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渐趋平缓,我们决定让《疫期周末指南》告个别,让《一周公共活动推荐》重新归来。除了继续关注近期引起热烈讨论的性别议题,本期《一周公共活动推荐》还想把视线投向劳动者、青年人、流浪者和属于所有人的街头。

近现场:上周回顾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

是继续“症状式阅读”还是平静心情回归日常?

4月26日,音频制作机构声动活泼举行了题为“人类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读书会。这场读书会还没开始就遭遇了一个“黑天鹅”。几位被邀请至北京后海四合院录制现场的听众,因为北京疫情防控措施,被拦在了胡同口。后来经过交涉顺利放行,读书会延迟了几分钟正式开始。

几位嘉宾通过《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反脆弱》、《活出生命的意义》等书籍的主题阅读,分享给大家如下建议:

保持好奇心,对新事物的认知能提高反脆弱性;不要自我设限,犯错误获取的信息大于平时获取的信息;提升职业技能全面性,分散收入源,学着做斜杠青年;学习属于自己的独特技能,增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把不确定性看成常态,提高对不确定性的接受程度,把生命当成体验,这样可以更积极乐观。

这已是声动活泼在疫情时期组织的第二场读书会。在界面文化的一篇关于线上读书会的报道中,把这类注重作品和疫情以及和当下生活有联系的读书会,称之为“症状式阅读”。但随着复工复产以及线上读书会数量增加,读者参与的活跃度逐步下降。文章最后,引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致青年学者的一番话:“除了力所能及的公益及自保,尽快平静心情,该做什么做什么(比如读书或撰写博士论文)。吸取我们这一代教训,或三月或两年或十年,不断激动、惶恐与埋怨,等到事情过去了,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王越洲)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2)

播客里的街头露宿者和直播卖书的现况

我听播客的习惯完全是在这次疫情中随着居家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的延长而养成的。在上周听的播客中,有两个印象比较深。

故事FM第355期请来在社工组织服务的郭颜一慧,讲述了她眼中《北京街头露宿者的100种人生》。社工的身份令讲述者不必避讳街头露宿者(台湾称为“街友”)这个人群,直面他们的需要,然而从接近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到彼此建立起信任,直至能够托付如“回家”这样的心愿,经历的时间和过程令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社工难忘。不是每一位有家可回的街头露宿者都想回家,而愿意从这种生活模式中摆脱,并最终在社工的帮助下找到全职工作的更是少数。有的相遇是短暂的,然而也有流浪者心态甚为潇洒,不为外界所动。

“世界读书日”着实让“读书”这件事在压缩的时间内“火”了一把,播客电台也没错过这个话题。初学者电台邀请单向街《单读》主编吴琦和“99读书人”出版编辑索马里,一起畅聊了一期《直播卖书挣到钱了(吗)》。在这个谈营销绕不过直播的时代,出版社和书店的直播受众、直播渠道和方式从细处看都不相同,并非品牌影响力就能决定直播带货的结果。尽管这段时间,书店遭遇危机,曾经有过美好回忆的读者很愿意慷慨解囊一番,解书店燃眉之急,但长久来看,租金压力仍然是今年民营书店面临的最大问题。用钱换来的空间还能如何发挥其价值,书店以外,许多过去以举办公共活动为主的空间也在寻找出路。(沈健文)

聚光灯:本周关注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3)

播客|落选沙龙:姐妹自救,从安心裤到反性侵

《落选沙龙》来自祝羽捷和格桑,是自诩活得还算清醒的两位大龄女青年的谈话节目。在这里,可以剔除显而易见的偏见,用一种人人平等的方式与世界联系起来。本期节目嘉宾是“百万安心裤”行动发起人,95后女性梁钰,话题涉及女性和女性的互助应该如何持续进行;我们为什么要持续为女性发声;身为女权博主所遭受到的恶意都是怎样的;如何回击这些恶意;以及中国反性侵调查是一个什么样的行动。

详情请关注落选沙龙电台或扫码收听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4)

线上活动|抗疫中的韧性青年——五四行动者大会

活动由大鱼营造×BottleDream×恩派联合发起,向世界展示中国新青年的韧性。大会将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从个体、组织的维度来分享“韧性青年“的抗疫故事。此外,我们还将和大家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如何驱动更多的青年美好行动的发生。

参与方式:扫码报名参与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5)

厦门·展览|不可见者

英国有30多万流浪者,其中一半在伦敦。艺术家杨星堃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记录了30多名流浪汉的生活。这是一个关于流浪者的项目,但它更多是关于伦敦这座城市,以及被其社会所吞噬、抛弃的局外人。无家可归者都曾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女儿,是父亲,是邮递员,是工程师。他们的背景曾与我们有着无数的共同之处。

展期:2020年5月1日-5月31日

地点: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2号楼裙楼301(从连接1号楼、2号楼之间的大平台进入)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6)

直播|字的劳动者

正值劳动节,字体设计团队三言(3type)将在bilibili为大家连着带来四场直播,从写字,到画字,再到造字,让你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全方位观摩“字的劳动者”是如何工作的。

详情请关注3type微信公众号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7)

广州·展览|同一双眼睛:艺术共享计划

每年5月16日,是全球无障碍宣传日。这个展览的策划源头的确是为视障观众而起,但我们并没有把该展览的受众局限于这部分特定人群。展览希望尽力做到的是:于此项目之中,视障观众能“看”到的,健全观众也能“看”到;健全观众能“看”到的,视听障观众也能“看”到。至此,我们会萌生一个更有趣的设定:视听障观众“看”不到的,健全观众也无法从这个展览上“看”得到——这便在有限的观展时间和有限的展厅容积里策略性地实现了短暂的“平等”——这是一种生理和物理上的公平,我们希望利用艺术的理想世界制造这种罕见的瞬间,跨越身体机能上的差异,通过艺术之可能性,相互体谅,相互拥抱。

展 期:2020年4月30日-5月24日

展 厅:广东美术馆10 、 11号

详情请关注广东美术馆订阅号

更理解:深入阅览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8)

阅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4月27日作家林奕含逝世三周年当天,新京报书评周刊发表长文《我们如何挽救下一个“房思琪”?》文中也提到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的系列“圆桌”文章《揭开“洛丽塔”的迷思》,在假期空闲下来的时候都值得一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应该”如何,似乎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有作为人彼此尊重与否以及如有契约是否遵守,是可以判断的事实。关于性别权力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明星分手亦会引起公众对相关现象的又一轮关注和讨论。林奕含这部小说有一个方面回想起来仍令人心痛,即作者对加害人(小说中的“老师”)从头到尾没有恨意流露,有的只是尽可能从双方和旁观者的角度去平静地审视、梳理整件事,然而这条路无论在小说主人公身上,还是林奕含的人生中,都没有完全走通。也许跟自己和解比理解他人更难,但又是活下去必须跨过的一环。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9)

阅读丨新书《盲目流动》

自由撰稿人马特这周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了新书《盲目流动》,讲述了在马来半岛、伊斯坦布尔、伊朗西部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自我放逐之旅,思考了殖民与移民、民族主义与共产革命、伊斯兰近现代变革、20世纪的普遍残酷、世界上一些地区乃至半个世界中心的没落等话题,书末还有作者在家乡对疫情的思考。读者可以采取自愿捐助的方式获取书籍电子版。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0)

线上沙龙|甲骨文译想沙龙

“译想沙龙”以书为引,让读者在对某个领域有一定了解之后,由译者推出相关主题的阅读推荐书单,进一步推动和激发深度阅读。

日程:

“民族切腹之路”:日本如何走向太平洋战争?

嘉宾:沙青青,《使日十年》译者

大西洋黑奴贸易——一段横跨数百年的非洲血腥史

嘉宾:郭建龙,《一把贝壳》译者

到北极去——19世纪美国的英雄远征

嘉宾:马睿,《冰雪王国》译者

“中华”与“夷狄”——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

嘉宾:刘可维,《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译者

条顿骑士团的兴衰——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史诗

嘉宾:陆大鹏,《条顿骑士团》译者

详情请关注甲骨文微信公众号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1)

上海·展览|街头·永远开放的画廊——城市草坪摄影展

本次展览是为顾铮《城市表情》新版出版而构思的展览。参展内容着重于书中几位中国摄影家,其中有对上海城市生态有独特视觉表现的陆元敏、沈浩鹏,有对城市细节有敏锐捕捉的朱浩,等等。展览场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草坪大院曾是中国连环画的摇篮。

展期:2020年4月28日-6月20日(需预约)

地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百零八上苑(长乐路672弄33号)

详情请关注上美好读微信公众号

放轻松:心灵呼吸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2)

宁波·展览|魏臻&胡沁迪:ta—ta 拓印图册

“ta-ta”是从小生活在杭州的艺术家魏臻和胡沁迪的拓印项目。他们以在杭州的生活轨迹为出发点,走访了生长在不同区域的六棵树——南山路上的树、云栖竹径上的竹子、植物园里的大树、龙坞茶园里独耸在半山的树……因此这也是一次关于“记忆”的拓印。

展期:2020年5月1日—6月30日(10:30—17:30,周一至周日均开放)

地点:假杂志图书馆二楼展厅(宁波市江北区八号公园三号楼)

详情请关注JIAZAZHI LIBRARY微信公众号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3)

线上丨柏林戏剧节

每年五月在柏林举行的德语区戏剧界的盛会“柏林戏剧节”今年由于新冠疫情不得不取消所有线下活动,这也是“柏林戏剧节”在其57年历史上首次停办;但戏剧节将以一个特别的形式——“2020线上柏林戏剧节”被带给全世界戏迷。5月1日至9日期间,10部入围作品中的6部将以线上点播的方式,在柏林艺术节官网以及“午夜剧评”网上限时免费播放。此外,线上戏剧节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直播讨论,“映”后谈以及戏剧节评审对话,以期激发更多讨论以及与观众的交流。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4)

线上丨国际艺术家电影(AFI)系列放映

金杜艺术中心将于2020年4月27日开始呈现与伦敦白教堂美术馆第六次合作的国际电影项目。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采取的限制措施,放映将在金杜艺术中心线上及相关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一直持续至限制取消。此季度放映的是中国艺术家余果2019年的作品《结界》。“结界”是一个佛教用语,用于表述由一群人的集体意识创建的保护“区域”。余果以此概念为视角,探究我们如何在高度传达的城市环境中进行沟通。

详情请关注KWM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5)

线上丨CEF实验影像中心

CEF实验影像中心本周推出艺术家汪建伟专题:危险关系,或状态的现场,呈现其《三岔口》《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螺旋坡道图书馆》三部影像作品。

详情请关注CEF实验影像中心微信公众号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6)

线上丨艺术空间a2p

在a2p项目中,策展人Casey Reas、龙星如(Iris Long)与Carol Sabbadini集结了许多来⾃亚洲与南北美洲的艺术家。受邀的艺术家们有的已经在数字艺术领域小有名气,但仍有更多未知的艺术家与创作会在项目中被发掘。⼤部分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地域或平台社群,⽽他们将⾸度集结在同样的网络空间。

详情请查看a2p官方网站:a2p.bitmark/

其他推荐:海报集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7)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8)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19)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20)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21)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22)

每周一日活动 可见与不可见者(23)

,