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到什么样的层次(通人要修成圣贤的道路究竟有多远)(1)

人生最重要的,最可靠的就是修身,就是修己,这是我们终身所要实践的根本。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4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人生修到什么样的层次(通人要修成圣贤的道路究竟有多远)(2)

提到“圣人”,你会想到谁?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至圣先师”孔子,他被人们赞颂为“道冠古今,德配天地”的最高理想人物。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叫圣人?是不是能用什么标准给圣人清晰地“画像”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圣人”二字的共二十八次,比例相当高。

什么叫“圣人”,老子也给出两个原则,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样的人就叫圣人。

因此,我们结合人们对孔子的盛赞以及老子给我们的标准,来给圣人画一个“像”。

一是可以更好地向圣贤学习,提升自己的修为;二是倘若圣人就在我们身边,也不致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错失邂逅的良缘。

1

道冠古今

《易经》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始,而孔子不辞劳苦“韦编三绝”,用一身学识为《易经》编修十翼,广传天下。

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说,我只用一个基本道理就能将所学贯通起来。

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太极。我们所讲的道理统统是太极系统一路讲下来的。

所以,《易传·系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孔子说出来的。孔子以前没有人讲。

孔子非常了解伏羲。伏羲当时想,世界上有件东西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没有里面,那叫什么名字呢?后来孔子说,对了,就用太极。

于是,孔子由太极思想而发出去,讲了忠恕等儒家思想。再收回来就是一个仁字,仁就是阴阳。

最古老的“仁”字是一竖两横,就是一阳一阴,就是男女好合。两性和合就叫仁。所以仁是做人的基础。

孔子的一贯之道,阐述了天地大道,为人之道。

孔子一辈子都在做一个字,叫做藏。藏道于民,就是把道从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孔子有教无类,他是第一次把教育推到平民。

为什么我们那么尊重孔子,就是因为有了孔子以后,老百姓变聪明了。

所以,后世人们无不感慨说“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是盛赞孔子的圣贤之道。

2

德配天地

在马王堆帛书《要》中,孔子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易理中的德义。

正如《易经》文言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孔子也说过“不占而已”,他并不是说反对占卜,也不是说占卜是不存在的,是迷信,而是告诉我们,要先把易理初步弄清楚,再去占,才会比较安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易经》在人伦方面,德是根本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德本才末。

孔子真正的用意是告诉我们,天人要合一,只有用伦理道德来合。

作为一个人,最要紧的是修德。

什么叫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

天天修德,修得合乎天道,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但是现代人,有几个人想到孔子的真正的用意?太少了。

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很坦白很直接地指出来,人类跟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伦理道德,其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他完全站在人道的立场来发扬易学,他说人应该全心全意终身致力于四个字,就是天人合德。

因为天人一定要合一,只有靠道德才能合一,靠其他根本就合不了。

人生最重要的,最可靠的就是修身,就是修己,这是我们终身所要实践的根本。

这样的话,我们就抓住了《易经》最重要的核心,也就理解了孔子“至圣”的分量。

3

处无为之事

什么叫“无为”,这是非常有争论的。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

人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是死人。

坦白讲,人活着就是要动,动就是要做事,不然就是乱动。

老子不可能否定人要动,不可能否定人要做事,所以“无为”绝对不可以解释成不做事情。

这个“为”,是违反的意思,你要做事可以,但是你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就这么简单。

圣人一天到晚都在做事,但他做的每件事都顺应自然规律,这才是关键。

自然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道”生万物,万物都是“道”所生,都要依道而行。人也不例外。

所以,老子的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得合道;而且只要合道,不做还不对。

一个人,只有透过“无为”,才能够真正的无不为。

否则每做一件事,都会造成一大堆后遗症,甚至不可收拾,那还不如不做。

4

行不言之教

《论语·阳货篇》说: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真想不说话了。”

子贡说:“老师如果不说话,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述的呢?”

孔子说:“天说了些什么呢?四季运行不已,万物生生不息,天说了些什么呢?

孔子主张身教重于言教,为了提醒弟子们,不要过分依赖他的言教,故意说出“我真想不说话了”这样的话。

子贡果然不能一下子就领悟,反而认为老师如果不说话,他们将依循什么,又将传述什么呢?

孔子进一步指点他,告诉子贡老天爷不开口,难道人们就无从学习,不明白自然规律吗?

天虽然不说话,但四时的循环,万物的生生不息,其中蕴含的奥妙,我们不是都领悟到了吗?

现代人过分重视语言的沟通,整天除了睡觉以外,说话不停,哪里有内省、反思的时间?又怎么能够自觉呢?

孔子以天不说话来启发子弟多听、多看、多想、少开口,用心良苦。

我们经常讲,讲几百遍,大家还是听不懂。

言教不如身教,若是你身教他还看不懂,那就是他的事了。

实际上,只要我们能自觉,用心观察现象,悟出其中的道理,那么到处都是学问,时时都能学习。

总之,圣人高伟,通达天理,又能以身践行,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而放眼当今人类社会,风云激荡,多元发展,各种弊端也日益显现,越来越偏离圣贤道路。

我们作为普通人,欲念丛生,走上圣贤之路还有多远呢?其实不远。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一切反求诸己,从自身做起,修德以应天,时时凭良心、合天理,人人皆可为圣贤。

人生修到什么样的层次(通人要修成圣贤的道路究竟有多远)(3)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