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遍起,刘备也想当草头王。作为起步,他先投奔了同学加好友公孙瓒。他发现公孙瓒手下有个文武双全的赵云,但公孙瓒有眼无珠,对赵云一不信任、二不重用,让赵云心怀去意。刘备发现了赵云的价值,于是主动与赵云套近乎,甚至同榻而眠,亲密无间,最终,赵云投靠了刘备。这固然说明刘备慧眼识珠,但也暴露了他的无情无义。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1)

刘备字玄德,“玄”的意思是不靠谱。作为朋友,刘备本当提醒公孙瓒留意赵云这个良才,他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只顾私利,挖朋友的墙角,可见他的“德”确实不靠谱。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2)

对比人在得势、失势之时的为人处世之道,往往可以把人的德行看得一清二楚。张裕当刘璋的部下时曾受命出使,与刘备相见。刘备拿他开涮,骂张裕的嘴巴是猪圈,张裕毫不示弱,反唇相讥,刘备因此耿耿于怀。后来,刘备占了刘璋的地盘,成了张裕的主上,便找了个理由,判张裕死罪,连诸葛亮求情都不管用。本来只是开玩笑,刘备却非要置人于死地,让陈寿对他“知人待士”的夸奖也大打折扣。

刘备念叨过“以人为本”,这一直被认为是刘备德行的最大亮点。事情发生了建安十二年的那次大逃亡中。到了当阳,有十余万群众跟着刘备,大军只能日行十余里,有人说,现在群众人多、军人少,若曹操打过来,怎么抵挡呢?刘备回答:“做大事必须以人为本,今天他们跟了我,我怎么人心抛弃他们!”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3)

以人为本,大德也。但刘备的“以人为本”却颇耐寻味。可以肯定的是,刘备的“以人为本”绝不是因为他受圣贤经典的熏陶、悲天悯人所致,因为他为人“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而“不甚乐读书”。他的以人为本,应是来源于他的人生目标。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4)

下属认为这些老百姓是累赘,没什么用,应该舍弃;但对刘备来说,这众多百姓可以为他起到保护、缓冲曹军进攻的作用。“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更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内心活动:一切行动都要为“济大事”这个目的服务。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5)

他所看重的“本”,在于百姓可作为他与别人争战的资源。他从自身的经历和见闻中深深感到,成大事绝不可没人,只有百姓跟从,才算有人。有人才有兵、有后方,才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可能,甚至帝王梦的实现。而在东汉末年,各地战事不断,人口消耗极大,人成了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刘备当然要喊出“以人为本”,以求由此带来的一本万利。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6)

然而,刘备这句名言的虚伪立刻就露出了马脚。随着曹军攻至,他也不管这个“本”了,就连老婆孩子也弃之不顾,而是“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任由曹操缴获了那些人口和辎重。这说明,刘备所看重的“本”归根结底只是他自己。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7)

进军益州、占据成都后,刘备终于有一块自己的地盘,这让他兴奋异常。他摆酒相庆,在觥筹交错间对庞统说:“今日这盛会真是欢乐啊!”庞统回答:“占据了别人的国家,还以为很欢乐,这不是仁者应有的行为。”一听这话,有些醉意的刘备发怒了,当即训斥庞统:“武王伐纣还载歌载舞呢,难道武王不算仁者吗?你言语不当,快给我退下!”根本听不得智者的实话。

为什么叫刘备为玄德公(刘备字玄德)(8)

刘备还曾想把成都城里的房屋、城外的桑树田园等产业和城中的金银分别赐给诸位将领。这种不顾模返乡的百姓利益的蛮横做法分明是大失民心之举,最后多亏赵云及时制止。这再次淋漓尽致地表明:刘备的德行有些玄,而且一有机会,就会原形毕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