牌的公司可能从制作团队到演员到制作公司都要更新换代,可能很多公司在几年以后就不存在了,我们要尊重这个现实。这一年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布局,更多是在平台的建设上。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恳请在座的诸位请你们拿出高质量的剧本。

来源:传媒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