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私立名校换校长 土生土长的民办名校长(1)

青岛私立名校换校长 土生土长的民办名校长(2)

彭念东

青岛私立名校换校长 土生土长的民办名校长(3)

青大附中副校长彭念东:见证青岛 年间民办教育快速崛起

前段时间,青大附中官微上更新了一条信息——彭念东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成立。夹在新学期开学典礼、新生军训、教研组长会、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等一系列“重磅消息”中,这条信息显得相当“低调”。这也符合这所岛城民办学校的一贯做法——把学生、教学、教师放在核心“头条”位置,管理团队则“甘于人后”,低调而精准地把控这所超级大校每个环节。正是这条看似“低调”的消息,透露的信号却相当“高调”。这意味着,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青岛民办教育培养出了首位“土生土长”的名校长。这既是青岛市对民办教育政策扶持的有力体现,也是对青大附中多年高质量办学的“实力认可”,更是岛城民办教育快速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履历里只有“民办”二字的名校长

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南下深圳掌舵民办校;原成都草堂小学校长蓝继红辞职选择民办校……每隔一段时间,公办校名校长出走民办学校的新闻都会登上热搜。不仅民办教育发达的北上广深如此,在青岛,大多数民办教育的领导层都有着丰富的公办校工作经验。不同于这一“公办起步、民办建功”民办教育中层干部的成长路径,彭念东22年的工作履历里只有“民办”二字。

1999年,师范院校毕业的彭念东来到青岛,成为了一所民办学校老师。当时青岛的民办教育刚刚起步,既是荒芜之地又是希望所在,彭念东等首批民办教育人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比起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工作更有挑战性,教师个人的付出更容易得到认可。”民办学校给青年教师提供的无限施展空间、快速成长通道和更纯粹的考核机制,深深吸引了他,彭念东从此扎根民办教育,一干就是22年。2007年,已经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上颇有心得的彭念东进入了青大附中,之后他的个人成长和这所岛城民办教育标杆学校“捆绑”在一起,经历了高歌猛进的14年。

离开讲台多年学生仍喊“彭老师”

一线教学18年,彭念东凭借富有创意、亲和力十足和冷幽默的授课方式,一直深受学生欢迎。他还练就了一手“绝活”——不用教具辅助、徒手画出标准几何图形,这让他收获了“彭几何”的昵称,也成为让几届青大附中毕业生念念不忘的明星教师。

“我很喜欢站在课堂上的感觉,享受跟孩子们一起的时光。2018年因为管理工作不得不离开教学一线,最舍不得是学生。”无论是教数学还是当班主任,彭念东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但随着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他渐渐察觉到课堂之外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少了,对孩子的影响也弱了。反复权衡后,他选择退出教学一线,主攻学校管理。尽管离开了讲台,从“彭几何”一路升至“彭校”,但学生对彭念东的亲近却始终不减。在教师节的贺卡上,学生为彭念东写道:每当听到“彭校”两个字,我们总比别的班多一分骄傲和自豪,那曾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你们要叫彭校,而我们叫彭老师!

10年间,先后担任年级副主任、年级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执行校长,彭念东笑称自己任职过学校大部分教育教学岗位。

扎根课堂助力老师“拔节”成长

一学期听课100节以上,这是彭念东保持了数年的纪录。每个学期,他都坚持扎根课堂,无论是展示课、研究课还是常态课、推门课,课堂上时时能见到他的身影。“说实话,每次彭校来听课我是又害怕又期待,因为他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要求非常严格,课堂上的任何细节都难逃他的法眼。”数学老师吴书艳告诉记者,丰富的教育智慧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让彭校长有双“火眼金睛”,对课堂教学的把控精准到位、精益求精。彭念东的听课从来不限于45分钟,课后跟老师们一起探讨分析课堂要点,时而轻松愉快、时而严肃认真,但都能让老师们欣然接受并诚然佩服。这份管理智慧背后的专业和真诚,让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吸纳意见,实现专业上的快速“拔节”成长。

精益求精不仅体现在彭校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上,更是落实在他精细化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点中。“我每天早晨7点不到就进班了,经常是我刚进班,彭校身影就会出现在走廊上,到每个班级门口看一看,细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精准掌握每个班级的实时状态。”班主任老师王婷说,严格敬业不仅是彭校对老师们的要求,也是他给自己制定的标准。

无论是“成全”思想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外圆内方”的课程体系,这些“形而上”的理念要在每名学生身上刻下烙印,考验的不仅是执掌帅印的校长张凤瑛的教育智慧,还需要彭念东他们这些管理层来打通中间“壁垒”,引领老师们自觉实现理念落地,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理念的精准抵达和完美践行。“课堂是学校的主阵地,也是管理最容易走进学生和老师的地方。” 在彭念东看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是贯彻校长教育智慧的主渠道,更是教师们个人成长的快车道。

10年耕耘与青大附中彼此成全

“说实话,对于名校长荣誉,我是一直觉得有点羞愧的,是沾了任职学校的光——我本无名,而我所在的学校青大附中是当之无愧的名校。严格来说,我最多只能算是名校的校长,还是一‘副’的,距离真正的‘名校长’还有差距。”在工作室成立仪式的发言中,彭念东再次展示了自己的低调和冷幽默。在彭念东看来,当一位校长的教育思想能够被家长和社会认可,当校长的教育智慧能够改变或成就一所学校,当校长的教育行为可以潜移默化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那这位校长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名校长。

首位民办“名校长”诞生于青大附中绝非偶然。作为岛城民办教育走出的第一位“名校长”,彭念东总是感念于“好校长”张凤瑛的思想引领,感谢学校为干部成长所搭建的平台。“张校长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彭念东说,青大附中为每一名干部规划成长目标,搭建相应的培养平台,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每次的办公会都是干部培训会、思想交流会,张校长带着干部们一起学习新政策、新要求,共同探讨学校的发展之路。“张校长是把每名干部当做校长来培养,她迫切希望每名干部都能快速成长。”而彭念东也将这一理念传承和发扬。

十几年间,彭念东见证了青大附中从当初的4个班、100余名学生,发展成拥有两个校区、70个教学班、近3400名学生、260名教职工的超级大校。他个人也与学校一起成长,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新高点……在管理层耕耘了10年,彭念东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民办教育事业,也和其他教育同仁一起,矢志不渝地保持着对教育的忠诚、执着和热情,在青大附中的舞台上真正实现了彼此成全。

首位民办校“名校长”背后的使命与担当

多年来,一批有丰富经验的“成熟”名校长,从公办学校进入民办校,有效提升了岛城整体的教育质量,也持续影响着岛城基础教育的格局。而在青岛民办教育已经发展了20年的大背景下,民办学校如何培养出更多“土生土长”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是摆在所有民办教育人面前的新课题。2020年底,彭念东入选青岛市第三批名校长,成为了民办校走出的第一位“土生土长”名校长。今年8月底,彭念东名校长工作室成立,6位来自公办校、民办校的校长,成为了工作室的成员。

其实,除了彭念东,青大附中还培养了多位校长分别任职于岛城民办学校。毫无保留地扶持干部成长,为岛城民办教育自主培养更多人才,这是张凤瑛校长掌舵青大附中这一民办教育标杆校的使命和担当,也是整个青大附中致力于岛城民办教育做出的贡献。(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王晓雨)

编辑: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